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作为集中连片体现历史风貌的精华地 区,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平房院落更新改 造的冲突日益显著。近年来,北京相继出台历史 文化街区与平房院落保护更新的条例与导则, 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与 意愿的前提下,用最小干扰的设计手法进行平房 院落的成套化改造,成为当前老城平房院落更 新的议题。本文以北京市西四北历史文化街区 二条3号院改造为例,采用调研法、文献法和计 算模拟法对该地区平房院落建筑形制、院落热 环境和建筑围护结构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 当前平房院落改造提供风貌保护与居住改善需 求上的平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青岛历史街区为对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手段,对青岛历史街区进行微更新策略研究。明确青岛历史街区海绵城市改造的目标,提出对历史街区进行雨洪管理,采用低影响开发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等创新理念,并针对历史街区的独特属性,对建筑、院落、交通空间、绿地广场空间选用了适合历史街区的海绵城市技术手段。以潍县路19号里院作为案例研究,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历史街区微更新的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以期实现历史街区雨水循环利用,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湖州市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分析了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中以“院落”整治为基本单元的必要性,同时在总结了院落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街区保护更新中建筑保护分类整治的方法,对院落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整治更新措施。以期对以院落为基本单位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西安历史街区大皮院街76号院的历史变迁入手,分析其在历史变迁中出现的忽视院落空间重要性问题,运用住宅设计原理以及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手法,对76号院进行新的规划,目的在于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也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建和保护进行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毕景龙  贺嵘 《华中建筑》2008,26(3):181-184
该文通过对西安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分析,并以西安市鼓楼历史街区北院门144号院落的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院落平面布局和利用现状的分析,阐述了院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继而得出结论:只有建立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观念,才能真正恢复传统院落的生命力,最终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孟嘉 《浙江建筑》2008,25(6):16-18
历史街区的保护首先要保护街区内不同文化的建筑和历史遗存,保护它们的建筑、文化特色及生存的历史环境。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是绍兴传统旧城内现存规模最大、文物与历史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街区,对历史街区实施保护总的目标是展示古城风貌,体现文化内涵,改善居住条件,促进商贸旅游。  相似文献   

7.
北京四合院中的院落空间曾经是舒适的家庭公共活动空间,然而随着院落居住形态的改变,传统四合院逐渐演变为大杂院,院落空间被占据、划分,成为堆放杂物、晾晒衣物、来往通行的消极空间,曾经院子里的生活氛围似乎也已不复存在。为此,规划师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展开实践探索,以社会组织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为平台,汇集多部门资金支持及志愿参与的设计机构力量,开展以"咱们的院子"为主题的院落公共空间改善设计试点项目。我们通过"前期踏勘—参与式设计—实施动员—进场施工—后期维护"五个环节的工作路径,试图用全过程公众参与式设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护院落风貌,同时调动居民重新开始讨论公共事务,逐步建立起良性循环的院落环境维护自治机制。实践首次将历史街区物质空间改善与人文环境复兴相结合,探索"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区营造路径,对于旧城历史街区有机更新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次中小户型住宅设计竞赛的作品,对现有居住环境下住宅设计进行思考,希望体现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院落精神,并进一步深人重构,形成"垂直合院",创造一种"虚、实"空间相生的传统空间意境.  相似文献   

9.
温州古城特色和历史街区保护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观众 《规划师》2005,21(7):36-39
温州古城特色主要体现在“山、水、城”的布局特色和以永嘉化为代表的商城特色上。温州古城历史街区保护的总体思路是:在保护古城格局的大前提下,重点围绕“东庙、南市、西居、北埠”的格局进行分片筛选,选定商业性历史街区、居住性历史街区、公其性历史街区各两个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0.
李政清 《城乡建设》2021,(14):14-16
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2016年以来,各地积极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人民群众乡愁的见证,是城乡深厚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在城乡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北京坊城市更新为例,从历史演进、运作特点及对未来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保护利用方面的启示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绍兴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孟嘉 《山西建筑》2005,31(12):9-10
阐述了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是绍兴传统旧城内现存规模较大、文物与历史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街区,指出了对历史街区实施保护的总目标是展示古城风貌,体现文化内涵,改善居住条件,促进商贸旅游。  相似文献   

12.
刘伟  郑凯 《南方建筑》2005,(6):95-98
通过对西安回民区一些传统院落的调研,讨论大量存在于历史传统街区中的“弱势群体”一传统民居现状为基础,就如何解决此类共性问题展开探讨,希望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传统建筑与现今生活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刘伟  郑凯 《南方建筑》2006,(1):40-43
本文主要从通过对古城西安回民区一些传统院落的调研,讨论大量存在于历史传统街区中的“弱势群体”一传统民居现状为基础,就如何解决此类共性问题展开探讨,希望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传统建筑与现今生活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孔祥娜  黄绳 《华中建筑》2007,25(1):209-211
该文忆读了济南老城区的特征民居院落.作为最普遍的居住建筑,院落式民居经历了千百年的继承与演变.并对济南老城区的民居院落作了总体概述,并系统地归纳论述了特征形制:泉水合院居、递进合院居、园林合院居、楼阁合院居以及中西合璧合院居.最后,还讨论了民居院落的保护与更新,以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张东旭  马向东  陈雷 《华中建筑》2007,25(10):53-56
在传统地段进行商业街设计,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原有历史传统和文脉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代商业的要求,本文结合沈阳北市地区的设计实践,从历史与未来共生、街区与城市的和谐、政府与开发企业的双赢几个角度探讨了特殊地段的商业街设计构思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块的限制,本案采取另一种设计思路:把方案定位为特定高收入人群服务的高端商业办公建筑,将商业和办公作为既独立又联系的综合体来考虑,并引入商业内街的概念。借此营造能够成功聚集人气、时尚高端的商业办公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中出现了适应新经济形式发展的汽车贸易空间.结合青岛实际,探讨建设青岛汽车贸易大道的可能性,并对这种汽车贸易专业化街区进行概念性的规划设计,以期实现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街区住宅"的涵义及其规划设计策略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怿  张玉坤 《建筑学报》2005,(10):10-12
"街区住宅"兼有开放与封闭的特点,融合了居住、商业、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协调了住区与城市、居住与生活的关系.创造宜人的"街区住宅"必须改革城市规划的许多现有规定,摒弃封闭式的"居住小区"模式,将住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分,寻求住区与城市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绍兴路地处上海市中心地段,环境优雅,如何有效地保护它的特色环境,发挥其文化底蕴?本规划设计把握住绍兴路的街区庭院空间特征,提出了“步行区”的概念,并开发利用沿街两侧的庭院开放空间,试图开成一条新的书画艺术街.  相似文献   

20.
姚喆  周正明 《规划师》2006,22(6):35-37
街道个性的决定因素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脉.无锡市梁溪路景观改造立足于梁溪路的历史,以"梁溪人家"为主题,划分三个景观段,设立核心商务区,整修荣巷老街风貌,并提炼、重构山墙、花窗、凉亭的形式,构筑既具有鲜明江南城市地域特色又充满时代感的街道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