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农药创制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开拓思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进一步促进我国新农药的研究开发工作,提高我国新农药创制的整体水平,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和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03年5月在辽宁召开“全国第五次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会议主题是“创制高效、低毒、环境相容性好的绿色农药”。 为使会议顺利召开,现向有关单位征集关于新农药创制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内容包括化合物分子设计、合成、菌株分离、生物活性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安全…  相似文献   

2.
《农药》2005,44(1):22-22
各有关单位:为了创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毒、环境相容性好的绿色农药,国家在“十五”期间设立了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新农药创制研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加快了我国的新农药创制步伐,已出现了一大批处于不同阶段的创制成果。为此,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和国  相似文献   

3.
试论农药与西药的联合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的农药创制研究中,除了从结构、靶标等方法设计新农药化合物的同时,如何将农药与其他化学品的研究开发相结合,从其他化学品的设计中汲取经验来创制新农药,无疑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医药品,在很多方面与农药是互相贯通的,不少农药产品及剂型也是从医药产品演化而得。本刊登载了尚尔才先生对农药与医药联合开发的一些看法,旨在供农药创制、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5—氨基乙酰丙酸的植物生理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一宾 《世界农药》2000,22(3):8-14
在农药创制中,为了提高创制效率及药剂对环境的安全性,以生物源物质作为先导物进行新化学结构农药的创制已成为当今世界新农药创制的热点。这些生物源物质包括动物源(如沙蚕毒)、植物源(如烟碱、鱼藤)、微生物源(如吡咯菌素)及害物靶标酶必须物(如原卟啉原)。除此之外,生物本身还含有许多必不可少的生理活性物质,这种物质对生物的生长具有相当的影响。如能以此类物质作为农药先导物进行新农药创制,有望开发出与环境相容性及选择性均高的新农药。本文介绍的5-氨基乙酰丙酸系属此类物质,特予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东农药信息》2006,(4):14-14
3月25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新农药创制研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共有21个创制品种取得农药临时登记,成为国内首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实现了中国农药创制品种自主知识产权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浙江化工》2009,40(4):43-43
各有关单位: 开展新农药创制工作是我国农药行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我国的农药创制工作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为加强农药创制人员之间的交流,开拓创新思路和理念,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促进我国新农药的研究开发工作,提高我国新农药创制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药》2005,4(1):48-48
《现代农药》的报道内容包括我国在农药创制与生测、合成研究、工艺改造、农药及残留分析检测、剂型加工复配与助剂、生物农药与生物技术、环境与毒理、药效试验与应用研究、原料中间体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以及国内外农药机构、品种、市场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对植物次级代谢产生物的一篇颇为全面的综述。文中不仅介绍了此类物质在农药上的应用,也有在医药上的应用。鉴于医药创制与农药创制的相通性,其也为从事农药创制的科技人员提供很好的先导物及思路。为此,本刊不惜篇幅,予以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氨基腙类化合物作为一种潜在的新鞘翅目昆虫杀虫剂,因其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环境相容性而受到农药创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国外有关资料拟对环烷基取代氨基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情况做一简单评述,以期为我国新农药创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克胜集团绿色利他益己作为有抱负的农化企业——克胜集团不满足于生产国外专利过期的农药产品,而是以服务现代农业为己任,热心于新农药创制研究。2017年9月,克胜创制的新农药推出,标志着中国农药行业在农药创制之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同时,克胜集团以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将环境利益和对环境的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回收处置,克胜注重整个生态产业链绿色健康发展,使用绿色技术。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  相似文献   

11.
《山东农药信息》2004,(3):18-18
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共同承担,南开大学、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上海、江苏和湖南四个基地参加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创制农药生物活性评价SOP体系的建立”(课题编号:2001BA308A16),于2003年11月25日在沈阳顺利通过了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组织的专家验收。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与实施,对于促进我国创制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创新农药的科学瞥理具有重要作用,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国家为了提高我国农药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农药行业的竞争力,对农药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大力的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药的技术创新工作,农药行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九五期间,国家计委支持沈阳化工研究院和天津南开大学建成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北方中心),国家科技部组建了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含上海、浙江、江苏和湖南4个基地,简称南方中心)。两中心所属的6个科研单位,建成了从事新农药创制研究的合成、生测及工艺研究实验室,新建或改建了用于生物活性筛选研究的可控型温室,还重点装备了农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使我国基本具备了新化合物设计合成、生物活性筛选、卫生毒理和环境安全性评价、应用技术研究和市场开发、工艺研究、全分析、市场风险评估、知识产权保护等创制农药研究开发的条件。 十五期间科技部进一步通过科技攻关计划,持续支持了农药创制能力建设和创制品种开发,引导我国农药行业由仿制向创制的过度。目前,我国农药创  相似文献   

13.
各有关单位: 原定由南方农药创制中心领导小组与中化科学技术研究总院、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共同召开,由沈阳化工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因故延期,召开时间另行通知。会议论文集投稿截止时间相应延期。 第五届全国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紧急通知$南方农药创制中心领导小组 $中化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06,45(1):3-3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药创制科技攻关计划一农药自主创新与共性技术开发项目目前已经启动,项目总经费为6.6亿元,其中申请国拨3亿元。该项目总体目标皂:形成一支学科门类齐全、专业配套完整的高水平新农药创制队伍,新农药创制专门人才达到I200人以上;每年申请50项以上国内外发明专利.达到合成新化合物3万个/年、筛选新化合物6万个/年能力,每年有2个新农药品种获得正式登记并形成一定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15.
3月25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新农药创制研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通过科技部验收。这一项目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完成了21个创制品种并取得农药临时登记,实现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浅谈新农药与新农药创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21世纪植物保护的特点、理想农药的定义和特点、新农药创制的特点与过程等,供新农药创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周善波  张梅 《上海化工》2000,25(5):17-18,28
新农药创制工作必须借鉴国外成功开发农药的经验,利用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是我国新农药创制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药》2020,(1):10-13
农药事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农药登记要求的日益严格,新农药创制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投入巨资创制成功的农药新品种进入市场后具有市场竞争力,拥有稳定的知识产权是基本前提。因此,在开展新农药创制的过程中,做好专利文献检索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基于农药专利文献的特点,总结归纳了农药专利文献的检索方法,并采用具体实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信息窗     
《农药》2006,(1)
“十一五”启动6.6亿元助农药创制追赶世界先进“十一五”期间,我国农药创制科技攻关计划-农药自主创新与共性技术开发项目目前已经启动,项目总经费为6.6亿元,其中申请国拨3亿元。该项目总体目标是:形成一支学科门类齐全、专业配套完整的高水平新农药创制队伍,新农药创制专门人  相似文献   

20.
新农药创制及其生物活性筛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宗俭 《农药》2004,43(2):49-52
对目前新农药创制研究概况、发展趋势以及新农药创制研究策略的制订和相应生物活性筛选的靶标选择、筛选程序以及各种筛选方法的建立和优缺点等进行了全面评述,同时介绍了高通量筛选技术在农药中的应用和农药高通量筛选实验室建设的原则和条件。对于我国的新农药创制研究和体系完善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