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博尔塔拉河径流与降水的集中性及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4-2012年艾比湖流域博尔塔拉河径流、降水数据,运用非参数检验、集中度、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博尔塔拉河年径流量与降水量的集中性及多时间尺度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博尔塔拉河年径流量及降水量均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全年增加显著。通过Mann-Whitney突变检验,径流量与降水量分别在1996年和1985年发生了显著的增多突变。博尔塔拉河径流量集中度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降水量集中度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博尔塔拉河径流量的集中度存在6、11和14a的周期变化,而降水量集中度存在12和18a周期显著。博尔塔拉河年径流量与降水量存在多时间尺度的显著相关关系,并以正相关为主。  相似文献   

2.
利用八音沟河1981-2012年流量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表明:32年来流域径流量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径流量增加趋势显著。气温升高是径流量变化趋势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头屯河流域近55年来径流量、降水和气温资料为基础,对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近55年来,头屯河年径流量呈递减趋势。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90年代及2000年后的径流量分别减少4.0×10~5和7.2×10~5m~3。近55年来,流域内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资料分析表明,8-10月份,头屯河月径流明显减少,降水量呈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分析认为,头屯河流域径流量减少可能是由于降水季节变化,特别是夏季降水减少、气温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4.
应用博尔塔拉河流域内3个气象站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博尔塔拉河流的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博尔塔拉河流域以及山区、平原区、荒漠区在90年代以来呈现出明显的增暖、变湿趋势。近45 a博尔塔拉河流域以及山区、平原区、荒漠区的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的线性增温趋势,但各季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具有明显差异。山区升温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平原区与山区基本一致,出现在夏季、秋季和冬季。荒漠区主要出现在夏季和秋季。近45 a博尔塔拉河流域以及山区、平原区、荒漠区的年平均降水均呈显著的线性增湿趋势,山区和荒漠区均以夏、秋、冬增湿最为显著。平原区主要出现在夏季和冬季。  相似文献   

5.
以博尔塔拉河上游和中游为研究区,利用温泉站、博乐站1992-2012年月径流、降水、温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水文特征分析参数分析了博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20世纪90年代以来,博尔塔拉河上游和中游径流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近10年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2径流年际变化上游较稳定,而径流年内变化正好相反,且上游径流变化具有水热同期的特点,而中游具有滞后性。3温度是引起上游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农业灌溉、温度、降水的变化对中游径流变化有重要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汾河径流量变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断流气候背景,以及气温、降水变化与径流趋势联系和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变化特点基础上,建立了河津站天然年径流量计算公式,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自20世纪50、60年代丰水期之后径流量总体呈递减趋势;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汾河水量偏枯和断流趋势发展乃是以北半球增暖效应为背景;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较前期变化有气温升高、尤其冬季最甚,降水减少、特别是汛期及夏、秋季最显著之特点;④气候变化引起径流量平均每年减少5.67亿m3(24.9%),其中气温影响8.6%,降水影响16.3%。因此,汾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艾比湖流域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以精河、博尔塔拉河为研究对象,对历年降水和径流量等进行统计,采用小波系数法等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5年来流域降水处于增加趋势,长时间序列降雨具有多时间尺度和大变化特征;艾比湖流域平均温度近50年呈现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温泉站和博河站径流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金河站也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本研究有利于艾比湖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艾比湖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解决该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8.
选取玉龙喀什河同古孜洛克站实测径流及气象因子,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径流及其气象因子的演变规律及趋势性,利用霍尔特模型预测了未来5年径流量及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径流、降水及气温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蒸发量表现为显著减少趋势;相关性分析得出气象因子中气温与径流相关性最大,其次是降水,蒸发与径流呈负相关;未来5年径流量、降水量和气温呈增加趋势,蒸发量呈减少趋势。玉龙喀什河1980年—2018年径流和降水在研究时间内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气温在未来将继续主导径流变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50 a来博尔塔拉河流域2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降水观测数据,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法和线性回归方法对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降水增幅倾向率为14.7 ram/a,且年际变化大。近50年来降水资料系列存在一个明显的枯、平、丰变化周期。其中1960—1980年降水量为偏枯阶段,1981—1995年降水量为平水阶段,1996—2011年降水量为偏丰阶段。研究成果可为博尔塔拉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玛纳斯河1957~2012年的径流量、气温和降水量逐月数据,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丰水期、枯水期玛纳斯河径流量与气温、降水量的非线性变化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玛纳斯河径流量与气温、降水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玛纳斯河流域径流量在丰水期、枯水期呈显著增加趋势,气温在丰水期上升显著而枯水期未达到显著水平,降水量在两个时期皆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3)在丰水期,玛纳斯河径流量存在5a、12a和20a的主周期,气温和降水量分别存在5a、10a、17a和5a、13a、20a的主周期。在枯水期,径流量的主周期在8a、12a和20a,气温和降水量的主周期分别在4a、11a和4a、10a、20a。(4)玛纳斯河流域径流量、降水量和气温在未来50a仍将保持周期性波动增加和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4,(1):52-54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淮海流域实测径流量的变化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黄淮海流域气温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平均线性变化趋势率为0.19℃/10 a;黄河中下游及海河流域降水为非显著性减少趋势,淮河和黄河源区降水量为略增加趋势。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淮海流域10个重点水文站实测径流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黄河中下游和海河流域实测年径流量减少趋势显著。降水是河川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黄河中下游及海河流域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关系差异明显,淮河流域不同阶段的降水径流关系差异相对较小,人类活动通过改变降水径流之间的响应关系对河川径流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乌鲁木齐河1957-2009年的径流、气温、降水逐月资料,分析乌鲁木齐河上游出山口年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河上游出山口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稳定,但年内分配极不平衡,其中夏季径流量最大,约占全年的61.8%,其他各月径流量只占全年的38.2%;从汛期和枯期来看,乌鲁木齐河上游汛期和枯水期径流量相差较大;2近50年来,随着乌鲁木齐河上游流域出现明显的升温趋势,流域内降水呈减少的趋势;从径流年际变化的分析来看,随着乌鲁木齐河上游流域来水的增加,降水和气温的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特点及水文生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地处中国青藏高原东北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本文对该区域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区域近50年来气温以0.25~0.30℃/10a的幅度持续上升;降水呈增加趋势,且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高海拔区降水增幅10mm/10a,低海拔区为3.5mm/10a,但在湖滨区因为湖泊的作用,降水增加幅度为10.6~14.4mm/10a;蒸发量的变化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之前潜在蒸发量呈减少趋势,陆面蒸发量基本不变,之后两类蒸发基本呈增加趋势,潜在蒸发量在低海拔区以17mm/10a的幅度升高,陆面蒸发量以13mm/10a的幅度升高。同时,在气候水文等要素的综合作用下,青海湖近一半入湖小河干涸,主要入湖大河总径流量略有减少,但其春季产卵期径流明显减少;湖泊水文收支情况的变化,使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的演变规律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4.
选取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叶尔羌河与和田河1960—2015年逐月实测径流资料及同步气象观测资料,对研究区水文气象要素序列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径流与气象要素(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将偏相关系数法与数据滑动窗口技术相结合进行水文气象要素联合序列的变异诊断,并采用双累计曲线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叶尔羌河年径流量以2.24亿m~3/10 a的速率显著增大,未来将持续呈增大趋势;年降水量以6.70 mm/10 a的速率显著增大,未来将呈持续增大趋势;年均气温以0.29℃/10 a的速率显著升高,未来呈持续升高趋势。②和田河年径流量以1.25亿m~3/10 a的速率显著增大,未来将呈增大趋势;年降水量以3.24 mm/10 a的速率增大,未来呈持续减小趋势;年均气温以0.42℃/10 a的速率显著升高,未来呈持续升高趋势。③叶尔羌河与和田河年径流量均与夏季气温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研究区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雪增加,间接影响了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河流的径流量变化。④叶尔羌河与和田河的径流—气温关系均发生了1次变异,其中叶尔羌河的变异点为1997年,和田河为1995年。  相似文献   

15.
根据阿卡尔河流域1981-2017年逐月径流量、降水量、平均气温及蒸发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值法、不均匀系数法及小波方差法,分析流域气候及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及年蒸发量呈递减趋势,年均气温呈增加趋势;降水和径流在不同年代变化趋势一致,呈现减小-增加-减小-增加波动变化;夏季径流量和...  相似文献   

16.
为较好的认识研究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更好应对与气候变化相关方面的工作,利用伊宁站1952-2011年逐月平均气温与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差积曲线法分析了伊宁市气候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性及突变特性。结果表明:伊宁站平均气温表现为波动升高的趋势,并以春季和冬季气温升高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倾向率为每10年增加0.4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表现为波动增多的趋势,其中以秋季和冬季增加较明显,年平均降水量的线性倾向率为每10年增加13.0 mm;气温以20世纪70年代以后升高幅度较大,降水各年代际间总体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其中50-70年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80年代-21世纪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并以21世纪增加较明显;基于差积曲线法研究区气候特征表现为由过去的暖干向现在的暖湿过渡,这一趋势以1997年后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温室效应对全球气温和降水都造成了巨大影响,直接造成河流径量量、泥沙含量等的变化。文章对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径流量及泥沙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对更好地认识、改善和利用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精河源流区近48年的降水、气象以及径流数据,借助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周期性叠加趋势模型等方法分析了精河流域气候因子及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因子对径流影响量分离。结果表明:①在未来的50年气温、降水以及径流量仍将保持原来增加的趋势。②在年际变化上,年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均存在11、14、16年的变化周期。③利用周期性叠加趋势模型对源流来水量进行模拟和预测,1998-2008年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是积极的,分离出近10年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量知降水量变化对精河径流影响更突出。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1~2012年黑河上游地区气温、降水、蒸发以及径流实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黑河上游32年来气候和径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10年温度显著升高,蒸发量有明显减少;(2)降水与径流量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3)降水是影响黑河上游地区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因子,年径流量的微弱增加主要是由于夏季降水量的增加以及其蒸发量的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M-K趋势分析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和滑动平均法对新疆昌吉地区开垦河流域开垦河水文站1960-2009年逐月、年降水、径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来研究开垦河流域降水、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开垦河流域降水、径流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月降水量M-K检验中,呈正趋势变化的2、3月降水量通过99%显著性检验,4、5月通过90%显著性检验,说明2-5月降水量增加趋势尤为明显;呈负趋势变化的月份未能通过任何显著性检验。年降水量M-K统计值通过95%显著性检验,说明自1960年以来,年降水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月平均径流量M-K检验中,呈正趋势变化的5月平均径流量通过95%显著性检验,4月平均径流量通过90%显著性检验;呈负趋势变化的11月平均径流量通过90%显著性检验。年径流量M-K统计值呈正趋势变化,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开垦河站自1960年以来,4、5月径流量增加明显,11月径流量减少明显,而年径流表现为缓慢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