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再热汽温模型算法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论述了模型算法控制(MAC)方法在电厂锅炉再热汽温控制中的应用及其仿真研究的结果。针对再热汽温受负荷扰动影响较大的特点,在MAC控制器上增加了前馈动态补偿器。仿真试验表明,MAC用于再热汽温控制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ID;带有前馈的MAC能更有效抑制负荷扰动。  相似文献   

2.
二次再热机组锅炉再热蒸汽温度(再热汽温)动态特性与一次再热机组差异较大。本文基于由仿真支撑软件APROS和虚拟控制器VDCS搭建的超临界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仿真平台,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和广义损失函数,编制再热汽温模型辨识程序,对再热汽温系统进行扰动试验,得到100%和75%额定工况下烟气调节挡板开度、烟气再循环挡板开度以及再热器喷水阀开度扰动下的再热汽温传递函数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再热汽温模型辨识精度高,且传递函数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再热汽温在各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基本的质量和能量平衡关系,运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了核电机组的传热简化模型,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到了核电机组再热汽温与其影响因素的微分关系式,该关系式全面反映了影响再热汽温变化的各种因素,根据该式可分析再热汽温变化特性。最后,对某1000MW核电机组进行了热力计算,比较了各因素对再热汽温变化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核电机组的运行控制和仿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再热汽温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调温档极加微量喷水控制再热汽温系统的分析和控制方案的比较,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通过一套逻辑来协调档板和喷水对再热汽温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对再热汽温有效的经济控制。  相似文献   

5.
在火电机组运行过程中,提高再热汽温预测精度对于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再热汽温的因素错综复杂,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或模型预测精度不高。混沌理论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揭示再热汽温混沌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混沌特性处理输入样本及确定神经网络结构,将神经网络与改进型遗传算法结合,构建了基于改进型遗传算法的再热汽温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相对误差的最大绝对值仅为0.068 12%,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6.
《发电设备》2015,(6):389-393
针对火电厂再热汽温对象非线性和传统预测控制计算负荷大的问题,将Laguerre函数、状态观测和多模型控制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空间的新型预测控制方法,并应用于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控制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无论在稳定负荷还是变负荷情况下,该方法均可保持较好的控制品质,且计算负荷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电厂锅炉的再热汽温是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针对电厂再热汽温被控对象大惯性、大滞后的特点,结合现代控制理论,提出了基于状态变量一预测控制技术的再热汽温控制方法,即先采用状态反馈来补偿汽温被控对象的滞后和惯性,然后通过预测控制来对补偿后的广义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仿真试验及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优良的控制品质,是一种对大滞后过程较为有效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内模控制的再热汽温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内模控制算法对国产200MW火电机组带汽汽换热器的多变量再热汽温系统进行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采用了V规范型控制结构;为使主通道时间迟延最小,对被控对象进行了补偿设计;给出了能实现解耦且无纯微分环节的控制器设计步骤;详述了滤波阵的设计目的和过程。最后对所设计的再热汽温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汽温控制系统具有优良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某电厂300MW电站锅炉再热汽温异常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建模方法,采用现场数据进行数据建模。建立在数据统计特性基础上的模型具有高的回归相关度,能反映出再热汽温与操作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机组存在的再热器出口汽温偏低而部分管壁温度过高的问题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且模型复杂度较低,具有好的鲁棒性。作为现场试验辅助手段,对进一步进行参数优化和再热汽温调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两则     
再热汽温模型算法控制的仿真研究预测控制是70年代后期产生的新型计算机控制算法。模型算法控制(MAC)是其中之一。预测控制算法简单、易于计算机实现,对待控过程的模型化要求低,控制的最优性较好,并对复杂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电厂锅炉的再热汽温过程通道长...  相似文献   

11.
船舶发电机励磁系统的CMAC神经网络并行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CMAC神经网络控制算法与PID控制算法设计了船舶发电机励磁并行控制系统.在控制过程中CMAC神经网络控制器经过不断学习,最终在控制系统中发挥主要控制作用.在网内投入发电机额定负载的15%和75%时,用某大型船舶电力仿真系统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对电网的单相接地短路和三相接地短路故障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船舶发电机CMAC神经网络励磁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和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A multivariable control strategy that incorporates long-term prediction is presented. The future control policy is calculated so as to minimize a weighted sum of squared input and output deviations from reference values. Constraints on inputs are explicitly incorporated in the minimization to allow optimum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The control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allow either adaptive operation or operation using a constant model that has been identified on- or off-line. Several simulation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robustness of the controller to unknown load dusturbances, process-model mismatch, time-varying dynamics and non-minimum pha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逻辑的一种变结构励磁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常规变结构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高频颤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模糊变结构控制方法,并将其首次成功地应用于发电机励磁控制中。针对一个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进行的数字仿真研究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球磨机制粉系统的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时变性等特点,在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了递阶模糊-PID 复合控制,并对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比传统控制方法有更好的控制品质,它跟踪快、鲁棒性强、解耦好,较好地解决了球磨机系统的时变性、耦合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夏泽中  施三保 《电气自动化》2006,28(5):39-40,62
将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ZPETC)引入到Buck变换器中,详细介绍了ZPETC的工作原理,给出了Buck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并对ZPETC控制的Buck变换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ZPETC能够实现无相位差和无超调的快速跟踪控制效果。该控制算法易于实现,改进了传统PID的控制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推理控制算法对国产200MW火电机组带汽—汽换热器的多变量汽温系统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仿真表明,该文所设计的汽温控制系统具有优良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7.
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模糊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无刷直流电动机数学模型,提出了将模糊控制与PI控制相结合的变结构控制新方法。当输入偏差大于或小于设定值时,采用模糊结构或PI结构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PI控制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并有较高的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理论分析了速度、加速度前馈控制对位置伺服跟踪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结合某型雷达伺服系统的设计,给出了伺服系统速度环和位置环仿真设计,并对传统控制和复合控制从仿真和工程试验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控制可以显著提高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9.
时空混沌的自适应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模型不确定的子系统是多维的耦合Henon映射链提出用离散自适应模糊的方法控制混沌,该方法综合了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的逼近能力和带有域变结构控制策略的优点。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综合的自动发电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了目前国外采用的几种不同方案的自动发电控制(AGC) 技术,提出了综合 的自动发电控制方案,采用最简化的可变结构控制和柔性控制的AGC,通过模拟的示例表 明其控制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