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建材》2015,(4):60-6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族原汁原味的传统民族习俗在发生改变,甚至有的在逐渐消失,失去原本特色以及乡愁文化,这在土家吊脚楼建筑文化中逐渐体现出来。本文基于乡愁文化的视角,对渝东南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和开发分别从吊脚楼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以及艺术特色几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在对吊脚楼的保护中,吊脚楼工艺传承人越来越少,且缺乏对吊脚楼的相关管理,乡愁文化淡漠;受到城镇现代化主流文化的冲击,土家吊脚楼以及乡愁文化失去特色;在对吊脚楼的开发过程中发现,过分追求商业价值,漠视土家吊脚楼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土家吊脚楼的开发体系不完善,缺乏政策以及法律方面的保护。本文针对这种背景,对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在保留土家乡愁文化的基础之上,对吊脚楼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重庆吊脚楼民居的保护与改造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峰  朱昌廉 《住宅科技》2003,(2):30-32,35
重庆吊脚楼民居是重庆地区独特的山地地貌特征与传统文化长期融合演化的结果,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个性,在当前的城市更新过程中,重庆吊脚楼民居作为一种运用陡坡地形的特殊民居形式,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文章针对重庆吊脚楼民居与环境结合的特点,从相关环境,整体风貌,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吊脚楼民居保护与改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炎松  袁铮 《华中建筑》2005,23(Z1):91-94
从鄂西宣恩县土家村寨和民居的现状和发展入手,分析了土家吊脚楼民居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彭家寨乡土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建荣  章玲 《华中建筑》2006,24(11):142-143
旖旎的田园风光、享誉中外的吊脚楼群、淳朴的民风民俗,极具特色的土家文化,构成了彭家察独具特色的;土旅游资源该文对彭家寨的乡土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乡土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理、气候、生活模式和适宜技术方面探究了湖北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成因、特征和独特的美学价值,研究表明吊脚楼仍值得继续传承和发扬,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还对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利用和更新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吊脚楼结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江  李莉萍 《华中建筑》2008,26(2):195-198
土家族吊脚楼是我国民居的一块瑰宝,它的木结构体系更是巧夺天工。该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计算机软件建模对吊脚楼的结构从部分到整体进行解读,加深对土家族吊脚楼的认识,以便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土家族吊脚楼。  相似文献   

7.
广西侗族传统吊脚楼民居的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本土历史文脉。传统吊脚楼受到现代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冲击,再加上传统吊脚楼本身的火灾蔓延和防火缺陷,严重制约了传统吊脚楼的传承与保护。文章以广西侗族传统吊脚楼为例,探索抑制吊脚楼火灾蔓延的方法,旨在提高吊脚楼的抗火灾蔓延能力,保护其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吊脚楼特征及其生态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吊脚楼是当地独特地貌特征与传统文化长期融合演化的结果,风格别致、布局合理、工艺精湛、时代气氛和文化气息独特,体现出浓郁的特殊民居形式,是中国民居领域的杰出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文章从湖北恩施土家村寨及民居的现状和发展入手,分析了土家吊脚楼民居的特征及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9.
建筑不仅是一个可以居住的物质环境,还是一种艺术创作,是人们精神寄托的情感空间。这也正是建筑审美与文化的内涵所在。通过土家吊脚楼民居与审美文化特征的研究,从吊脚楼单体结构空间到聚落空间,从人文建筑装饰到自然景观,再从物质生活到精神文化,对鄂西土家吊脚楼进行审美文化研究,并透过土家传统建筑审美角度,探索能否将这些传统审美文化灵活应用到现代建筑与新农村建设中,这对土家吊脚楼的传承与保护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以苗寨吊脚楼为研究内容,从聚落形态、结构、造型、布局、装饰装修符号等角度研究了吊脚楼的特征,通过吊脚楼的特点,分析了苗族的民居文化特色,对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庆 《中外建筑》2009,(3):91-93
民族文化为一个民族精神的写照,它正受外来文化的侵蚀,慢慢地走向灭亡。基于此,作者从规划设计理念、规划控制及指引技术出发,以保护花瑶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环境为出发点,加强花瑶民族文化的保护及环境保护,原真性地保护和传承花瑶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刘美  陈蔚 《重庆建筑》2016,(5):13-16
重庆传统村落是重庆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反映了重庆地区在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人文背景方面的鲜明特色。进行建筑与环境特色的研究,对于村落发展、建筑设计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重庆石柱传统村落出发,结合实地调研分析,梳理石柱县传统村落形态,分析重庆传统村落的基本特点,从建筑格局、结构形式、色彩材质等方面来剖析重庆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建筑特色,阐述对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是适应湘西地区独特山地地貌的特殊民居形式,是我国传统乡土建筑的瑰宝。本文从"人神共居"的图腾崇拜、"依山就水"的和谐统一、"寓意吉祥"的生活向往三个方面对湘西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构件装饰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鉴赏能力,为保护与开发利用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孙家伟 《砖瓦》2024,(1):71-74
探讨了永顺吊脚楼从土司时代至改土归流后的建筑和文化变迁。通过文献资料梳理、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对永顺吊脚楼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发现,在土司时期,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与吊脚楼的房屋形制有紧密的联系,这一制度限制了吊脚楼建筑风格的发展。而改土归流后,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塑、商品经济的崛起和汉文化的深入融合,永顺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和技艺以及土家族的居住习俗都经历了显著的转变。这一变迁不仅反映了土家族社会文化的演进,还提供了观察国家政策、经济和文化交融对地域传统建筑风格影响的历史案例。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7月5日,"吊脚楼的文化传承与民族村寨建设"——麻柳溪主题论坛,在湖北省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村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是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鄂西土家族吊脚楼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专场学术活动之一,四十多位与会者,结合项目主题分别从多个行业、视角进行论述,就吊脚楼的文化传承与民族村寨建设作了富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地方的集体记忆,它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其应对现代化发展的保护与更新实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相关内容的阶段发展、学科背景、载文期刊等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分析,得出其研究趋势后,结合内容分析法,将历史文化街区相关研究进行概念演变;相关更新法规、规范、原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视角切入;不同类型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选择等四个方面的归纳,并对各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向我们走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炯 《城乡建设》2001,(2):35-36
生态城市是人类在21世纪保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它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建设精神文明新家园。城市生态系统建立合理的生活发展方式和文化模式,引导城市的未来发展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吊脚楼是鄂西山地民居传统建筑形式,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章从土家族吊脚楼这一传统建筑风貌的传承问题进行切入,并以湖北咸丰县打造"干栏之乡"为例,从传统民居遗存保护、新建干栏建筑风格等问题,延伸到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及其文化传承等,从更多视角对其进行讨论,提出相应思考与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土家族吊脚楼作为土家族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土家族的传统思想,而且也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梳理了土家族吊脚楼的特征与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鄂西地区土家族吊脚楼的保存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结构-功能理论,试图揭示土家族吊脚楼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立娜 《建筑知识》2014,(2):33-33,35
古村落作为负载有人类居住历史文化的实体载体,已经受到相当多人的关注,但在对其保护开发的同时,更应该找出重点。古村落的保护不仅在于对古建构筑物的保护,更多的是精神文化层面的保护。古村落给世人最为深刻的是它曾拥有的历史文化,通过对古村落活化保护,亦即将古村落特有的历史文化特征、原住民作为共同体予以保护和引导式开发,才能让古村落闪耀出它应有的褶褶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