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Ad Hoc网络中多约束QoS求解问题,启发式算法的局限性在于寻路时间长。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多约束QoS路由协议,利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判据的最优化问题。在路由请求阶段寻求满足数据带宽需求的多条路由,目的节点应用动态规划算法寻求时延最优的路由。从相关的分组结构和路由流程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仿真从平均端到端时延、分组投递率以及路由开销三个方面与传统的DSR路由进行对比,对于大规模Ad Hoc网络,能够明显提高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郭睿  郭伟  刘军 《计算机科学》2010,37(7):118-121
针对移动Ad Hoc网络固有的路由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OLSR的多信道多径负载均衡路由协议MMRP_LB.MMRP_LB将信道的可用带宽作为衡量节点负载轻重的依据,在建立路由时,同时考虑路径的负载和跳数,通过运行多重改进的Dijska算法,得到多条节点不相交的最优路径;依次给每条路径分配一个信道,并按照加权轮询方式分配业务.仿真结果显示,与单信道下的协议相比,MMRP_LB在网络吞吐量、平均端到端时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有效地避免了路由耦合.  相似文献   

3.
曹志鹏  刘勤让  刘冬培  张霞 《计算机工程》2021,47(7):168-175,182
从高效流量路由调度计算的角度出发,针对时间敏感流量调度中通常存在的计算效率低、迭代收敛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短路径负载均衡与改进遗传算法的流量调度方法。建立网络模型与流量模型并定义时间敏感网络中的流量传输约束,同时利用基于K最短路径的负载均衡路由算法与改进选择算子和交叉变异概率的遗传算法进行路由与调度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缩短时延敏感流量调度任务的完成时间,提高调度计算效率,并加快迭代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MPLS网络的选播QoS路由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凤  宋玲  马强 《计算机工程》2008,34(24):103-105
提出一种基于MPLS网络且保证QoS的选播路由算法。使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找到一条从发出请求的客户到服务器方向上最小跳数的最优路径,该路径能满足选播服务带宽要求。使用度量为路径逆向(服务器到客户)上的链路带宽值,通过约束路由的标记分发协议,建立一条从服务器到客户方向的标记交换路径,并预留资源。仿真结果表明,在传输服务数据流时,该算法的时延及丢包率性能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服务器的负载。  相似文献   

5.
Ad hoc网络中基于QoS约束的AOMDV路由协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数Ad hoc网络路由研究聚焦于找到一条连接源和目的节点的路由,而没有考虑网络的QoS需求,一旦数据流量超过了网络所能承受的限度,数据流的传输质量将无从保证。提出了一种AOMDVQ(AOMDV Based on QoS)路由协议,在AOMDV基础上增加了带宽、时延、跳数和优先级等约束条件,使得在路由发起和路由维护阶段满足一定的QoS需求。仿真结果显示,AOMDVQ协议在高速移动状态下其数据包发送成功率、端到端时延等较AOMDV、MP-AOMDV协议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6.
针对考虑负载均衡的LEO卫星网络路由算法存在控制网络开销偏大、路由更新不及时以及流量调节机制分配不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动态LEO卫星网络路由算法DRLB。根据卫星节点路径记录信息以及后向Agent读取策略设计新的路由机制,获得动态卫星拓扑结构;分析前向Agent的分组格式并删除冗余字段,达到减小网络开销目的;根据数据发送时间间隔构造前向Agent选址策略,提高路由更新效率,通过考虑卫星所处纬度流量分配不均问题,改进流量调节因子,获得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与SDRZ-MA算法相比,DRLB算法在减缓星地之间的控制开销、平均端到端时延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CABO(Concurrent Architectures are Better Than One)网络体系结构下虚拟网内部路由协议可定制的特点设计了流量分配路由算法,对于运营带宽敏感业务的虚拟网络采用路由算法解决流量分配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指定路由机制,利用改进的多商品流问题作为流量分配路由算法,以流量均衡、收益最大为分配目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指定路由的流量分配路由机制较传统负载均衡路由算法获得的链路利用率更高、网络性能(丢包率、延迟)更好,并可接受更多的业务请求接入.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组合量度的AODV路由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通常采用最短跳数算法选择路由.然而,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加,采用最短跳数算法的路由协议,其性能会迅速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路由选择的组合量度(考虑了节点的负载、可用带宽和时延)替代最短跳数,并基于此量度和AODV设计了新的路由协议CMAODV(Combined Metric Based AODV).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协议提高了分组投递率,降低了分组传送的平均端到端时延,改善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波分复用网络中的路由问题,提出一种支持多个服务质量要求的启发式路由算法。该算法基于带宽约束、时延较小、时延波动和包丢失率较低这4个约束条件寻找路径,通过代价函数值调用Dijkstra算法迭代求解。仿真实例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选播是一种网络通信服务,在视频流点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提出QoS选播流路由优化的问题模型,给出选播流路由端到端时延、服务器负载、网络流量等优化目标和QoS约束的遗传算法表达式,说明了算法求解的关键步骤和实现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满足QoS约束的前提下可以实现选播路由的多目标组合优化。  相似文献   

11.
负载均衡算法是通过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调度来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针对网络中大象流导致的网络拥塞和老鼠流的排队时延等负载不均衡问题,提出了带宽和时延加权负载均衡(BD-WLB)算法来提高负载均衡性能,综合考虑了大小流之间的流量特征不同,改进了传统算法的路径计算方式;算法通过控制器来获取网络流量和状态信息;然后利用带宽和时延等网络状态参数来为大象流和老鼠流分别计算最优路径;采用P4语言来对数据平面转发流程进行优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高负载状态时,BD-WLB算法相比于ECMP算法提高了38.4%的网络吞吐量和41.9%的链路利用率,降低了41.8%的网络时延;使网络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证明了BD-WLB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保障服务质量的多路径路由算法,数据分组可通过多条不同的路径进行传输,以提升网络总吞吐量性能.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多路径调度策略.通过使用调度策略,基于当前可用带宽信息和路径所引入的时延信息,数据分组在传输前可被分成多段并通过不同的路径发送,根据路径时延调整优化调度策略,从而使得数据可通过在不同的路径上进行更高效地传输.仿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路由机制和调度策略在不同网络负载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陈琳  张富强 《软件学报》2016,27(S2):254-260
随着数据中心网络规模的迅速增长,网络带宽利用率低下导致的网络拥塞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负载均衡提高数据中心网络链路带宽利用率和吞吐量成为了研究热点.如何结合流量特征、链路状态和应用需求进行流量的合理调度,是实现网络链路负载均衡的关键.针对数据中心突发性强、带宽占用率高的大象流调度问题,提出一种面向SDN数据中心网络最大概率路径流量调度算法,算法首先计算出满足待调度流带宽需求所有路径,然后计算流带宽与路径最小链路带宽之间的带宽比,结合所有路径的带宽比为每一条路径计算路径概率,最后利用概率机制选择路径.算法不仅考虑了流带宽需求和链路带宽使用情况,而且全局地考虑了流调度和链路带宽碎片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最大概率路径调度算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网络拥塞,提高带宽利用率和吞吐量,减少网络延迟,从而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一种保证时延的关键流路由调整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中流量分布的不均衡会导致网络拥塞、网络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为了负载均衡,现有算法调整路由又会造成新路径过长,服务质量降低.提出了一种路由调整算法LCBA(length-constrained most balanced algorithm),在保证时延的基础上降低网络最大带宽利用率.基于Abilene2 网络拓扑和真实流量的实验结果表明,LCBA 算法能够有效缓解骨干网拥塞,最多可以降低最大带宽利用率近50%.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同时满足关键流路径长度和最大带宽利用率两方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发展,单一的控制器已经无法满足大量交换机的控制需要,需要使用多个控制器。利用改进的k-means++算法对网络拓扑图进行划分,将网络拓扑抽象为无向图,将网络中多控制器部署问题抽象为无向图的最短路径问题。以边的权重来划分图,权重由链路带宽和传输时延加权得出,比较2种方式的负载均衡度和成本得出多控制器部署策略。随后通过对网络中的多条路径采取流量均衡策略,使数据合理地分布在不同的路径上,使网络流量分配更平均,网络性能更高。实验表明,数据包在有多条路径可选择的情况下,可以合理选择传送路径,使网络中各个路径的负载更均衡。  相似文献   

16.
一种快捷的MPLS网络负载均衡动态路由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MPLS网络引入了一种快捷的有带宽保证的负载均衡动态路由算法(FDRA),该算法通过提出预期负载的概念和链路上的剩余容量来定义链路的成本,然后采用以链路成本为基础的最短路径算法选路,使得网络快捷地建立尽可能多的有带宽保证的路由,并且使这些路由均衡地通过网络。在与其他算法相比较中,该算法在业务请求拒绝率和重路由性能方面有更好的表现,特别是路由的建立时间快捷。  相似文献   

17.
将粒群和遗传算法相融合,提出了基于遗传粒群路径优化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满足带宽、时延、费用多项QoS指标的条件下对负载进行路径优化,以负载均衡分布函数和资源消耗函数作为优化目标,旨在消耗尽可能少的网络资源的同时,也使网络负载的分布尽量均衡,从而避免网络拥塞。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framework of traffic control to accommodate multimedia connections on an ATM wide-area network. At the lower layer, an efficient bandwidth allocation method and a constant time cell scheduling algorithm are provided in each network node. These mechanisms have the capability of multiplexing traffics and satisfying diverse delay and los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t the higher layer, a three-phas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procedure is applied. It transforms the end-to-e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of a connection request into local requirements for each intermediate node of a routing path. If the requirements for each intermediate node can be satisfied, the connection is accepted; otherwise, another routing path will be examined. Without resort to any complicated rate control inside the network, in our system, time distances between successive cells while they are passing through the network are maintained by imposing an upper bound on the end-to-end queueing delay of each cel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overhead of our system is almost independent of the traffic load of the network. Its value is very small so that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feasible in the future ATM networks. Besides, optimally transforming end-to-e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into those for each intermediate node to maximize the saturation load of the network 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NP-Hard problem. Two heuristic algorithms are proposed.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se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9.
一种最小化最大带宽利用率的TE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中流量的迅速增长,流量工程对于减小拥塞、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满足业务的QoS要求,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对Dijkstra算法进行改进的最小化最大带宽利用率TE路由算法.该算法在搜寻路径的过程中,将原来Dijkstra算法中的以路径代价最小为目标,更改为以最小化最大带宽利用率为目标.仿真证明,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均衡负载分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并发流所引起的网络负载不均衡是无线网状网(wireless Mesh network,WMN)面临的一个挑战,部署网关是一种能缓解竞争节点负载的可行方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流量模式和网络拓扑的启发式网关部署算法.该算法利用节点在多种流量模式下所承载流量的平均值来估算节点的网络负载,并基于节点的网络负载和位置来选择网关,再根据特定的计算,分配节点给已知网关所管理的簇.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流量模式和网络资源配置下,该算法均能有效地提高网络吞吐量、降低端到端延迟、减少路径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