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岩 《纯碱工业》2015,(4):31-33
主要介绍了汽液两相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同时提出了汽液两相流装置在纯碱煅烧工序使用过程中,相比于仪表自控阀的优劣势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董杰 《纯碱工业》2008,(2):46-48
介绍汽液两相流疏水调节器的优点及在碱业公司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浅谈汽液两相流自调液位装置在蒸发工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林 《氯碱工业》2002,(2):22-23
在蒸发Ⅰ效加热室冷凝水排出口引进西安大恒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专利技术 (中国专利技术No .ZL92 2 32 82 5 .0 )装置 ,起到了阻汽疏水作用 ,蒸发汽耗由安装前 4 .94t/(t·NaOH)降至安装后 4 .6 0t/(t·NaOH) ,节汽约 30 0kg/(t·NaOH)  相似文献   

4.
汽液两相流中流体诱导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素逸  薄十周 《化工学报》1992,43(6):760-763
流体横掠单管或管束时产生所谓诱导振动。这种诱导振动常常是引起热交换器损坏的主 要原困之一。P。idous幻s’“综述了由于流动所引起的诱导振动而导致热交换器损坏的50多种 情况。由仕可看出对诱导振动研究的必婴什。  相似文献   

5.
周云龙  蔡辉  程卓明 《化工学报》1999,50(6):806-811
提出了并联通道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经计算发现,在所研究的范围内,系统的稳定性与初始扰动的幅度无关,仅取决于运行条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在蒸发过程中汽、液两相流的流动机构为泡状流和弹状流。根据汽泡、汽弹在静止液中的上升速度,求得了上升流体中汽泡和汽弹的上升速度。得出泡状流和弹状流截面含汽率的计算式。用γ射线法对蒸发过程中汽、液两相流截面含汽率进行测试,并确定了式中的待定系数。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描述两相流不稳定性的线性均相模型。根据均相模型运用系统控制原理的方法导出了描述系统稳定性的无因次参数η。运用参数η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计算值和试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吴小刚  谭伟  李宏范 《广州化工》2009,37(5):217-218
通过对汽液两相流自调节水位控制器作为加热器疏水水位调节阀时,其安装位置、系统配置方式、调节特性、调节过程等方面的局限性的探析,认为在目前电动、气动疏水调节阈的质量和自动调节水平完全能够满足现场生产需要的情况下,不宜在诸如高压加热器等重要设备上推广使用汽液两相流自调节水位控制器。  相似文献   

9.
李宗堂  刘国维 《化学工程》1991,19(1):37-43,21
本文应用带扩大室及毛细管的U管压差计对垂直受热通道内汽液两相流压降进行了测定,作出了实测压降及实测液体循环质量流速与热通量的关系曲线。同时,针对不同结构尺寸的受热通道,利用实测的有效加热功率及液体循环流量数值对汽液两相流压降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汽—液—液三相与汽—液两相塔板效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小型精馏塔及600×150 mm~2矩形模拟塔的实验,对比研究了气(汽)-液两相和气(汽)-液-液三相的塔板效率。并就物系性质(表面张力梯度、液体粘度或分散粘度),两液相体积比,气速及操作工况对传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三相传质和两相传质差异的主要因素,得出估算三相精馏塔板效率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1.
周婷 《山东化工》2022,(19):168-172
气液两相流是一种复杂并常见的流态,如果管径选择不合适,会造成管线振动等问题,影响操作安全。本文以某炼厂其中一处气液两相流管线为例,采用公式计算与ASPEN PLUS软件模拟两种方式来计算管径,并利用CAESARⅡ软件进行配管应力分析,使气液两相流管线的应用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LDCT及其在气液两相流传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极限扩散电流技术(LD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气液两相流研究中的应用.该技术利用置于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极间处于扩散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直接测得液固传质系数,经三传类比,可获得单相液体与气液两相流传热的特性.由于LDCT电极可制成微小尺度,并可进行瞬时值的测量,故可进行传质与传热局部值与瞬时值的测量,在气液两相流这一复杂系统传递特性的深入研究中,可成为一个十分有用的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3.
吴昱  刘博 《化学工程》2014,42(10):50-53,63
以氮气为气相介质,以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纯水、质量分数0.01%SDS溶液、乙醇)为液相介质,对矩形微通道(500μm×500μm)内气液二相流压力降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数据表明:二相流流型对压力降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二相流压力降随着液体表面张力的增加而减小。二相摩擦压力梯度的测量数据与分相模型,匀相流模型理论预测值进行对比,平均偏差分别为34.3%和19.6%,预测效果不佳。通过对Chisholm关系式进行修正,得出新的预测模型,平均偏差为13.7%。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压降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弹状流,弹状环状流和环状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装置具有汽相强制循环、体积自动补偿、汽相液相同时采样、用一台色谱仪在线连续分析等特点。目前可达到压力为25公斤/厘米~2、温度在-28℃到 10℃。用于测定氟氯烃类的汽液平衡,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数据。一般,每昼夜可测取一条具有24个以上数据点的汽液平衡等温线。  相似文献   

15.
16.
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静  张旭斌  蔡旺锋  陈丹  王富民 《化工进展》2013,32(8):1743-1748
从流型、传质和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的研究进展。液-液两相流型研究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流型的观察、流型谱图的绘制以及考察多种因素对流型的影响,但是具有普适性的流型谱图和流型转变线仍未提出。液-液两相传质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种,主要研究在液滴流、弹状流和平行流3种稳定流型下的传质过程;且相对于定性研究,定量的传质研究较少。对于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萃取、材料合成、生物结晶等方面。此外,对今后微通道内液-液两相的流型、传质和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需从实验与模拟计算相结合以及拓展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的应用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推进其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内外微化工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流动气泡特性和传质特性。微通道中(横向及竖向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流型划分主要有泡状流、弹状流、环状流、搅拌流等。气泡形成过程中流体挤压力对气泡表面进行破坏致使分离,表面张力则在整个过程中维持着气泡形状及长度。着重介绍了微通道内气泡形成过程及经验长度计算,比较了不同研究者提出的经验公式中气液相表观速度比和气泡长度的关系,得出气泡长度均随气液相表观速度比的增加而增加,但依据研究者实验条件不同增加趋势也不尽相同。传质方面,研究基本集中在气液相比表面积较大的泡状流、环状流上,而气液表观速度、当量直径、压强等都会影响传质系数。微通道气液两相流虽然在传热、传质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研究手段单一、理论数据不完善等问题,指出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们要扩大领域范围,为传质传热的实际应用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离心泵固液两相流理论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固液两相流动理论在离心泵领域中应用的试验研究成果,结合笔者在离心式渣浆泵研制设计实践,定性或定量分析了两相流体在泵流道中的流动及其轨迹情况,并给出了以水为载体的渣浆分类及其性质参数的确定,离心泵输送性能的影响修正图表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铁峰  王金福  张欢  金涌 《化工学报》2002,53(4):427-432
引 言多相流反应器在化工、环境、生化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 ] ,但是由于多相流的复杂性 ,还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 .虽然计算流体力学在多相流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实验研究在目前仍是多相流研究的主要手段 .多相流测量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但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3] .多相流中需要测量的量主要有局部颗粒浓度、颗粒速度、气含率、液体速度、气泡行为[3] .固体催化剂浓度的分布[4 ] 和气泡行为[5]对反应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测得气液两相的速度对于更好地表征气液两相的相间作用 ,提高CFD模型…  相似文献   

20.
总结气液两相流流量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节流法、直接法、速度法和分离法的测量原理,并指出对两相流的物性进行全面、详细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将是后续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