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亟需面向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夯实“物联”底座、筑牢“数联”组织、牵引“智联”应用。通过物联感知技术规范和场景管理关联统筹需求的分析,解析物联感知漏报和误报的类型根源与诊断辨识,明确物联知识库升级和知识图谱构建的方向路径,通过赋予时空数字底座载体新概念和新内涵,破解物联感知体系的现状难题,提出了支撑数字化转型的物联感知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发展路径和方向,践行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济需求不振,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纺织服装企业传统发展模式难以适应复杂多 变的国内外环境。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转型逐渐进入实质阶段,智 能化、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就“互联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 析,探讨“互联网+”与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状况、转型升级目标,分析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剖析“互联网+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就如何依靠“互联网+”促进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提出对策 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12月18日,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将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2022年国资央企生产和改革发展重点之一,要求“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场景,组建一批数字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应用,促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正>在浙江省桐乡市的一栋玻璃纤维制造厂房里,一个个由人工智能技术掌控的机器人灵活敏捷地张开臂膀,有的快速准确地搬运货物,有的“秀”起分拣货物的技能——这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巨石”)的未来工厂。整座工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中国巨石赋予了新动能、新力量。现代化未来工厂的背后,是中国巨石深化创新改革,发挥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新优势,打造玻纤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持续努力。自1993年建成中国第一座玻纤池窑以来,中国巨石聚焦主责主业,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12月18日,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将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2022年国资央企生产和改革发展重点之一,要求“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场景,组建一批数字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应用,促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下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克服阻碍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关进程,提出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之和实践路径,供国内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资源丰富是常州区域经济的重要特色。当前常州中小企业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带来的严峻挑战,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势在必行。地方政府应从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社会服务及融资需求等方面为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前沿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的新业态.为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以及在空间上的影响变化表征,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科技作为核心变量,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边际效应分析进行基准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和机制识别检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有着更为显著的驱动力.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风险配置,强化创新要素投入,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区域之间的金融科技发展还能产生有效的协同作用,从而更好赋能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研究结果对提高金融科技支持效率,切实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正处于工业化向数字化转型的大变革时代.新一代数字技术正逐步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重塑乃至颠覆着传统制造企业的既有模式.分析了数字化时代传统制造企业在客户连接、需求、决策、制造和研发等方面面临的新趋势;阐述了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传统制造企业向互联网全面转型的路径和对策;强调了转型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传统思维与新兴思维、传统能力与新兴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国有企业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正在积极寻求生产方式、业务形态、商业模式等实现颠覆式重构,从而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以高水平数字化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企业已不再满足于通过一两项新技术实现局部优化,转而进入了技术与业务全面融合的“深水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已进入发展动能转换期,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转型能否成功又将取决于企业创新投入。由此,数字化转型是否必然有利于企业对创新的投入,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亟待得到更多经验数据的验证。选取来自A股上市公司在2013—2020年间的7 411个观察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的确能够有利于企业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国有企业尤其如此。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企业改善信息的透明度、提升风险承担能力和缓解融资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对创新的投入。最后指出企业应主动开展内部变革,激发数字化转型的内在动力,加大对研发创新的投入;同时,政府应完善并强化政策和资源支持,为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提升创新投入意愿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为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江汉油田采取了一系列数字化转型的新举措。针对油田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人才储备,组建专门队伍;以“人”为本,加强沟通协调;优化管理架构,去除组织边界;制定长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等对策,为实现油气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原始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以及高管持股在数字化转型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程度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高管持股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债务融资成本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摆脱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困境,而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高校在推动企业技术转型升级方面还存在不少障碍,应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支持高校创新资源向企业扩散,建立校企合作研发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有效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对浙江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家电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探讨家电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以家电领军企业海尔集团为例,分析其数字化转型过程,提出新时代下家电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有效策略,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2011—2021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明显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内部控制质量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此外,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会抑制其正向作用,企业规模和分析师关注度则会强化其正向作用。因此,企业应重视数字化转型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通过加强数字化技术在内部控制质量上的应用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2009年至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透明度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通过研究数字化转型与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机制,为企业治理与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高职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者,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领域的重点任务。从树立数字化学习观念、打造智慧教育平台、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绘制“教师数字画像”四个维度探寻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以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武器装备试验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武器装备试验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出发,分析了武器装备试验转型的根本动因,系统论述了我军武器装备试验面临的“四个转型”,并针对武器装备试验“四个转型”提出了加强我军武器装备试验转型建设的几点建议,旨在为推进武器装备试验转型领域理论研究和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期间,我国着力推进制造业的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转型升级。企业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断提高。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构建“能力、特长、特色”三维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切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