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天津市地铁3号线王顶堤站整理地块(迎顺大厦)项目为控制基坑和地铁车站及其附属结构的变形,采用了逆作法施工技术,优化土方开挖方案,设计了新型逆作法梁板施工悬挂体系,施工时对基坑监测、地铁车站及其附属结构监测同时进行,保证了基坑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刘祥 《建筑施工》2021,43(7):1209-1211
上海市中心城区某狭长深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场地狭小、保护要求高.以该基坑为例,围绕施工重难点,分析总结了基坑围护、基坑区域划分、土方开挖以及组织措施等关键技术.现场信息化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组织和施工,可有效控制基坑侧向变形及周边管线沉降,保证了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已日新月异.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大量涌现的建筑地下室工程对土方开挖后基坑支护边坡的变形控制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深基坑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逆作法施工在基坑支护应用中的几点初步看法与体会,对逆作法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曹建中 《建筑施工》2021,43(11):2247-2248
徐汇滨江恒基H地块项目基坑北侧有运营中的龙耀路隧道,南侧与西岸E地块、J地块共用地下连续墙,同时面临软土地基、承压水影响、紧邻越江隧道、群坑施工等诸多因素影响.通过对狭长基坑施工组织进行探讨,结合原设计工况要求,研究基坑施工期间控制变形影响因素,分析狭长基坑变形的原因,为同地区类似狭长基坑工程控制基坑变形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近邻深基坑的历史建筑变形控制,重点讨论了基坑开挖施工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全套管回转清障、地下连续墙槽段槽壁加固、基坑疏干降水、挖土与支撑、信息化施工。结合历史保护建筑变形实测的实例,证明建筑变形贯穿于基坑施工的全过程;开挖阶段是控制变形的关键阶段;缩短施工周期是控制建筑累积变形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6.
地铁外挂空间项目作为一种新的工程形式在近两年上海第二批地铁建设大潮中逐渐出现。狭长型地铁车站与两侧外挂基坑相继开挖会对基坑自身和临近基坑及周边环境带来复杂影响,存在基坑之间明显的相互作用。以轨道交通17号线淀山湖大道站,北临东渡悦来城、南靠青浦万达茂生活购物广场基坑群工程为背景,从基坑自身内力变形、基坑开挖总工期及时空效应、大面积基坑开挖隆起控制等方面评价群坑开挖对邻近地铁车站的影响以及群坑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分析不同的开挖顺序情况下邻近基坑的位移量,提出了合理的狭长型基坑结合两侧基坑群对周边建筑保护最有利的开挖技术,以期类似工程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逆作法施工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向波  涂安 《安徽建筑》2010,(4):89-90,149
大量涌现的闹市区内地下室工程对土方开挖后基坑支护边坡的变形控制要求越来越高,文章结合逆作法在某项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逆作法施工在基坑支护应用中的几点初步看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陆家嘴中心区Z4-2地块公共绿地综合改造工程,地处陆家嘴环球中心东南侧,周边环境复杂。基坑整体呈东西向狭长外形,通过对逆作法水平支撑布置的优化调整及挖土施工方案的合理选择,提高了逆作法土方开挖的施工速率,有效地保护了周边的环境,确保工程底板尽早完成。  相似文献   

9.
曹琛 《建筑施工》2020,42(5):851-853
中心城区深基坑施工对紧邻既有建筑的影响和变形施工控制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难题。以某紧邻商业建筑的深基坑工程为例,提出了水平注浆、优化基坑施工流程和支护形式等施工控制措施,探讨了深基坑施工控制措施对紧邻既有建筑的影响,结合实际开挖监测数据论证了深基坑施工控制措施保护既有建筑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水平注浆、提高支撑刚度以及优化基坑施工流程等施工控制措施,能够较好地控制既有建筑变形。  相似文献   

10.
吴小建  陈峰军  许抒 《建筑施工》2009,31(8):639-640
受深基坑开挖地层应力场重新分布影响,基坑周边地层必将产生沉降变形,而过大的沉降、差异沉降将对基坑周边既有老建筑产生损伤。基于此,为加强对近邻深基坑的历史保护建筑变形控制,分析了深基坑开挖施工时对建筑沉降的影响,阐述了深基坑开挖施工的关键技术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仑电厂循环水泵房基坑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香莲  王建华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Z1):1802-1805
介绍北仑电厂循环水泵房基坑采用逆作法施工的现场监测实例。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体变形、钢筋应力、土压力及沉降进行实时监测。从分析结果来看,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说明本工程采用逆作法施工相当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世博轴深大基坑逆作法施工变形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上海世博会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1标段逆作法施工深大基坑为背景,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的预留土台纵向开挖宽度及有无斜抛撑情况下连续墙的变形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时空效应"理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研究了斜抛撑对围护结构变形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深大基坑逆作法施工中,中板预留土台纵向开挖宽度对连续墙的变形影响较大;底板预留土台纵向开挖宽度对连续墙的变形影响较小,原因在于开挖底部预留土台时中板和斜抛撑有效地控制了连续墙的变形。根据本基坑的环境保护等级,建议在基坑东侧设置斜抛撑,而在基坑西侧可不设置斜抛撑。  相似文献   

13.
李文静 《砖瓦》2022,(4):76-78
近年来,现代化建筑项目不断向大规模、超高层发展,因此当前的深基坑施工也越来越多,在整体的深基坑施工作业中,支护结构发挥着支撑基坑坑壁,抵抗基坑变形等重要作用,现如今我国深基坑支护结构和技术工艺越来越多样化.文章以逆作法为主,重点探讨逆作法的应用优势与应用重点,及其在建筑深基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深基坑支护逆作法施工过程三维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恒积大厦基坑逆作法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基坑的逆作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模拟,重点模拟了土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基坑围护墙体的侧向变形和沉降、基坑开挖中楼板的变形以及基坑土体沉降,尤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立柱和墙体的差异沉降进行了讨论。针对逆作法特有的工程工艺分析了取土孔位置、立柱上浮、差异沉降以及围护墙侧移等工程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控制超大深基坑施工中的土体位移变形,同时为降低开挖风险,考虑采用分坑开挖方法,以确保基坑及周边重要保护对象的安全。通过上海某紧邻在建地道及地铁运行区间的超大深基坑设计与施工实践,验证了分坑施工对基坑位移变形的控制作用,同时也优化了与建筑结构施工的衔接,于工期与造价有利。其经验可供类似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逆作法施工基坑对周围建筑沉降影响的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业大厦工程位于上海市中心繁华地段,其基坑施工环境十分复杂,采用逆作法施工。介绍了兴业大厦施工期间周围建筑的监测情况,分析了基坑施工对周围建筑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基坑施工时周围建筑沉降变形监测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7.
范定明 《云南建材》2014,(17):45-46
逆作法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施工经验和方法上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熟的经验。由于逆作法施工工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深基坑逆作施工对基坑开挖等方面的控制标准越来越严格,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实例来分析深基坑逆作法土方开挖技术,为逆作法在地下深基坑开挖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于超大型深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工程,采用半逆作法施工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但"半逆作法"基坑开挖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为了检验设计计算的可行性和掌握支护结构力学响应的发展特点,有必要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预测.结合某大型深基坑工程,根据基坑开挖施工的特点,借助于大型分析软件ANSYS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进行动态数值模拟预测.通过对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分析比较,表明所用方法能有效地反映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与应力情况.  相似文献   

19.
王辉  李继承  汪浩  管昌生  周晶 《建筑施工》2010,32(8):762-763
武商摩尔城工程基坑开挖面积33万m^2、开挖深度155m,采用中心岛法施工,较常规设置超长内支撑或逆作法,工期大大缩短,并节约了大量支撑体系投入。设计时采用传统力学方法和有限元数值分析等方法进行基坑变形计算分析,并结合工程特点实施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优化,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变形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大量城市地下工程开发,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土体位移而对周边建筑物产生附加变形。当基坑周边存在需要保护的建筑,对场地位移有特殊要求时,需确定严格的变形控制标准。因此,本文结合上海地区建筑及地下结构保护要求,统计基坑周边建筑或者隧道的允许附加变形,利用基坑开挖周边土体三维位移场简化分析方法,基于既有分析软件的数值计算,反演基坑变形的最大允许值。通过计算结果数据,给出基坑变形允许值与周围建筑物相关参数的具体关系曲线,建立基于周边结构保护要求的基坑变形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