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彤  赵越喆 《南方建筑》2023,(8):99-106
通过对广州市逢源大道-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八个代表性节点的声景进行现场调研和主观问卷调查,分析该街区声景特征、主观感知因子、主观评价及其影响因素,为岭南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声景研究、保护与营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街区声景以动物叫声、粤剧演唱声和玩耍声为主要标志声。值得保护的声景为声级适中的粤剧演唱声。该历史文化街区的声景感知因子可归纳为心理属性、物理属性、和谐性和丰富性共四个维度。街区声景总体感知良好,但各节点有差异性。影响声景主观评价的要素包括技术声的听闻程度、声景感知结构中的心理属性和物理属性以及受访者是否居住在街区。声景与街区环境的协调性是影响声景主观评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声景有赖于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对各种声音的评价,乡村声景的宁静特质为“聆听”提供了更多体验空间.基于声音与听者的关系,采用实地调查、声漫步、访谈问卷等方法,对环境声谱进行了案例分析,对主观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村民对乡村环境常被感知到的声音声舒适评价先增高后降低;不同地区村民对交通声的评价无显著差异性:乡村人群对乡村环境中出现较多的交通声、家畜鸣叫声的声喜好与城市人群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陈伟   《中国园林》2022,38(6):91-96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声景是建成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参与空间氛围的营造,对人们的情绪感知与心理健康营造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古典园林这类建成环境中的声景为研究对象,以实测与声漫步相对比的方式研究声景带给人的情绪感受。将建成环境中的实测声级与表达人们情绪感知的声漫步图对比,得出:一,园林中声级空间分布的规律及其与建成空间特征的耦合关系;二,园林空间中具有特殊声景感知的空间及其特征。同时,文章结合声源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总结出建成环境中声景营造在影响情绪方面应注意的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声景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究竹林声景的物理量和人主观喜好感受的心理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语义差异法对竹林空间中不同声景元素的喜好度进行主观评价,同时测量评价位置的客观物理指标,最后拟合主客观数据建立了竹林声景喜好度评价模型(Preference Evaluation of Bamboo Forest Soundscape,PEBFS)。研究结果表明:1)地球物理声能使评价者产生较稳定的喜好倾向,并随着等效A声级增大而增强喜好感;2)生物声在较安静时可以使评价者产生较好的喜好度感受,但在等效A声级增大时易受其他声元素影响而降低喜好感受;3)人工声能使评价者产生一定的厌恶感,并随着等效A声级的增加而增强厌恶感;4)各声元素的主客观数据拟合趋势符合心理物理学定律,其中地球物理声和生物声相对倾向于费希纳定律,而人工声倾向于斯蒂文斯定律。最终得到竹林声景喜好度评价模型,可在实际应用中模拟出游客的心理感受状态,为景区声景规划和环境提升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声景观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环境的恢复性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检验五种声景类型对声景偏好度、声景-环境契合度和生理-心理反应的影响,探讨声景偏好度和声景-环境契合度与声景恢复性效益的关系,本研究通过60名被试的主观评分和皮肤电导水平来评价无声、鸟鸣声、流水声、轻音乐声、交通声对自然和城市环境恢复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然组和城市组的皮肤电导水平在恢复期间显著下降(P<0.01);自然组中鸟鸣声的皮肤电导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四种声景;城市组中轻音乐声的皮肤电导水平最低,流水声和鸟鸣声次之,无声和交通声较高;2)主观评价上,自然组不同声景在紧张、疲劳和烦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城市组不同声景在紧张和烦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疲劳维度上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自然组鸟鸣声和流水声的环境契合程度和偏好度较高,城市组音乐声和交通声的环境契合程度较高,音乐声和流水声的偏好度较高;3)声景-环境契合度和声景偏好度可以解释部分声景恢复性效益(P<0.01).自然组声景-环境契合度越高,声景偏好度越高,声景恢复性效益越好;城市组声景-环境契合度越高(除交通声等负面声景外),声景偏好度越高,声景恢复性效益越好.研究结果将为声景恢复性效益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空间可视化的声景信息可为声景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直观有效的指导。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3个时段21个样点的现场监测与公众调查数据,分析声景客观声学指标、声源主观感知指标(声源优势度、声源和谐度)以及声景愉悦度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生成的声景地图,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客观声学指标与声源和谐度对声景愉悦度的影响。依据关键声景指标的时空动态特征信息,可为森林公园声景资源的空间规划以及管理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得以满足,舒适和心理需求正进一步对城市综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以哈尔滨的住区广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居民活动特点进行选址,针对环境综合性能主观评价及客观数据展开实地调查。探讨了声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控制噪声,有效保留和创造自然声要素;以听觉兴趣为设计主体;采用动静分区,以满足不同的声心理尺度等住区广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高密度、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背景下,提升城市开放空间的环境恢复性质量具有现实意义,而声景作为重要的环境要素,对环境恢复性质量的影响值得关注.利用理论演绎法,建构声景恢复性效益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沈阳市开放空间进行了声景调查和心理测量,以确定城市开放空间典型声景的恢复性效益,同时提出该视角下的声环境品质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人类生活空间的声环境正随着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变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声景作为探索人对声音感知的学科正在快速发展,并为改善声环境作出贡献,对当代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对声环境进行调查和优化,需要必要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大量数据。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声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要求。数字技术可以提升声景研究效率和精确性,并形成更直观的表示法对声景中的舒适度感知指标进行可视化。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数字化技术在声景领域应用的4个方面,包括声音采集和再现、声音处理和分析、声场模拟和评估、声景感知的可视化。重点综述了重要支撑性技术、处理原理以及评价等方面。以公园的声景感知地图为例,详细阐述了声景地图的技术路径及其相关的可视化和智慧调控,同时也讨论了有待进一步优化的声景感知地图计算模块。其中舒适度预测模型可在小型公园的局部环境中根据实际情况更新与模型调整,从而提高舒适度模拟的精确度,并随着采集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发展,舒适度模拟模型也将进一步迭代。此外,也可根据舒适度和声级地图,设置感控调节模块,真正实现智慧公园的及时性、可视化、人性化。基于此,对数字化技术在声景领域的应用作出了若干总结和探讨,如各项技术仍需完善方面,如何面对未来技术、气候和生活方式改变等,以期为未来声景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李亨  谢辉  葛煜喆 《风景园林》2021,28(4):71-77
以提升医院室外空间声景品质,为未来医养环境与康复景观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与科学参考为目标,采用声漫步方法对大型综合医院室外空间声景进行评价,重点分析案例医院室外空间的声环境与声景感知特征。研究发现:医院室外空间平均噪声值比标准限值高出5.2~10.4 dBA;各医院门诊大楼附近室外空间受道路交通噪声和交谈声影响较大,其噪声值比医院室外空间平均噪声值高出4.2~5.8 dBA;"近处有自然声,远处有人为声"被认为是医院室外空间的声期待特征;等效A声级与声景舒适度、声景自然度、视听协调度呈显著负相关。从低频噪声控制、动态静态交通优化、声掩蔽、自然声强化、视觉景观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医院室外空间的声环境控制与声景优化建议。本研究证实了同步声漫步声景评价的有效性,并可从声景营造视角为医院康复景观的深入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李竹颖  林琳 《规划师》2015,(1):285-288
目前,声景研究的区域大多为城市公园、园林等公共开敞空间,对于封闭空间或半封闭空间的声景研究较为欠缺,对于校园声景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研究以中山大学南校区为例,运用语义细分法,选取涵盖声景物理属性、社会属性和个人属性的17对语义指标对校园声景进行五级尺度评价,发现影响校园声景评价的3个主要因子为生活、交流与空间感,这三个因子对总变量的覆盖率仅为60%左右,但其对于校园声景的分析与评价是普遍适用的,因此也显示出校园声景的复杂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将实地照片与现场录音在实验室中进行重放,是实验室声景模拟研究的常用方法.本文运用该方法,对华侨大学校园声景观进行实验室模拟评价,将其结果与实地调研结果进行对比,探讨了实验室模拟声级对声景评价结果的影响,并在最佳模拟声级条件下分析实验室声景模拟评价与实地评价的异同,最后对实验室模拟方法在声景评价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归纳总结,相关结论可以为声景观实验室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宋菲  金虹 《华中建筑》2011,29(7):42-45
商场空间是理性购物与感性体验的非声学空间,商场声环境既有商业属性又有声学特性,该文以商场为主体,以声环境为研究内容。在商场声环境现场测试基础上,分析频率条件和时间条件下的背景噪声,得出商场的背景噪声随频谱和时间变化而变化,不同消费水平商场等效声压级不同的结论;在商圈、需求层次和及消费心理等平台上,考量商场声环境的客观听闻和主观感受,认为对商场声环境的物理听辨和心理感知,是识音、听音、感音的递进过程,商场声环境研究具有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品质要求的提升,城市声环境规划与治理问题日益凸显,但相关研究仍显不足.尽管既有研究已经从早期关注噪声管控,逐步推进到对宜人声环境的空间营造,但尚未对城市声景主观感知的空间识别与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实证分析,其中的核心难题是如何识别和改善城市声环境与声景感知之间差异较大的公共空间.文章基于手机噪声计应用与...  相似文献   

16.
传统景观设计中,人们常常运用植物的建造功能构成各具特色、不同类型的景观空间。本文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3个典型的景观空间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声漫步法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物理参数测量、主观问卷数据统计和语义差异法分析等方法,对这些景观空间的声环境质量、声景构成、声景元素喜好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被调查空间的声景现状与优质声景仍存在差距,亟待改进;而且,人们对不同类型景观空间的心理感知和声景喜好均存在差异,值得关注。相关结论可以为不同景观空间的声景设计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声景作为景观的声学属性与景观密不可分.文章揭示了景观与声景感知的关系,这对城市及景观规划中提升环境视听综合感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尺度案例中城市开放空间的声景与景观关系,从三方面归纳了声景与景观关系的要点,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关联,以及声景信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出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可以作为声景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工具,同时强调了公众信息在声景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声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康健  杨威 《世界建筑》2002,(6):76-79
近来的研究表明,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降低噪声与声舒适度并无必然联系。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声景的概念及发展,然后讨论和综述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声景及声舒适,包括声音、听者和空间环境3个要素以及声景描述,评价和设计3个层次。  相似文献   

19.
城市休闲步道的声环境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声景研究的重要部分。声音景观在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提高感知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文章以福州福道为例,基于对300位公众的问卷访谈资料以及16位专业人员的声景漫步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揭示了影响福道声景感知评价的核心因素,包括个体差异、心理认知与预期、声舒适度三个方面。研究结论可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声景感知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保护地的声景具有重要价值。声景感知是衡量保护地声景质量的有效工具之一。声景感知受到声景环境、声源构成、主导音等要素影响,也会对人们环境感知的可接受度、情绪等方面产生影响。已有对城市和乡村环境中主导音、听觉对视觉及情绪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保护地中声景感知及影响感知的要素研究较为缺乏。以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的声景为对象,通过听音实验,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得出武陵源声景的总体特点。可知武陵源声环境中导游喇叭和谈话的声音是感知频率高且接受度最低的声源,因而在保护管理中应予以重视和控制。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内乡村环境中的鸟鸣、流水等自然声源的可接受度要高于武陵源中纯自然环境中的同等声源的可接受度。在低噪声环境下,高感知频率的声源与主导音不一致,即被感知频率高的声源不一定是主导音。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声景与情绪感知与性格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不同声景环境中的自然声源均能使性格"内向安静"和"易焦虑的人"感到"放松""舒适"和"多样丰富"。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对武陵源声景价值认知的策略和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