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煤粉气流着火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相对比较煤粉气流着火特性的测试方法和装置.由于采用了较成功的连续、可控煤粉气流的技术.测试直观、简单,数据重现性好;并介绍了几种典型中国动力用煤在控制煤粉浓度、粒度和氧浓度时,煤粉气流着火特性的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煤粉浓度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并在煤粉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在试验煤粉浓度范围内,随着煤粉浓度的提高,着火区煤粉气流的火焰稳定性也提高。  相似文献   

3.
四角切向燃烧是我国电站煤粉锅炉广泛采用的燃烧方式。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气流在炉膛出口处有残余旋转,造成水平烟道两侧烟气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不均,容易发生气流偏斜,导致火焰贴墙,引起结渣及燃烧不稳定。为了清楚地展示炉内气流分布情况,对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炉内可能出现的几种气流组织工况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炉内气流的分布特性,得到了引起气流偏斜、火焰贴墙、结渣及燃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为四角切向燃烧的煤粉锅炉内部的气流组织研究及其燃烧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了关于预混气体火焰稳定的卡洛维奇火焰扩张理论及其应用后提出;这个从预混气体火焰现象导出的理论可以用于煤粉气流着火和稳定性分析,并对着火的预测作了具体的应用叙述.初步试验结果证实:卡洛维奇理论可成为预测煤粉气流着火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热管法煤粉多级点火稳燃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煤粉点火稳燃技术,即电热管法煤粉多级点火稳燃技术。该技术是利用中心电热管点燃一股煤粉气流,着火后的煤粉火焰又点燃同轴流动的二级煤粉气流,从而以少量的电能方便而迅速地点燃大容量的煤粉燃烧器。据作者在25mm内径电热管多级点火器上的试验,能以3kW左右的功率,几分种之内点燃6~40kg/h的一级煤粉,该煤粉火焰又能点燃260kg/h左右的二级煤粉。另据60mm内径电热管的试验,该装置能以10kW左右的功率,十几分钟内点燃360kg/h的二级煤粉。可见这是一种极有前途的点火稳燃技术。图7表2参3  相似文献   

6.
复杂曲面花瓣燃烧器煤粉燃烧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贴体坐标结构化网格对复杂曲面的花瓣燃烧器进行三维(360°)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给出花瓣燃烧器的流场、颗粒场、温度场和浓度场,分析花瓣燃烧器的稳燃及低NOx燃烧原理和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花瓣稳燃器的作用下,煤粉气流进入炉内能立即在瓣后着火燃烧,并在径向回流区中形成稳定的"值班火焰",为整个风粉气流的着火燃烧提供稳定的热量来源。花瓣燃烧器的火焰在炉内呈花瓣状,造成局部缺氧区,有利于降低NOx的排放和低挥发分煤在广泛负荷范围内的稳定着火和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7.
四角切圆与W火焰煤粉炉燃烧特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种炉型炉膛中的气流动力结构特点,并据此比较分析了煤粉在2种炉型中燃烧时炉内的温度场分布特点、煤粉气流的着火特性及燃烧稳定性、煤粉气流的着火特性及燃烧稳定性、煤粉粒子的燃尽条件、炉内的结渣倾向等,以便于读者对四角切圆炉与W炉的结构特点及燃烧特性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煤粉气流着火方式与煤粉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管式炉上对煤粉气流着火方式与煤粉浓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煤粉浓度由高向低变化时,煤粉气流的着火方式会由均相着火向多相着火过渡。不同的煤种发生过渡时的煤粉浓度一般是不一样的,挥发分含量越高,发生过渡的浓度越大,其机理是气流中煤粉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或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研制低NOX煤粉燃烧器,在实验室和大型试验台上对背阶式流动的火焰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加在喷嘴出口的折流挡板增加了火焰稳定性。折流挡板扩展了主流在角部形成的旋涡,导致在燃料气流和高燃料产物之间形成的混合区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煤粉火焰中NOx生成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对煤中氮热解释放特性,一般煤粉火焰中NOx生成特性,以及直流燃烧器煤粉火焰中NOx生成特性等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火焰稳定和弯管浓缩煤粉浓淡燃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首先综述了弯管浓缩煤粉浓淡燃烧的国内外概况,接着叙述了弯管内气体流动和颗粒浓缩的冷态试验结果以及浓淡粉流的导向,最后将这些结果应用到云浮电厂的工业试验中去,取得较好的稳燃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煤质下降对炉内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昌 《热力发电》2007,36(4):44-46
分析了燃煤质量下降对电站燃煤锅炉炉内火焰温度水平、燃烧器出口区域火焰温度水平及入炉煤量、风量、燃烧器出口煤粉气流速度的影响,进而对煤粉气流着火过程和炉内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对此,提出了采用切圆燃烧锅炉卫燃带背火侧分块布置和PCSB煤粉燃烧器等措施,这些措施对于燃用低挥发分难燃煤种锅炉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新型煤粉燃烧器的燃烧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泉桂 《广东电力》2010,23(4):45-50
分析了国内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采用的几种新型煤粉燃烧器的燃烧机理。主要特点是采用多级配风技术灵活控制燃烧器出口的煤粉火焰燃烧过程;实现着火初期低氧燃烧和火焰内NOx还原技术;在旋流式燃烧器内采用煤粉浓缩技术和环形齿状稳燃器或直流过渡风,在喷口附近煤粉气流着火初期,加强热烟气回流和维持高温及低氧燃烧,促进挥发分析出过程中的NOx还原,并实现快速着火和低负荷稳定燃烧;在A-PM型直流式燃烧器上采用带扩压管的缩放型小喷口结构,增强稳燃能力和维持高温和低氧燃烧,促进NOx还原,并均衡火焰温度,降低水冷壁的热负荷;设置可调节燃尽风进一步提高炉内脱氮效果和提高燃烧效率等。  相似文献   

14.
HP863中速磨煤机磨制褐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P863中速磨煤机进行磨制褐煤的试验,研究了褐煤全水分、煤粉分离器折向挡板开度、磨辊间隙、一次风量及磨煤机出力等因素对煤粉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细度随煤粉分离器折向挡板开度的增大而变小,随磨辊间隙及磨煤机出力的增加而变大;褐煤全水分对煤粉细度的影响很大,对磨煤机的出力起决定性作用。HP863中速磨煤机磨制褐煤的最大出力可以达到34 t/h,并且在保证干燥出力的情况下可以磨制高水分褐煤。  相似文献   

15.
四角布置切向燃烧锅炉炉内结渣原因分析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厂四角燃煤锅炉为例,进行一、二次风同心正反切时炉内冷、热态试验研究,并进行数值模拟与之对照。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当一、二次风气流以一定角度交叉送入炉膛时,合理调节一、二次风气流配风角度,采用合适的一、二次风动量矩的比值,能够改善炉内空气动力结构,减少煤粉气流刷墙贴壁,有利于防止燃烧器区结渣  相似文献   

16.
小油量气化燃烧直接点燃煤粉技术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姜列  董芃 《电站系统工程》2006,22(6):35-36,39
介绍了小油量气化燃烧直接点燃煤粉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控制策略及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运行与试验情况。运行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完全满足褐煤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烟煤中间储仓制粉系统锅炉启停以及低负荷稳燃过程中节约大量燃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煤粉在高温空气中着火前后孔隙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温空气点火试验台上,采用不同温度的高温热空气对处于高速湍流流动的烟煤煤粉气流进行快速加热,以模拟煤粉气流在电站锅炉炉膛内受热升温以及初期着火燃烧过程。在煤粉气流发生均相着火前后过程中,对其中不同粒径煤粉的孔隙结构及其比表面积随热风温度的升高而产生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粉颗粒孔隙主要受热变形和挥发分析出2方面的影响,产生截然相反的2种变化趋势。由于不同粒径煤粉颗粒传热特性的差异,当粒径较大且热风温度较低时,其孔隙结构的变化以热变形的影响为主,孔隙产生闭合;当粒径较小且热风温度较高时,则挥发分析出的影响占优,孔隙出现增长。随着热风温度的升高,小于3 nm的孔隙随挥发分析出的加剧而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尤里卡沥青的燃烧和制粉特性的研究。通过其在S02.300型试验磨煤机和一维火焰炉上实现实际磨煤机和锅炉中的运行条件,并利用试验设备的燃料适应性强、试验条件灵活多变的特点,指出了尤里卡沥青在不同工况下的燃烧特性和制粉特性,并借助有关流动和相似理论,把有关参数移植到工业设备中,同时还介绍了尤里卡沥青在HG—220/100—10型锅炉中掺烧应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新型旋流燃烧器--花瓣燃烧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伶玲  周强泰 《中国电力》2005,38(11):31-34
针对旋流燃烧器燃烧低挥发分煤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既能起到良好稳燃作用又能降低NOx排放的新型旋流燃烧器——花瓣燃烧器。该燃烧器充分考虑了煤粉气流与高温烟气的迅速强烈混合问题,能在其背流面形成径向和轴向多种回流区,增大进入回流区的煤粉量,有利于低挥发分煤(贫煤和无烟煤)和低负荷运行时煤粉的着火与稳燃,并降低NOx的排放。介绍花瓣燃烧器工作原理,分析其流场特性,论述其优越性。经在某电厂燃用贫煤的210MW机组锅炉中应用,取得了稳燃不结渣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