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通过对室内氡的来源及氡浓度平衡的分析,建立了室内氡浓度的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通风降氡能耗与室内氡浓度之间的计算模型,对空调房间内冬夏两季通风降氡能耗和通风换气率进行模拟。通过通风换气率整合两个模型,模拟得出室内通风降氡能耗与室内氡浓度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湖南省衡阳市住房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室内通风降氡能耗随着室内氡浓度降呈指数类增长,当室内氡浓度值较低时,空调通风降氡能耗要高于高浓度时降低相同氡浓度时所需能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五个地区的37个地下工程的空气离子环境和氡水平的测试及试验研究表明;投入正常使用的地下工程,特别是人员较多的掩土工程空气离子环境较差,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均值只有201个/cm~3,单极性系数均值高达2.0。大气尘,水分子团等空气中悬浮的凝结核均是空气离子的消失因素,通风空调系统与设备也消耗大量的空气离子。地下工程中氧及其子体虽然是空气离子的产生因素,但由于较高的氡水平对人体有害,必须按“放射卫生标准”使之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下。文中给出了空气负离子浓度、氧浓度和含尘量间关系的回归曲线,提出了改善地下工程空气离子环境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空气中含尘量和湿度,并适当安装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地下工程中氧水平一般比地面室内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地下工程中工作人员因吸入氡子体所致剂量限值应为3msv,氡子体导出空气浓度应为93Bq/m~3,在所测使用地下工程中超出此标准的工程占54%,工作人员因吸入氡子体所致年有效剂量均值为3.92msv,是限值(3msv)的131%。地下工程中降低氡水平的经济有效措施是通风换气,文中给出了估算氡平均析出率和防氡通风率的简单、易行、实用的方法,并编制了地下工程防氡通风率估算表。  相似文献   

3.
氡及其子体污染是地下建筑内部空气质量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长沙市不同场所地下车库空气中氡浓度水平的测量与分析,总结出了长沙市地下车库空气中氡污染的现状及规律特点,认为地下车库空气中氡浓度与地下车库的通风情况关系密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地下车库氡含量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下建筑和矿山,包括非铀矿山,普遍存在着氡及其子体的污染,本文则系统地叙述了这种污染的来源、目前污染状况,对人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等。作者认为,要有效防治氡及其子体的污染,必须采取超压通风,合理确定进排风量和滤、吸、堵等综合技术措施。文中提出的通风风量计算公式简单方便,可供设计计算使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成都市夏季室外颗粒物浓度的实测结果,利用数值流体力学方法对混合通风空调房间的粒子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室内粒子的空间演化及其与室外粒子的浓度关系。结果表明,室内粒子浓度对室外粒子浓度具有直接的依赖性,其中进风携带的小粒子浓度在室内下降较为明显。因此,在研究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应考虑室外背景粒子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氡是天然放射性系列中唯一的气体元素,具有很强地迁移活动性。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与肺癌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我国某些地区室内空气中出现了高水平的氡。肺癌危险度随氡子体累积暴露量的增加而增加。目前国际癌证研究机构将氡归为Ⅰ类致癌因素。可见氡及其衰变产物的子体,照射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性。为此室内氡及其子体的内照射问题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地下工程的防氡通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为了节省能源,加强了房屋门窗的密闭措施,并减少通风换气次数,结果,房屋内的氡气及其子体浓度升高,造成了对人们的危害,引起了卫生界的重视。我国对地面建筑中氡危害的研究,已开始起步,进行普查;对地下工程中氡的危害,也在着手研究。有些研究部门对一些地下工程进行了氡及其子体浓度的测定,发现有的工程中氡及其子体的浓度很高,比地面建筑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有的比铀矿里的浓度还高得多。因此开发利用人防工程,开发地下空间,就要研究和解决地下工程中的防氡问题。本文着重对地下工程中氡及其子体的允许浓度、氡气浓度与通风的关系以及通风系统在设计、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CFD软件对运用辐射供冷/置换通风空调系统的房间进行了内部气流的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温度场和速度场,尤其是室内温度梯度状况对热舒适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以及实验验证表明,在夏季运行工况下,该复合式空调系统可以提供优于普通空调系统的热舒适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才用CFD软件建立了散流器上送上回、上送下回、置于排风口四周、条缝送风上送上回、上送下回以及置换通风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模拟建筑室内通风空调气流的流动。结果显示,进风口速度一定时,散流器(上送下回)送风方式在PMV、PPD方面均优于其他形式空调系统。最后,本文对各种气流组织形式下室内PMV、PPD的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既节能又能较好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气流组织形式,运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某卧室夏季工况中壁挂式空调运行情况下的空气风速度场、温度场以及空气龄场进行了直观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壁挂式空调系统基本能承担室内热负荷,室内热舒适性良好。在风速方面,人员活动区(包括站姿与坐姿状态)气流速度适中,满足夏季室内风速舒适性的要求,大多数区域不会产生吹风感。但在空气质量方面,局部地区存在通风死角,有毒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用CFD模拟室内环境与传统的实测法相比存在诸多优点,可以在未来的绿色设计中加以应用,以期为人们营造更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梅军华 《山西建筑》2009,35(25):242-243
简要介绍了氡的产生和氡污染的来源以及室内氡浓度的影响因素,结合氡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了室内氡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针对室内氡污染的来源具体阐述了室内氡污染的控制措施和治理方法,以期创造健康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调查分析及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文献调查和现场测试,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现状,阐述了微生物污染与颗粒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通过生物颗粒评价空调通风系统污染对室内微生物污染影响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取清洗、除污手段实现污染源控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与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身体的健康。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分析现阶段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对室内空气污染中甲醛、氨、氡、苯和TVOC的成因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了分析,从装修、施工、入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通过检测工作来进行室内空气污染评估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李莉  蒋露 《山西建筑》2010,36(8):210-211
以河北保定一工业厂房大空间建筑为例,采用CFD方法,对全室性空调和分层空调两种空调工况下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相应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从热舒适的观点对两种工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高大空间建筑常采用的空调方式有四种,即分层空调、置换通风、地板送风以及碰撞射流。本文以一航站楼为工程案例,借助FLUENT软件,对这四种室内气流组织进行模拟计算,比较各自的气流分布特性及送风能耗,为高大空间空调系统室内热环境的改善和节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气流组织对空调房间空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时相同室内条件、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的各种模型,运用暖通空调专用数值模拟软件Airpark,对室内速度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应用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的空气品质和人体热舒适,为空调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优化设计及舒适性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方玲  程叶志 《建筑节能》2016,(10):65-67
探讨了湿热地区城市热环境现状、建筑防热设计措施,以及改善居住区热环境的策略,以期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热安全性和热舒适性的要求,在创造美好的城市居住环境同时考虑建筑节能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Fluent对成都某KTV中央空调工程中包间1的室内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其速度场、温度场、PMV、PPD和空气龄,通过与传统KTV中央空调设计方案的对比,从节能、室内空气品质、热舒适度等方面指出本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从而为此类建筑的中央空调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住宅建筑的采暖空调能耗受室内居住人员行为方式的影响,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确定了两种反映室内居住人员行为方式的计算模式。在两种不同计算模式下,利用建筑热环境模拟工具DeST对上海地区同一住宅建筑能耗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调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模式对上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空调能耗大小的影响,从而获得能正确反映上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空调能耗大小的模拟计算方法。此方法可用于上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空调的能耗分析与评价,并正确指导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20.
人体口腔飞沫容易携带许多病毒和细菌微生物。针对飞沫产生的不同条件 (如呼气、喷嚏等 ) ,对其在室内的传播和扩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说明 ,适当的换气次数可以有效削弱由正常呼吸产生的口腔飞沫 ,但是一般的空调通风系统不能有效削弱由于剧烈咳嗽或打喷嚏而产生的口腔飞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