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近些年来,无线电传输技术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电能传输方式,传输的距离为几十厘米,传输的效率高达85%以上。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集合多种学科技术,达到安全、高效和便捷的电能传输过程。本文通过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介绍,对磁耦合谐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它可以克服有限电能传输方式的诸多弊端。本文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近距离无线电能传输原理的传输系统,阐述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输系统工作原理,叙述了对系统的发射模块、接收模块的设计,分析计算线圈的电感量及传输效率及系统各部分参数对传输效率、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磁耦合谐振式是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以最大程度使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挥出来。磁耦合谐振式是利用空间线圈感应原理和等效电路分析原理,能够更好地分析出电压频率曲线以及电能传输情况。此外,根据空间分配原理,合理摆放空间线圈,分析出空心线圈数值与方向的关系,提出无线电能过耦合、临界耦合和欠耦合3种状态。文章以有关实验为基础,与其他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具体得出无线传输电能的现实性状态,并且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研究与分析无线电能和信息同步传输系统的相关文献摘要关注的实现方式,而无线电能的传输系统信息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及优化方案分析研究比较少。若是无线电能和信息传输系统的信道容量以及传输效率遭受限制,就必须对信道容量进行优化。文章主要对信道容量遭受限制时,制定了传输效率优化对策,同时也对传输效率遭受影响时信道铜梁的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赵端  丁恩杰  俞啸 《电子世界》2013,(9):119-120
井下设备供电,一直是困扰煤矿企业的主要问题,有线电缆在井下容易发生断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给煤矿井下带来了新的供电模式。特别是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的谐振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理论,其传输效率高,且非常适合井下巷道的中等传输距离。本文将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理论入手,设计和提出一种适合井下应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6.
基于超声波的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对无线电能传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该文旨在研究应用超声波实现空气中无线电能传输的可行性.该文通过机电等效和类比的方法,得到了超声波电能传输的等效电路,设计了与空气声阻抗相匹配的纵-弯复合模式超声波换能器,并通过Ansys软件对换能器进行了谐响应分析,得到了电学参数和谐振频率;最后通过超声波电能传输实验平台的搭建,得到了接收换能器的输出电压和距离的关系,证明了可以通过超声波进行无线电能传输.  相似文献   

7.
王玉龙  李栋  冷宇 《信息技术》2014,(11):97-100
无线电能传输因为其安全、可靠与节约材料等优点导致其成为电能传输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文中试图对已有资料分析从而建立一种无线电能充电站地址选择与电力容量确定的最优化费用数学模型。该模型是基于居民用电负荷来预估计电动汽车的拥有量,通过层次分析方法得出候选无线电能充电站地址的权系数,在候选无线电能充电站和变电站之间的距离、电动汽车拥有量、无线电能充电站的建设开销等众多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还包括了无线电能充电站的运行成本,网损成本和无线电能充电站无线电能充电装置的投资。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近在眼前可能在不远的将来,用户就有可能摆脱使用充电器充电、更换电池以及接插家电设备电源线等麻烦。利用无线方式将电能传输到所  相似文献   

9.
自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7年发表其研究成果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就成了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基于软开关技术设计了一套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电能损耗主要是发射线圈的驱动发热以及两线圈的传输损耗,软开关技术主要就是为了减小发射线圈的驱动部分的损耗,以达到提高传输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是借助于电磁场或电磁波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技术。本论文主要利用线圈共振原理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由电生磁和磁生电两部分组成,实现了能量的最大化传输,高效率,以及长距离。  相似文献   

11.
频率跟踪式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实际应用的瓶颈是谐振频率的失谐。本文基于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机理和模型,分析了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固有谐振频率变化对无线传输效率的影响和失谐机理,发现发射线圈电感变化是影响电能无线传输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提出了发射功率源工作频率同步跟踪发射电路固有谐振频率的频率跟踪控制方法,从而保证了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的谐振输电方式,避免了谐振频率的失谐,大幅度地提高了输电效率。文中制作了一个谐振频率为1MHZ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原理样机,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有效解决移动设备,特别是特殊环境下电设备电能可靠灵活接入的最佳解决方案。然而,通常意义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只能以“点对点”模式实现电源对受电设备的直接供电。针对空间分布的多没备供电问题,提出分布式无线电能传输网概念,并给出了其平面型自组织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共振模式的节点间能量传输模式及节点的结构。最后,就分布式无线电能传输网的能量传输效率和传统点对点传输模式的传输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传输距离中等、传输效率高、能穿过非磁导性障碍物传输电能等优点,使其有望取代电池为物联网中的传感器节点无线供电。本文通过研究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机理,构建了传输系统的集总参数电路模型,对各模型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根据模型对不同传输距离下系统的传输效率与负载功率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耦合状态下系统获得最大负载功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融合电工学中LC谐振、线圈磁耦合、交流电路频率特性等相关理论和知识,建立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路-磁场耦合模型。计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频响曲线,分析了工作频率、线圈间位置等因素对系统电能传输功率的影响,通过该应用系统的教学,既提高了本科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和新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利用近场感应将能量传送的技术。电感耦合型无线电能传输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如:转化效率低,充电过程中产生环境电磁污染等缺点。本论文探索了方波触发下输电转化效率随频率和占空比的变化规律,设计出可调频率、可调占空比的磁共振式无线充电装置,该装置具有电能转化效率最高模式和充电输出功率最大模式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基于E类放大器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根据电路互感理论建立系统耦合模型,详细推导了系统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的表达式;为了满足1MHz驱动的要求,提出了用高速大功率三极管推挽方式设计高频驱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成功设计并搭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经实验证明,该设计最大传输功率15W,传输距离20cm,对无线电能传输中E类放大器的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具有传输距离远、效率大、功率高等特点,还能穿透障碍物传输,该技术的研究对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设计制作的磁耦合谐振式电能传输模块以SG3525芯片产生PWM控制的高频功率源,经物理上隔开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实现无线能量的传输,接收电路再经整流和滤波,实现了DC-DC的无线电能传输。经测试,SG3525供电电压为15V且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间距为10厘米时,输出功率约为4W,传输效率约为46%;线圈间距最大为50cm时,仍可点亮LED灯。  相似文献   

18.
章文静  刘滨 《电子测试》2016,(11):98-99
无线电能传输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成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较强的优势,能够为设备供电提供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便捷性。文学行首先叙述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及实现方式,在这一基础上,阐述了当前的几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并总结分析了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性问题是传输效率,WPT系统是一种松散耦合系统,耦合系数因发射 侧和接收侧线圈的相对运动而变化,从而影响电能的传输效率,对发射侧和接收侧的电压电流值进行实时检测,利用检测值对耦合系数进行实时估计,同时利用Buck-Boost电路作为阻抗匹配网络实现WPT系统的最大效率跟踪控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证明该耦合系数估计方法在准确度、实时响应、提升电能传输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高频低功率下的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作为电力电子教学实训案例,阐述了实训案例与电力电子教学内容的联系。通过实训,使学生加深对无线电能传输的电路拓扑、平面PCB线圈设计、硬件模块的理解。通过应用新型半导体材料GaN器件作为开关管,完成基于双E类DC-DC变换器的6.78MHz无线电能传输平台的实物搭建和测试,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电路设计、分析与测试的能力,从而在教学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