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景德镇陶瓷文化博大精深,精美的陶瓷艺术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制瓷工艺,都是传世的瑰宝。近日,美国《Nonstop》杂志大篇幅报道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宣传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为景德镇在国际上打响品牌。据了解,《Nonstop》是美国湾流宇航公司最早发行的杂志,专为湾流飞机所有者、私人飞机旅客和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陶瓷》2011,(2):43-43
陷阱一:外地制瓷冒充景德镇瓷器。在景德镇市区内,尤其是车站等地的购物地点,多存在广东潮州瓷等外地瓷与景德镇瓷混销的情况。甚至有商贩擅自在外地瓷器上刻上“中国景德镇”、“南国瓷都”、“景德镇监制”等字样。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由景德镇市陶瓷协会主办、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协办、景德镇昌南美术馆承办的《粉彩传人》首届景德镇粉彩陶瓷艺术展在昌南美术馆开展。此次艺术展汇集了赵惠民、杜浩生、王锡良、张松茂、王隆夫、戴荣华、余仰贤等100多位名家的300余件作品,其中既有传统重工粉彩瓷,又有现代艺术粉彩瓷和名人名作粉彩瓷。展览为期一个月。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瓷录     
正陶瓷的历史是中国的历史,明末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景德镇明朝以前制瓷有详细的记载。到了清晚期景德镇老秀才蓝浦编写的《陶录》对景德镇明到清制瓷和民俗进行全面的记载。陈海澄先生所作《瓷录》则是清末到解放初期这段时间的景德镇制瓷工艺和其民俗文化史,填补了该时间段的研究空白。有人说该书是景德镇陶瓷史的易经,足见该书历史的分量。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有着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在这千余年泥做火烧的历史中,景德镇形成独具特色的精湛传统制瓷工艺,对景德镇传统工艺的记载和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仅是技艺的记载,更是一种文字形式的传承,本文试着对有关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  相似文献   

6.
论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制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鸿喜 《陶瓷学报》2001,22(2):84-94
论述了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制瓷工艺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对景德镇陶瓷发展及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做出的积极贡献,论证了传统手工圆器制瓷与明代民窑青瓷绘艺术风格的关系;同时阐述了学习、继承传统的手工圆器制瓷对当代生活陶艺的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6日,《陶城报》驻景德镇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景德镇日报》社七楼隆重举行,揭牌仪式由景德镇市瓷局局长闫浩主持,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陶城报》社长刘小明、景德镇市副市长黄康明、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于秀亮、《中国陶瓷》副主编李川等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8.
付建文瓷艺     
付建文江西南昌人,王锡良陶瓷世家第三代传人,江西省高级技师(国家一级)、江西省工艺美术师。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珠山区政协委员、景德镇市青年联合会委员。200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后随其外祖父王锡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艺。并得到其舅舅王采(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王秋霞(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其母亲王筱凤(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悉心教导。现就职于景德镇市文联景德镇书画院,2015年创建文窑工作室。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珠山区美协常务理事、景德镇市民间艺术协会理事。景德镇书画院高级画师。景德镇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景德镇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作品风格清新飘逸,先后获得全国、省、部级奖项四十余项。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等机构馆藏,并入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景德镇陶瓷全集》《中国陶瓷》等典籍。江西省电视台、景德镇市电视台、景德镇日报、景德镇在线、中瓷网、中艺网等媒体均做过相关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9.
云天陶瓷     
秦锡麟 《陶瓷研究》2011,(3):115-116
景德镇市云天陶瓷位于市中心广场马鞍山路26号,本公司依托江西省陶瓷研究所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科学技术能量。充分挖掘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和传统工艺制瓷技能。汇集陶瓷界顶尖工艺美术大师和新锐陶瓷艺术家,以继承#发展、创新、实现科技与创意、实用与个性的统一;以尊重传统,突破创新为创作境界,秉承景德镇工艺之精髓。开发系列陶瓷新品。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瓷业辉煌与其先进的制瓷工艺密不可分,在长期制瓷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谨的传统手工制瓷工艺。据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一只普通的杯子细分起  相似文献   

11.
正在漫长的制瓷历史中,景德镇历代瓷工创造了精湛的传统制瓷技艺,这是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也是留给世人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加强手工制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大非遗研究和传播力度,积极培养后备人才,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院)拟充分发挥资源平台作用,诚邀全市各类非遗人才及民间高手,联手共建传承平台,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2.
云天陶瓷     
《陶瓷研究》2011,(4):115-116
景德镇市云天陶瓷位于市中心广场马鞍山路26号,本公司依托江西省陶瓷研究所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科学技术能量。充分挖掘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和传统工艺制瓷技能。汇集陶瓷界顶尖工艺美术大师和新锐陶瓷艺术家,以继承、发展、创新、实现科技与创意、实用与个性的统一;以尊重传统,突破创新为创作境界,秉承景德镇工艺之精髓。开发系列陶瓷新品。  相似文献   

13.
作为陶瓷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能拜读《景德镇陶瓷传统工艺》一书感到十分荣幸和欣慰。我国是瓷器的发源地,景德镇是享誉海内外的瓷器生产中心。她积累和创造了许多独特和精湛的制瓷技艺。本书对景德镇传统的制瓷工艺所作的综合与分析既全面又深刻,无疑对继承和发扬我国陶瓷制造技艺会起着推动的作用。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从所采用的原料及处理过程开始,到成型、装饰与烧成的方法等方面都有其特点。本书都对其作了详尽的描述,并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对于希望系统了解与掌握古代陶瓷工匠们在缺少能源与先进设备条件下的生产细节的业内外人士来说,本书…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传统制瓷作坊,就其建筑总体形式来说,它起于何时?尚待考证,可能出现于明代。它是景德镇古典制瓷经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值得总结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现存的传统制瓷作坊为实例,结合传统制瓷工艺特点,描述了这种作坊的建筑形式及其内部的工艺布置;论证了它在建筑上及其工艺布置上的巧妙与合理性。认为这种作坊,外形上似家居庭院:独立、朴素、幽静;内部与生产工艺紧密结合,布置紧凑、方便操作、构造巧妙、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5.
正景德镇市伍陆柒陶瓷研究院是一所专业研究景德镇市十大瓷厂时期厂瓷(亦称"五六七"瓷)的专业研究机构,专事研究这一时期厂瓷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材料及工艺、造型图案等。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因专供皇家用瓷而闻名天下,然清朝的覆灭,在宣告封建王朝结束的同时,也标志着景德镇"皇家定制"历史的尘封。但这并不意味景德镇"官窑"瓷历史的结束,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新中国成立后的"厂瓷"就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官窑瓷。  相似文献   

16.
传统手工圆器制瓷文化是景德镇传统制瓷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景德镇古老手工文化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项特色文化。为了更好地研究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研究其制瓷环境(廒间、内院、泥房、正间)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陶瓷》2007,17(3):I0006-I0006
陈军1967年3月生于瓷都,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任景德镇陶瓷馆副馆长,昌南画院副院长。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政协委员。《秋硕》《竹韵》《群鹭》等获得国内多个奖项,2004年两次赴口本参加“景德镇千年陶瓷史化展”并现场陶艺表演。作品刊登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瓷魂》《景德镇陶瓷全集》等,2002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陈军.傅长敏艺术作品集》。  相似文献   

18.
《陶冶图说》系统全面、图文并茂的记述了清代前期景德镇地区成熟的制瓷技术,是研究景德镇陶瓷技术的重要科技文献。本文从技术理论化的角度,研究《陶冶图说》图文中制瓷技术理论化呈现出的特征及其体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回顾和论述清初法国赴华传教士殷弘绪数年研究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率先对外宣传"高岭"制瓷秘诀之深远历史意义与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惠华笔名,晨曦。1963年生于景德镇,祖籍抚州东乡,199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1996年创办了"惠艺瓷轩"工作室,主要以釉下山水、花鸟、走兽、人物为主,后又逐渐转攻釉上新彩。现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美术协会会员,其作品《金秋绽放》《得意春风》《寨上风情》分别获得金、银、铜奖,其个人传略及艺术成就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