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孙遒 《信息技术》2011,(6):177-179,182
随着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计算机实验课的日益增多,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及在公共机房上机的人数越来越多,计算机网络病毒已经严重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使计算机网络中心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任务日益加重。基于UML对公共机房网络存储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该系统为高校教师的数据存储、数据转移、数据共享提供一个公共平台,为高校多媒体教室、公共机房提供了一套安全高效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丁峰 《电子世界》2013,(13):4-5
高校公共计算机房使用频率高,对它的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性能,关系着学生上机操作和课堂教学的质量。高校公共机房可采用安装软件或硬件保护系统、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杀毒、设置网络存储等措施管理和维护机房设备;从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强化使用人员的安全用电意识、做好机房防火防盗工作入手对机房环境进行管理和维护,使公共机房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高校教育与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计算机机房作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以及程序设计等课程的重要工具,其系统的设计及完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高校计算机机房的整体规划,通过拓扑结构,硬件设备的选择,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选择等方面对高校计算机机房中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可寻址加解扰收费系统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中的使用方法 ,机房及干线网络系统的调整 ,一些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5.
可寻址加解扰收费系统在农村CATV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可寻址加解扰收费系统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中的使用方法,机房及干线网络系统的调整,一些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可寻址加解扰收费系统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中的使用方法,机房及干线网络系统的调整,一些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7.
项目总体规划 乌鲁木齐电视台网络总体规划为以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实现新闻综合业务的生产加工制作与播出,同时,新闻节目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作为乌鲁木齐电视台全台网络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集中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与台内其他业务系统如制作网络、播出网络以及数字电视节目平台等其他业务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数据的交换,适应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整个系统建设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原则,为实现全台网络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乌鲁木齐电视台新闻节目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建设要满足高质量、高效率、低风险大的新闻节目制作和资料调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建立之初就对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优化网络系统,可以便于今后对网络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作为网络龙骨的布线系统是整个网络系统运行的物理平台,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网络的传输性能,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本文介绍了光纤布线的测试过程,并针对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邵阳广电计算机综合管理网络系统的使用情况,从总体规划,综合布线,系统组成及系统功能几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邵阳广电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该网络通过光纤将新、旧两座广电大楼以及工商银行邵阳分行中心机房连在一起,它涵盖电视台及有线电视网络综合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新闻稿件处理系统,磁带管理系统,有线电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有线电视网络收费系统,有线电视网络故障申告系统及人事,收支管理系统,可实现电视台及有线电视网络管理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依托的计算机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软件数量增多,计算机病毒也肆意泛滥。在教学机房中,学生使用的优盘等移动设备成为了病毒的传染载体,无盘网络系统呼之欲出。本文通过对无盘网络定义的了解,以解释无线网盘优点为主,进而探讨无盘网络在教学机房中的应用,最后剖析无线网盘的缺点,提醒无盘网络使用单位趋利弊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Web技术的网络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本文分析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特点,主要针对基于Web技术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的设计思路以及主要技术的实现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育平台进行电路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怎样将多媒体课件,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是目前的新课题。近年来我们在电路课程教学中重点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并给学生发放与其对照使用的教学讲义,二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与交流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HFC接入网的几种应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良福 《电信科学》2000,16(12):25-28
本文简要介绍了HFC接入网双向传输平台的实现方案,着重对基于HFC双向传输平台的会议电视、射频监控、多媒体教学三种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H.264标准与现有的视频压缩标准相比有诸多优势,它以优异的压缩性能在数字电视广播、视频实时通信、网络视频流媒体以及多媒体短信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ffdshow是windows平台用于DirectShow和VFW进行多媒体播放的非常出色的工具,ffdshow的H.264编码采用的是X264编码器,X264是一个实用的H.264编码器。DirectShow提供对多媒体数据流的高质量捕获和回放,代表着未来多媒体应用程序开发的方向。本文使用DirectShow技术调用ffdshow实现了H.264视频的采集与播放。这种视频编解码方法可用于远程医疗、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等多媒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char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net from its military and academic origins to its current status as a global network for multimedia information publishing and retrieval. It explains the basic technologies that have enabled this transformation and introduces the advances that will underpi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ese include security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network computing and three-dimensional worl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for the delivery of real-time audio and video services.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对比,探讨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概念.作用以及其引入教学后所产生的效果,并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阐明了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不但能增强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和改善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学在教学应用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了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教育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袁爽  武穆清  王彬 《通信技术》2010,43(2):152-154
在AdHoc无线自组织多跳网络中,IEEE802.11e协议采用了增强型分布信道接入机制,用于为实时多媒体业务提供有效的QoS保证机制。简单介绍和对比了802.11分布式协调功能和802.11e增强型分布信道接入机制两种信道接入机制,并通过使用网络仿真软件OPNET,模拟了实时的视、音频业务在802.11分布信道接入机制和802.11e增强型分布信道接入机制信道接入机制下在不同网络负载下的性能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8.
IP网络性能特征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其进  董育宁 《通信学报》2004,25(3):151-160
以Internet为代表的IP网络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但在当前的Internet上支持实时媒体应用仍然是一个难点。为了能够在尽力而为的IP网络上支持多媒体的应用,需要深入地理解网络性能特征。网络性能特征的研究包括对网络进行测量、建模和分析,定量或定性地得出网络的性能指标,从而有效地对网络进行预测、控制和使用。本文对已有的网络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验证,得出了IP网络通信平台的基本性能特征模型。  相似文献   

19.
We describe the design of an application platform able to run distributed real-time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alongside conventional UNIX programs. The platform is embedded in a microkernel/PC environment and supported by an ATM-based, QoS-driven communications stack. In particular, we focus on resource-management aspects of the design and deal with CPU scheduling, network resource-management and memory-management issues. An architecture is presented that guarantees QoS levels of both communications and processing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commitment as specified by user-level QoS parameters. The architecture uses admission tests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new activities can be accepted and includes modules to translate user-level QoS parameters into representations usable by the scheduling, network, and memory-management sub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