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5)
与碳排放权的市场交易相比,碳排放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并未跟上世界脚步,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缺少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会计准则,这使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难以标准化。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现状及问题,按照碳排放权的持有目的不同分别展开研究,尝试性地提出碳排放权会计的基本核算模式,提出碳排放权的会计属性应为资产类别,且持有目的为自用的碳排放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持有目的为出售的碳排放权应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应结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进行会计计量;后续计量时应进行摊销,重估公允价值的变动;披露方面应采取财务报表表内和表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
低碳减排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作为实施碳减排政策的重要手段,碳排放权被引入市场交易,碳排放权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等也由此被纳入了会计体系的讨论范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处于试点向全国范围推广的阶段,市场区域性明显,交易价格波动性大,与国际既有市场相比活跃度低,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突出,无法客观反映企业相关经济事项的实质。鉴于此,本文对比国内外碳排放权有关规范并就其存在的争议展开分析,从而清晰认识到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无偿配额的会计确认、自用碳排放权计量、碳排放权披露等方面的规范,建立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下统一的碳排放权会计规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参与联合国CDM项目,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成为了会计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文章以上海三爱富公司CDM项目为例,分析了CDM机制下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账务处理,以期为我国后续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3)
随着雾霾等环境气候问题的频繁出现,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碳排放权交易是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企业环境影响的重要举措。对碳排放权交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结合国内已有文献资料探究如何对碳排放权交易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为我国制定相关会计准则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碳作为稀缺的资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伴随而来的是有关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相关确认与计量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对于碳排放权会计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而研究适合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不仅对企业发展有必要性,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完善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向碳排放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准确、详实的会计信息,有效促进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完善,对于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水泥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碳排放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披露,构建完善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为企业顺利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加快碳排放市场健全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97-99
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碳排放问题备受国际关注,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碳排放具体会计准则,对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应根据碳交易市场发展的不同成熟阶段分别对碳排放权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7)
文章围绕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规则,在当前我国企业获取的碳排放权主要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情况下,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并以历史成本计量。通过对碳排放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三方面的重点研究和阐述,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我国具体情况的碳排放会计核算模式,促进我国企业对碳排放相关经济活动进行更加可靠的核算和监督。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2)
文章论述了碳排放权的资产性质及其归属的特殊性,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本质,认为碳排放权实质是国家赋予企业一定的碳排放量的权利。权利归属于代表全民的国家所有,反映了一种国家产权性质,只是国家可以通过一定形式委托或赋予实体占有、管理、使用或转让出售,其交易制度设计初衷是控制排污这一思想,实际是污染排放可承载的环境容量。在会计核算时,碳排放权应作为一项特殊形式的无形资产加以确认并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只不过要分重点企业和非重点企业、有偿获得和无偿获得不同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作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的会计模式,包括账户设置、业务分录和信息披露。该项研究为我国碳排放会计制度建设并使碳排放会计处理从理论走向实务提供了借鉴,具有一定的实践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5)
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碳会计研究已深入企业微观层面。碳排放权应确认为资产已成共识,但由于其政府创设性、商品属性、金融属性等多属性混合特征,会计上如何确认和计量仍存争议。基于碳交易市场催化碳排放权向资产演进,在讨论现行碳资产确认与计量方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着与现行准则整合的思路,提出按持有目的分类确认、区分免费与有偿取得采用混合计量、持有利得与损失亦按目的分别计入损益和权益的会计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