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Planning》2014,(6)
中国有着"东方文明古国"的著称,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然而中国元素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与精华。在提倡弘扬中国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今天,大部分现代服装设计师都把中国元素作为他们服装设计灵感的源泉。中国元素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独特的服饰设计、丰富的民族文化及社会文化内涵。因此,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合中国元素既能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又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闪烁着中国人文主义的光辉岁月。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服饰的价值及特点,并对中国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7)
服饰文化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是民族文化的产物,服装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泉,其服装创作在文化继承中凸显民族文化风采,并在社会发展中不断融入新的设计理念,并将民族元素与时代元素相结合,使民族文化在继承与发展中推动服装设计的现代化发展。本文探讨民族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7)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各民族都有着特殊的文化底蕴。服饰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民族不同意味着民族元素也有很大的区别。民族服饰元素作为文化的载体形式,是对民族精神和民族风俗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审美的追求。近年来,随着"中国风"的流行,民族服饰元素开始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现代服装设计与民族服饰元素的融合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并成为时尚界服装设计发展的主流方向,为中国现代服装设计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周琦 《河南建材》2021,(7):77-7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古国,按照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形成的多种文化元素为设计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设计师通过对于素材的解构、重组、创新,创造出了多种设计风格和流派.文章探究了民族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设计出的建筑物能够更加符合人们需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3)
所谓服装设计元素,主要是指构成服装的所有单位,大致包括造型元素、色彩元素、材料元素、纹样元素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和整体化的特点。这样的改变对于服装市场来说可谓有利有弊。好的一方面在于,因为市场的包容力更强,设计师可以利用更多的设计元素进行设计创新;不好的一方面则在于,部分设计师为求更新奇、更多样的服装款式,导致其对服装设计元素的理解过于表面化。文章从服装设计元素对品牌的影响和中外设计师对服装元素的应用两方面加以分析,并得出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6.
易红杏 《居业》2021,(8):40-4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种类形式丰富多样,是室内设计实践创作的源泉,室内设计师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借鉴和吸取营养,才能在设计作品中展现出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风采.在现代室内设计实践中,设计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探讨室内设计新的应用形式,丰富室内设计作品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从而推动我国室内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行为举止,这正是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性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随着国内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演进以及国外思潮的涌动,现代平面设计离我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远,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也越来越少。因此,有效地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从而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个性,已经成为现代设计师的追求之一。本文立足于现阶段平面设计的现状,着重分析传统文化因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大国崛起的同时,必须谨防民族文化个性在发展浪潮的冲刷下丢失。因此,该文作者针对中国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意义、中国元素与城市环境艺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解读,并深刻地认识到:要使中国民族文化得以广泛传播,设计师需要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坚持体现中国元素,从而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世界各国的平面设计师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把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平面设计中,以便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在这方面,日本、韩国和北欧设计师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平面设计虽然起步较晚,但很多设计师都在积极探索,把传统文化元素融人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像中国平面设计师靳埭强、陈汉民、余秉楠、吕胜中等,他们都非常重视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从中汲取养分,并将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想融合,为寻求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民族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4)
广西地区的民族文化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在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为现代建筑装饰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元素。文章对广西地区民族传统元素在现代居民建筑艺术装饰中的传承进行分析,结合广西地区民族传统元素在现代居民装饰艺术中的运用实践,探讨其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3)
在倡导"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民族元素"渗入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学融入"民族元素"可以通过水墨画与其他绘画方式相结合、传统民族美术技艺与现代美术教学相结合来实现。为了促进"民族元素"渗入美术教学,教师应该提高"民族元素"的重视程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小学美术民族艺术的渗透落实到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9)
该文作者通过对典型广西少数民族元素进行解析,结合现代简约风格家居设计进行应用分析,论述广西少数民族元素在现代家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认为广西少数民族元素在现代家居设计中进行提炼再应用,既能丰富现代家居设计的内涵,又能更好地传承区域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0)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有意识地添加中国元素,能够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文章分析了在平面设计中运用到的中国民族元素,并讨论其与国际潮流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由于民族服饰元素具有非常特殊的民族风情,所以得到了设计师们的热爱,它不仅成为了设计师们进行现代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也成为了他们进行创作的主要素材。如果将民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交融在一起,不仅要进行设计形式的创新,还要对民族服饰文化进行一定的认可,目前民族服饰元素已经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本文通过分析民族服饰元素的含义,对民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交融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有着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能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文化和审美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110-111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运用民族文化元素,既可以使校园文化独具特色,又有利于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以高校个案为例探讨民族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问题,对于民族文化传承和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门窗》2017,(6)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愈加明显,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这也给现代建筑行业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一些现代建筑设计师也更加的重视将传统文化因素融入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去,使得现代建筑与传统美学元素实现更加和谐、美好的结合。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和主要作用入手,对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0)
现代的白酒包装早已从早期只为满足保存和运输的需要提升到更高的视觉审美的层次。白酒是中华文化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民族性。青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到了现代更是作为"大热"的设计元素被设计师运用在各设计领域中,在现代白酒的包装设计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笔者借助若干现代白酒包装的案例,解析青花元素在设计中的影响,及其如何提升包装品位与树立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生活中的一切商品活动都离不开现代包装设计,而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在市场随处可见商品的现代包装设计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恰当地融入现代包装设计可以使商品的市场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这种科学应用的趋势也将成为一种风尚。无疑,它不仅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挑战,而且也是一个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平台。笔者针对在现代包装设计过程中怎样合理、科学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一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8)
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了民族特质和民族精神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当下,如果设计师能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合理地运用到设计中,就能有效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该文从我国设计行业的现状入手,阐述在现代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必要性,以期为设计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