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伴随城镇化快速推进,鄂东南传统村落正面临"保存性消亡"和"建设性破坏"等现实困境,以传统村落为代表的地域性乡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已成为当今乡村振兴背景下亟待解决的现实命题.该文以湖北通山县白泥村为例,结合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背景,分析了传统村落宗祠的空间价值和文化价值,提出"祠村一体、新旧一体...  相似文献   

2.
乡村空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共同缔造旨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晏岗村共同缔造理念实践研究为例,通过对乡村治理独特性的剖析,以及乡村政治制度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分析,阐述共同缔造理念下村民自治的先导性,探索共同缔造理念的具体实践路径。从公众参与和村民自治的角度建设完善乡村基层自治组织,以村民为主体,实现村庄的共建共治共享,探索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琳  杨珂 《园林》2022,(7):20-27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精神。使游客获得对乡村景观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使居民获得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二者对传统村落的主动保护行为,是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重要意义。以云南大理沙溪寺登村为例,通过场所依恋感知量表和景观偏好认知地图等方法对村民和游客的景观感知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村民的景观特征感知普遍低于游客,景观依恋感知普遍高于游客;村民与游客都对保留了传统风貌与文化精神的典型景观具有更高的感知与偏好。针对以上问题与发现,从空间规划、游线设计、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村民和游客景观感知和场所依恋的策略建议,使乡村旅游能够成为促进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传承乡土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本色随着基层农村人口的迁徙而衰退.乡村人员结构单一、乡村环境保护的片面性、乡村村落的"空心化"发展是当前建设美丽乡村面临的主要问题. 贵州山区原始乡土村落.在规划整体上适当保留乡土村落的原始价值,这种价值包含环境价值和文化价值.乡土村落有许多原始环境对生态多样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可因为保证乡土村落建筑的统一而去破坏,应适当地保持原生态.在文化价值方面,传统村落中存在一定数量具有历史沉淀的古旧建筑,应当进行评估与梳理,选择性的拆除和保留,以传承乡土文化,保证乡土文化的可持续,并合理设计形成乡土村落的特色与名片.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6,(10)
乡村社会治理是一个社会文明演化的古老命题,因时代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内涵,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结合了乡村规划思路的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将更有效地解决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文章在分析了乡村社会治理协同乡村规划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乡村规划协同的传统村落社会治理原则,构建了由多元化治理主体、组织化治理权力和科学化治理机制组成的传统村落社会治理模式,并以广东省传统村落碧江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新时期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结合理论研究提出了碧江村社会治理的具体思路:以"生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文化保护+文化产业振兴"为重点,以"法律制度+乡规民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建成遗产的认知,厘清乡土建筑、乡土建成环境和乡土建成遗产的差别,阐明传统村落和一般村落本无清楚的界限,乡土建成环境的历史纪念性和日常性也在互渗转化。传统从古典到现代的活态演进和遗产的价值多元,决定了乡土遗产保护的范畴不断扩展,评价的标准越来越精细化,而非简单的存废取舍。以乡村遗产的价值阐述与转译为基础,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应有的观念,以及乡村建设中乡土性的阐释与表现,让价值(广义)存续和增益。为此文章提出基于历史环境的总体设计、基于时代变化的模式语言、基于整体架构的拼贴思维、基于乡村主体的共同缔造等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村落作为乡土"耕读聚落"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我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但是,在快速城镇化建设中,越来越多的村庄环境风貌正走向形象单一、面貌雷同的歧途,村庄的传统风貌正逐渐消失。为了避免村庄建设出现"千村一面"的景象,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建设美丽乡村"的部署,为农耕文明和乡村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契机。为加快推进广西"美丽乡村"建设,延续历史文脉、凝聚故土情节、记忆乡愁思绪,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相关文件精神,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提出开展"乡土特色建设示范项目"的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征集传统村落中以遗产资源为基础的住宿产业实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组织推荐这类乡村旅舍中的"示范项目",探索发现中国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路径。本文通过分析"示范项目"的特征,揭示出"乡土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形态在当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着再生产,形成了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现代式乡土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润疆是西北地区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文化润疆兼具高度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精神文明价值,如何把乡村基层社会发展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亦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多元一体文化背景下的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整治,需运用"中医式"的研究方法与整治方式,才能够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效果。在长期调查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传承"乡土中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数千年农耕文明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传统村落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部分。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文明的根,是萦绕在十数亿中国人心中的乡愁。传统村落因天而兴,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写照;传统村落因地而兴,是传统山水人居的典范;传统村落因人而兴,是家族文化传承的史记。传统村落更是中国乡土文化复兴的火种,乡村振兴将在传统村落中汲取到最丰富的养分。为实现传统村落的永续利用,保护是当务之急,传承是长久之计。而无论保护还是传承,都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和方法来完成。  相似文献   

11.
徐瑾  万涛 《城市规划》2017,(12):65-72
城乡二元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口外流,导致在乡村保护与发展中内生动力不足。而同时,随着城乡壁垒的弱化,一批走出去的"村外人"带着新资源,抱着乡土情怀重返故里,成为传统村落复兴的契机。本文基于乡村精英和乡村治理的"公"、"共"、"私"领域等理论基础,以传统村落H省G村为案例,深入剖析了乡村治理中"村内人"和"村外人"的互动关系,并指出回流的村外精英拓展了新的社区关系资本,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现实困境。研究依据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具体行动,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困境的建议,包括塑造"新乡贤"文化,建立"新乡贤"议事平台,分工协作等,对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复兴传统村落的发展建设,以及拓展乡村规划的理论视角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8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多方参与的"五共"机制,推广共同缔造乡村治理模式。2017年底,住建部在定点扶贫的4个贫困县各选一村开展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示范村的建设与推广,探索乡村振兴规划的范式,从实事、小事做起,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政治工作。本文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会龙镇印合村规划建设实践研究为例,通过剖析共同缔造理念在印合村规划的应用模式,探索共同缔造理念在村庄生态功能、生活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3.
"乡村复兴"作为与现代性建设相伴随的话语实践和"文化自觉"在后现代思潮之后的回潮,在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日又重新摆在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与政治学家等仁人志士面前,也摆在具体进行乡村实践的艺术家与建筑师面前。我们探索的两个艺术乡建实践.许村是从"艺术"入手,促进乡村社会复苏;青田将从"乡土"开始,接续传统文明根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新时代乡村有效治理模式,以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村庄建设为核心的共同缔造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几个试点村付诸实践。共同缔造理论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以调动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来开展的。而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以下简称"三生空间")构成了乡村完整的人居环境。鉴于二者之间有着以人居环境为交集的内在联系,若能将共同缔造理论应用于村庄规划中"三生空间"的三种要素(以下简称"三生要素")优化,会为我国乡村治理创新提供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董家楼村为例,试图以乡村"三生空间"为微观层面研究对象,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理论作用于"三生空间"各个要素,探索乡村"三生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进而促进乡村宏观治理水平改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张琳 《风景园林》2017,24(5):87-93
乡村景观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是典型的文化景观,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已经对乡村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云南省元阳县阿者科村为例,深入分析了哈尼梯田、传统村落和乡土文化景观的特征价值及其在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围绕"哈尼梯田遗产价值的保护及展现"、"传统民居的活态保护及价值更新"、"哈尼传统文化价值的保护和传承"这3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规划思考。提出要从旅游的视角科学地认识并尊重乡村景观的价值,自然性、真实性、完整性、地域性和体验性是乡村景观的核心特征,不仅构成了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更是进行乡村景观保护和规划的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载体之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是厦门在社区治理创新的具体实践.以厦门东坪山共同缔造工作坊实践为例,解析“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工作理念、组织架构及工作坊的工作机制等.对东坪山村发展遇到的困境,以工作坊的方式通过创新规划工作机制、完善村庄组织建设、明确危旧房改造政策等方式不断推进东坪山村庄整治,为其他地区的社区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粹、乡土中国的活化石,是凝固的历史载体、看得见的乡愁、不可复制的文化遗存。古村落的保护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更是在新时代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极为重要的资源与潜在力量。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和范围。2012年以来,住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特有特质,在近些年的乡村复苏运动中,从政策到地方越发重视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并且在传统村落的规划改建中取得成效。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乡村建设重物质、轻内涵,自然村落的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该如何从文化传承和乡土风貌保护的角度实现自然村落的内涵式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基于国内外乡村建设理论及文化传承经验进行研究综述,提出自然村落的文化传承内涵、构成、类型和创新方向。同时,以新疆东地村为例,提炼该村文化资源构成,并通过确立文化主题、重塑文化空间、"文化+"的规划策略实现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小云  朱景霞 《当代建筑》2021,(11):125-127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文明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文基于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以及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尚贤乡桥头村为例,在调研及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桥头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及桥头村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断加强村落管理机制,强化保护意识,完善村落基础设施,活化村落公共空间,挖掘村落特色产业,促进村落经济发展,以强化村落内生动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落中的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乡村文明振兴的灵魂所在。本文以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对村落公共空间的整体布局进行物质形态研究,同时总结归纳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最后从“点、线、面”三个层面提出合理的营造策略,进而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