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据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中下游总体防洪标准为防御1954年洪水。为达到上述防洪标准,长江中下游规划采取合理加高加固堤防、整治河道、安排并建设平原蓄滞洪区等方式,结合兴利修建干支流水库,逐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2.
彭加强 《人民长江》2008,39(18):45-46
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以下称<长流规>)及现行国家<防洪标准>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分析了无为大堤防护对象、防洪保护区、堤防工程、防洪体系的防洪标准及防洪标准的表示方式,阐述了无为大堤加固工程的设计标准,无为大堤的防洪标准为防御1954年型洪水,堤防等级为1级.使人们对无为大堤防洪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规划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治理是解决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主要问题,结合<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叙述了河道治理规划要点,分析了河道治理与防洪的关系,阐述了河道治理工程对防洪的作用.根据目前中下游干流河道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关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芜湖市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低洼,受长江洪水和青弋江洪水的双重威胁,目前主要靠堤防保护,仅能防御15~20年一遇洪水,与芜湖市所处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防御“1954年型洪水”是《芜湖市城市防洪规划》确定的芜湖市城市防洪标准,是《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的治理目标。芜湖市城市防洪工程设计以流域规划为依据,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城市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有很大改善。由于长江河道的安全宣泄能力与长江峰高量大的洪水矛盾突出,防洪情势仍很严峻。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的基础上,提出应尽可能加大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防洪库容高标准建设好一批分蓄洪区,根治长江堤防,加强河道管理,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等,使长江防洪系统更完善,防洪标准更高。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有很大改善。由于长江河道的安全宣泄能力与长江高量大的洪水矛盾突出。防洪情势仍很严峻,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基础上,提出应尽可能加大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防加容高标准建设好一批分蓄洪区,根治长江堤防,加强河道管理,加强非记洪措施等,使长光防洪晚完善,防洪标准更高。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洪水是形成全流域洪水的重要来源。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及防洪规划的总体部署,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带来了明显的改善。以年度长江流域上游水库群的联合调度方案和《长江防御洪水方案》批复的水库运用原则和方式为基础,对在现有防洪工程体系下应对1954年洪水的流域防洪形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水库群的联合防洪可以有效减轻三峡水库的防洪压力,对比无水库调度时,大幅度地减少了中下游地区的超额洪量约200亿m3,能有效地保证长江中下游河道的行洪安全。  相似文献   

8.
1 长江中下游现状长江中下游宜昌以下流域面积为 80万km2 。在广阔的冲积平原上为防止洪水灾害 ,由干堤及众多支堤组成整个堤防工程体系 ,现有堤防总长30 0 0 0km ,其中干堤总长约 36 0 0km(表 1为长江中下游堤防分布表 )。目前 ,各河段的防御标准大约为 :荆江河段约 10年一遇 ,城陵矶河段约为 (10~15)年一遇 ,武汉河段及湖口附近约为 2 0年一遇 ,可见防御能力是比较低的。由于长江中下游堤防修建在第四纪冲积平原上 ,堤防是通过历年逐次加培而形成的 ,很多河段的堤防断面没有达到《长流规》防洪规划方案的建设标准 ;堤身土质复杂 ,…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构建长江和谐防洪体系的指导性文件.阐述了1998年大水后编制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中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继承和发展,从规划思路、防洪区的划分和防洪标准的确定、各类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方面,解析了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防洪模型研究——可行性及规划方案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洪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建国以来通过防洪建设,目前长江中下游已初步形成了由堤防、水库、分蓄洪区、河道整治工程等组成洪水来量与河道的安全泄量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存在,防洪形势仍十分严峻。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将有很大提高,但同时也由于水库调节作用,年内径流分配过程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水沙关系、江湖关系等发生重大变化,给长江中下游防洪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因此,应建立防洪实体模型并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深入研究,为长江中下游防洪战略、防洪规划及防洪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