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坡面水系建设是治理南方土石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建设坡面水系,既能避免产生坡面冲刷,治理水土流失,又能科学合理利用坡面来水,提高用水效益,为农业生产服务。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科学合理建设坡面水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桶含沙量测量是坡面径流小区水土流失监测的关键.本文通过在1.05kg/m3、5.25kg/m3、10.49kg/m3、52.46kg/m3、104.92kg/m3、524.58kg/m36个含沙量水平,30cm、60cm、90cm 3个不同水深径流桶下进行全剖面取样器取样实验测量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全剖...  相似文献   

5.
赣南红壤坡面不同措施径流泥沙及氮磷污染输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赣南于都县左马小流域的典型红壤坡面,通过在研究区布设标准径流小区,进行了不同措施径流泥沙及氮磷污染输出的试验研究。通过径流小区的试验观测分析表明:水保林+水平竹节沟式综合水保措施实施初期,平均减流和减沙效果达到近73%,以植被增加地表覆盖度,以水平竹节沟坡面水保工程截短坡长,分段拦蓄径流泥沙,可实现保水保土目的;经果林+坡面工程或绿篱是坡地经济果业开发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工程措施在初期发挥作用较绿篱更大;氮磷等面源污染随水土流失从坡面输出,试验区不同措施氮素输出多以径流携带为主,磷素输出均以泥沙携带为主;经果林+工程措施对径流携带氮磷拦截率较高,水保林+工程措施对泥沙携带氮磷的拦截率较高,都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6.
7.
标准小区和大型坡面径流场径流泥沙监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子午岭林区地未开垦及开垦后分布设的标准小区与大型坡面径流场所测定的径流,泥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在非林地的坡面上有标准小区观测资料建立的坡面土壤流失方程有局限性;在林地上,无论是标准小区,还是大型坡面径流场所测定的径流,泥沙量,均可作为有林小流域径流量和混沙量的参考值。另根据对大型坡面径流场,标准小区和小流域把口站所测定的径流量,泥沙量资料进行分析,认为利用标准小区所测定的非林地泥沙量可以  相似文献   

8.
石灰岩小流域坡面不同治理措施降雨径流泥沙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具有典型石灰岩山区特征蒲洼小流域坡面不同治理措施流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建立了各种治理措施的径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历时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了么流量和泥沙量的关系,并对模型进行了适应性检验及线性拟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相关系数在0.92-0.98之间,预测值与观察之间的残差在0.041-0.113之间,其拟合关系比较好,故相关方程可以 作为实验地区小流域的降雨产流模型,  相似文献   

9.
东北黑土区试点工程坡面治理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光 《东北水利水电》2006,24(12):56-59
本文阐述了东北黑土区试点工程水土流失监测,对比分析了6种主要坡面治理措施的保土减沙效益。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探讨植被重建模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合理改良与利用红壤侵蚀坡地,本文分析了草本、果树、果树+草、果树+草+农作物和果树+农作物等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土壤养分效应差异显著,以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改善土壤养分效应最好,然后依次是果树+草本模式(全区覆盖优于带状覆盖)、果+草+农作物模式、果树+纵坡套种农作物,草本、果树模式改善土壤养分效应最差。赣北侵蚀坡地植被恢复,可以优先考虑恢复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模式和果树+草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阐明小区尺度下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可为大尺度上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砂岩侵蚀劣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自然降雨下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及其对降雨要素、降雨雨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试验观测期间,裸露地表径流系数为0. 66,土壤侵蚀量为0. 07 t/hm2,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减流减沙效应均能达90%以上。地表裸露坡面产流产沙受降雨量、雨强影响显著,生态恢复模式降低了降雨要素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经济开发模式受降雨量影响显著。大雨强、短历时的降雨雨型是坡面产流产沙的主要雨型,对裸露坡面产流产沙的贡献将近50%,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该雨型对产流产沙的贡献明显提高,增幅以经济开发模式大于生态恢复模式。因此,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均是治理红砂岩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应将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不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同时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粤北乐昌铅锌矿区水道(包括铅锌矿废水排泄沟、霜降河段及武江段)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分析了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对其污染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在各采样点含量均超过清洁对照点;底泥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范围是为2.25-60.5,平均为35,综合评价等级为Ⅳ级,属于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坡面调控措施下的水沙输出过程及减流减沙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了解坡面调控措施对其产流、产沙过程的减流减沙效应,通过坡面上方放水冲刷实验,研究不同放水流量下20聚流坑调控措施和裸地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以及径流携带泥沙的作用机制,运用起流时间、调控度、产流速率、输沙率定性指标阐明了调控坡面减流减沙效应,建立了次降雨输沙模数与径流量之间的水沙关系。本研究提出了"用水减沙比"概念与计算式,定性描述了调控措施拦截的径流量与减少的侵蚀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聚流坑工程措施在调控坡面径流的同时对侵蚀产沙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江西省水土保持试验场站建设主要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建议,即深化改革、大力创新场站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科技、切实发挥场站试验示范功能,结合实际、积极创办场站各项经济实体,增加投入、努力实现场站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赣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土壤改良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定量评价近30年来赣南水土保持工作所取得的生态成效,通过对赣南地区88条典型小流域建立调查样方,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和化学实验分析得到:①经过水土保持治理后样方内的土壤的容重有所降低,土壤的熟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全磷、速效磷、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显著改良;②各项土壤指标的改良程度与治理时间存在正相关,治理时间越长,其土壤的改良程度越好;③竹节水平沟在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保土、保肥作用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水土保持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李洪任  雷声  汪国斌 《人民长江》2014,45(21):83-86
为了给更好地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根据江西省地下水的功能特点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在查清全省境内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合理地划分了江西省地下水功能区并确定各功能区地下水利用的目标,提出了2015,2020年全省地下水开发利用量指标。同时,将各水平年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分解至各市区,经地下水超采区复核,得出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于南昌、萍乡、赣州和九江市。在分析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和保护对策及措施,以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晋西黄绵土坡面径流流态与输沙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兴涛 《水利学报》2017,48(6):738-747
为了探讨晋西黄绵土坡面径流流态与输沙特征,本研究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降雨条件下坡长对该区坡面径流雷诺数、弗劳德数、径流量、产沙量与输沙率进行量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强30~125mm/h、坡长1~5m的情况下,坡面薄层径流为层流,且为急流;径流流态对坡面水流侵蚀力有显著影响,产沙量与雷诺数呈良好幂函数关系;雨强与坡长的增大可增强径流紊动性,输沙率随二者的增大呈增加趋势,当雨强大于60 mm/h、坡长由3 m延长到4 m时,输沙率增量较2~3 m与4~5 m时小;输沙率与径流量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描述。该研究结论能够为黄土陡坡面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科学定量评价水利血防工程对钉螺控制及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为水利血防工程控制钉螺扩散和考核其防控效果提供科学评价依据,对江西省星子县西堤和都昌县柴棚矮圩进行了连续2 a的监测。结果表明:两处水利工程控制钉螺扩散和蔓延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依据水利血防工程指标评价考核评分为80分和99分。监测显示目前制定的血防水利工程各项评价的指标、分值和方法基本可行,较全面反映了水利工程防控钉螺的效果,对今后长江流域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