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华 《硅谷》2014,(14):176-176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日益频繁,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发展脚步的加快也使大气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随着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大气环境的成分和分布比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了保证大气环境的质量,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十分必要。文章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原则以及布点采样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控制大气环境的污染,保证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也逐渐加大。环境污染已成为国家乃至全球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对环境进行保护的进程中开始不断地涌现出高新科技,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对大气环境进行有效监测,以确保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该文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应用的意义及原理,分析了大数据解析在大气环境监测中技术优势及具体应用,以期提升大气监测工作质量,为经济环境同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环境现状监测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该研究分析了环境现状监测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提供了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频率,细化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的布设等方法,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做好和强化环境现状监测提供了要点和技术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工业废气与汽车尾气的排放给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持续监测、保护大气环境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关注的问题。该文基于大数据解析技术,分析了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并结合大数据解析技术应用现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以期为环境保护与大气环境监测人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要素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的对策。本文认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来自其技术和管理的问题,但是根本来自管理体制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体制改革的方式,大气环境监测与其他环境监测一起,会得到较为深化的改革,使得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大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大气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影响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大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力度,及时有效地制定出环境治理解决方案。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监测效率高以及监测成本低的特点,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此,该文对大气环境监测中的遥感技术应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遗传算法的斜拉桥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感器的类型、数量和位置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和诊断中的重要性,对桥梁结构传感器优化布点作了详细的分类及论述.分析了遗传算法的特点优点,并与传统优化算法作了比较.最后利用遗传算法搜索一座独塔不对称的协作梁大跨度斜拉桥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最优布点.结果表明,用遗传算法进行传感器最优布点具有结果稳定可靠,收敛迅速的特点,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抚顺市西部工业区进行土壤布点及监测,对土壤污染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被赋予了服务气象预报和降低气象灾害的任务,简而言之,气象预报服务是当代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视角来讲,强化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作用,必须健全大气环境观测网,突显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地位,全面提升气象预报信息准确度。本文将分层浅谈大气环境监测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0.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问题,大气污染是主要污染之一,现已经成为各国重视的污染难题。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重视,大气环境监测工作逐步开展,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主要是以人工、单个设备功能为主,这种监测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环境治理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大气环境监测的数字化测量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的环境监测方式能够发挥巨大的优势。本文就针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数字化测量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厂界噪声监测布点的确切与否关系到监测结果的真实与可靠性度.监测布点必须有一个具体的、统一的原则才可使厂界噪声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模糊物元法在优选大气监测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选现有的监测点位,突出不同污染物对特定区域的权重,通过建立模糊物元矩阵和权重矩阵,计算各点位之间的关联度,并依据关联度值对大气监测点进行优选.结合对实例的分析和与其它几种方法的比较,表明该方法用于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是简便可行的,其结果对于大气环境监测点的选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6种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开发了一款基于STM32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仪。选用高精度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和激光粉尘传感器为监测模块,对大气环境中的臭氧(O3)、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和颗粒物(PM2.5、PM10)6种主要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周期性循环监测。采用数字滤波算法和交叉干扰阈值修正数学模型,对传感器响应信号进行修正和交叉干扰补偿。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监测仪稳定性和精度进行多次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实现6种环境污染气体浓度的周期性精确检测,精度不超过5%。  相似文献   

14.
工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大气污染就是问题之一。该文以提高大气环境监测治理成效为目标,简述了大气污染治理现状,分析了大气污染成因和危害,对现有的大气污染环境监测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以及大气污染治理优化路径进行了论述,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噪声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城市交通噪声监测优化布点进行了探讨,以哈尔滨市为例,根据模糊聚类法对监测点进行分类,再针对分类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以达到优化监测点的目的。经验证优化结果良好,此优化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近年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已成为环境监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区域环境噪声的状况有助于环境管理部门的宏观控制,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目前城市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是网格布点和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监测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多,因此区域环境噪声布点优化是一项急待解决的课题。国家环保局下达并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天津、南京、长沙、兰州、石家庄、鞍山等城市环境监测部门共同研究的“城市环境噪声监测优化布点”课题,就是试图研究出一套合理的监测布点方法,以达到…  相似文献   

17.
用遗传算法选择悬索桥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最优布点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李戈  秦权  董聪 《工程力学》2000,17(1):25-34
本文利用遗传算法搜索悬索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最优测点。以青马悬索桥为对象,研究其加劲梁和桥塔上传感器的最优布点。在讨论经典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点,及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为探测累积损伤用的传感器最优布点之后,本文讨论了广义遗传算法,并用一个算例比较了广义遗传算法和经典遗传算法,结果表明广义遗传算法比经典遗传算法有明显改进。最后,以香港青马桥为例讨论了用广义遗传算法求大跨度悬索桥最优测点,文中针对不同传感器及不同目的提出了三个适应度,它们分别由位移模态和曲率模态表示。并根据这三个适应度用广义遗传算法搜索了青马桥上传感器最优布点。结果表明,用广义遗传算法搜索悬索桥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最优布点结果稳定可靠,且收敛迅速。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城市大气环境监测采用有线通信布线复杂的难题,并结合监测点多,测点分散、测点之间距离远的实际的情况,设计实现了基于Lora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用来监测大气中的温度、湿度、PM2.5环境参数,与传统的有线监测相比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组网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适用于海上风电的腐蚀电化学监测技术,综述了海上风电腐蚀监测技术发展的现状。对海上风电设备的腐蚀监测需求进行分析,并利用大气环境腐蚀监测仪对海上风电设备的腐蚀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监测结表明,该海上风电腐蚀监测系统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数据精准、自动化程度高,能实时将现场的腐蚀环境真实反馈到远程运维终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出现的大面积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大气环境的污染来源多样,而对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则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如果不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便无法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测预防手段。鉴于此,本文将在分析当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大气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同时提出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希望可以缓解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