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李建藩 《节能》1992,(3):29-31
随着生产的发展,电控气动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除简述两类多缸节能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条件和节能效果外,还着重介绍了多缸节能气动系统电控线路的逻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气动系统的节能有着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就气动系统中气源系统和用气系统的节能设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节能》2021,(2)
空压机是压气站气动系统的核心设备,随着站场管线输量的不断增加,站场安全生产准则的不断提高,空压机的节能运行改造将势在必行。选取了新老管线存在下的目的站场中空压机进行研究,阐明其高能耗原因,关注其实际工作状态,最终给出合理节能改造方案和节能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4.
循环流化床锅炉半干法脱硫系统输送含石灰石灰粉容易出现堵管、管道磨损大和输灰厂用电率高的问题,通过输灰系统先导柱栓式节能改造,解决了容易堵管问题,输送能力得以明显提升,结合自动跟踪锅炉灰负荷率和输灰过程压力曲线特性参数的节能自适应控制系统,实现了输灰系统全负荷智慧节能优化控制。提高输灰系统安全稳定性,高效节约输送压缩空气量,降低了输灰空压机厂用电率,减轻输灰管道磨损,提高了气动阀门等设备的寿命,减少输灰系统及空压机维护检修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中油嘴偶件、柱塞偶件和出油阀偶件等配合间隙测量系统。在气动测量基础上创新开发。该系统由机械自动测量装置、数据处理模块和工业PC机及测量控制软件构成,实现多参数的快速测量、分组及SPC统计与分析,提高了偶件的插配精度和生产效率,对改善喷油燃烧过程和节能减排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叶轮机械叶片节能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增加叶轮机械叶片气动效率的新机理,也是一种新的节能技术,即在叶片某部位增加局部粗糙度可以增加叶片的升阻比,从而提高叶片的气动效率。在叶栅叶片、风机叶片和风力透平叶片进行的多种试验均证实了这一点。本文还地此机理进行了研究,证明由于特定部位的局部粗糙度增加而引起的局部湍流度加大可以起到增加升阻比、提高气动效率的效果。这种技术可以不改动叶轮机叶片的设计,面较方便地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节能气动疲劳循环试验机的功能、结构原理和参数。介绍了为拓宽该机使用范围和安装调整方便所设置的几种调整机构。  相似文献   

8.
600MW机组气动旁路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松 《热力透平》2006,35(2):138-140
通过对广东台山电厂一期工程5×600 MW汽轮机气动旁路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气动旁路系统的特点,总结气动旁路系统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为今后大型机组的气动旁路控制系统调试、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珩磨气动测量系统特性方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设计气动量仪及测量系统时所采用的特性方程,并通过对测量系统工作方式的分析,验证了珩磨气动测量系统特性方程适合于珩磨气动测量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结合气动系统运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考虑管路特性及摩擦和传热的气动系统一维非定常可压缩流场计算方法,并在气动系统的流场计算中引入等压模型和压力回复模型来处理边界条件,通过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鲍军晖 《柴油机》2006,28(5):55-56
针对某轮主机遥控系统故障现象,从遥控系统的气动逻辑条件、气动系统控制进行分析检查,确认该主机气动故障系气动空气分配器泄漏造成,并提出相应的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并联式气动/柴油混合动力试验台架,采用柴油机循环冷却水加热气动发动机进气的混合动力形式,研究了混合动力中气动发动机性能的变化以及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气动发动机单独工作时相比,采用混合动力形式后其动力性和经济性得到了提高,尤其高转速下的性能改善更加明显;试验用柴油机冷却系统无需散热器、风扇等装置,也达到了冷却要求,从而简化了结构,减少了发动机的功率消耗.不同试验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工况点固定,气动发动机进气压力保持恒定,更适合于该形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中回收的能量约占燃料燃烧总能量的5 %,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工业汽轮机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加工制造成本,对高转速工业汽轮机低压级组进行气动设计,并对其进行三维气动分析。完成了低压级组的一维设计、二维气动设计和叶型设计:动叶转速为6600r/min,进口总压为200kPa、进口总焓为2684.2kJ/kg、背压为7kPa下的流量为51.2t/h,总总效率为92.4%,总静效率为88.6%,达到设计要求。末级动叶的径高比为2.68,降低了转子的尺寸。三维流场分析显示:低压级组载荷分布均匀,级间匹配合理,气动性能良好;气动参数沿叶高分布均匀,叶片沿叶高具有良好的攻角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梅山1号高炉轴流鼓风机的节能工作的全过程,详细讨论了580鼓风机转角前后气动性能试验结果和经济效益.作者认为,这项实践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可研制新参数的高炉鼓风机.  相似文献   

15.
金怡军  杜占波  张荻  孙弼 《汽轮机技术》2000,42(5):287-290,310
概要介绍了船用汽轮机进汽阀箱气动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系统的构成及其应用,通过分析表明,该分析系统可以定性、定量地分析船用汽轮机进汽阀箱的气动性能,并为提高进汽阀箱气动性能的模拟试验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气动分配阀调节特性的冷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动分配阀是在循环流化床双床系统中使用的返料与分流装置,其运行特性直接关系循环流化床双床系统的顺利运行.通过冷态模拟试验,研究了气动分配阀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运行特性,其中包括气动分配阀的一区与二区控制风、料腿中的料位高度及二区出口压力对气动分配阀运行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在返料出口压力低于返料临界压力的条件下,气动分配阀才能正常工作;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大返料临界压力为3000Pa;气动分配阀的返料临界压力和固体物料流率与控制风、料腿中料位高度等都有直接关系,并且由气动配阀中的压力平衡关系决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气动-内燃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经济和排放性能,充分利用气动发动机排气能量,提出了一种利用气动发动机排气辅助实现内燃机进气增压的方法。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了气动-内燃混合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利用建立的模型分析了气动发动机排气压力和流量变化规律,分别计算了混合动力系统在定转速和定进气压力工况下的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在定转速工况下,随着气动发动机进气压力升高,内燃机平均指示压力升高,混合动力系统输出功率增加,总能效率比同条件的非增压系统最大提高了11%;在定进气压力工况下,随着混合动力系统转速升高,受循环进气量的影响,混合动力系统功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总能效率则不断降低,但相比同条件下非增压系统提高了5%~15%;气动-内燃混合动力系统在中、低速时,采用辅助增压效果较好,可提升系统的动力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标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设计了液压调节转换装置和气动调节转换装置。将这两种调节转换装置分别集成在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上液压调节转换装置比气动调节转换装置更紧凑;计算和验证了调节转换装置的驱动扭矩和执行动作时间,气动调节转换装置的驱动扭矩和执行动作时间均小于液压调节转换装置。两种调节转换装置还通过了进排气阀及执行机构连续动作1000次考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集成液压和气动调节转换装置的顺序增压系统,其主副增压器涡前最大温差均出现在排气阀关闭时,平均温差分别为28℃和219℃。  相似文献   

19.
底建永 《工业加热》2000,(2):32-33,36
介绍了炉子的设计特点及调试结果,该采用全纤维炉衬、气动软压紧密封、高铝螺栓电阻带吊挂方式,586工控机和智能温度控制。调试表明,升温速度快,散热损失少炉温均匀性好,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平轴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多输入多输出(MIMO)复杂非线性气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前后风轮干涉条件下的双风轮风电机组气动MIMO系统全工况分段仿射自回归(PWARX)建模方案。结合所搭建的双风轮风电机组半物理仿真平台进行运行仿真和测试验证,分析了该模型在不同工况场景下的输出值对实际值的跟踪精确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双风轮风电机组气动MIMO系统的PWARX模型对双风轮风电机组全工况气动特性具有高精度的全局逼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