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热变形量对低合金耐磨铸铁冲击疲劳抗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冲击疲劳试验机研究低合金耐磨铸铁冲击疲劳性能,并分析了热变形对其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疲劳裂纹在碳化物内部及碳化物与基体的界面上萌生,优先沿碳化物与基体的界面处扩展;热变形能抑制热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当变形量为40%时,其冲击疲劳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冲击疲劳试验,研究了稀土变质及热处理对低铬半钢抗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与热处理复合作用,可加速网状共晶碳化物向孤立块状的转变,促进粒状碳化物的析出,有效地推迟裂纹产生的时间,降低裂纹扩展速率,提高其冲击疲劳抗力。  相似文献   

3.
钎对低合金耐磨铸铁组织中共晶碳化物呈连续网状分布问题,探讨了热处理对变形低合金耐磨铸铁中共晶碳化物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结合变形可使共晶碳化物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碳化物由连续的网状变为条块状;当耐磨铸铁经20%热变形后再经970℃保温3h高温处理后,网状共晶碳化物基本上被条块状碳化物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稀土及热处理对中铬半钢的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稀土元素及热处理对中铬半钢冲击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与热处理复合作用,可加速网状共晶碳化物向弧立的块状转变,促进粒状碳化物的析出,有效地推迟裂纹的形成,降低裂纹扩展速率,提高中铬半钢的冲击疲劳抗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和适宜的炉前处理,获得了含片状或球状石墨与M7C3型碳化物混合的高铬铸铁组织,石墨含量约为3%。热疲劳试验表明,含石墨的高铬铸铁具有比普通高铬铸铁短的裂纹萌生期,但随热循环周次的增加,含石墨高铬铸铁的裂纹发展速率趋于平缓,而普通高铬铸铁易产生裂纹的失稳扩展而形成宏观粗大裂纹。这便使合石墨的高铬铸铁成为一种前景看好的热轧轧辊材料。  相似文献   

6.
杨雷梅 《上海金属》2001,23(4):17-19
从改善低铬白口铸铁碳化物形貌出发,研究了稀土变质处理和热处理的作用。结果表明:综合运用稀土变质处理和热处理是改善低铬白口铸铁共晶碳化物形貌、提高综合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邢建东  武文忠 《铸造》1994,(7):7-11
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和适宜的炉前处理,获得了含片状或球状石墨与M7C3型碳化物混合的高铬铸铁组织,石墨含量约为3%。热疲劳试验表明,含石墨的高铬铸铁具有比普通高铬铸铁短的裂纹萌生期,但随热循环周次的增国,含石墨高铬铸铁的裂纹发展速率趋于平缓,而普通高铬铸铁易产生裂纹的失稳扩展而形成宏观粗大裂纹,这便使含石墨的高铬铸铁成为一种前景看好的热轧轧辊材料。  相似文献   

8.
低铬抗磨白口铸铁热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经稀土变质处理的低铬白口铸铁在热处理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主要包括共晶碳化物形态的变化和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并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冲击韧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铬白口铸铁在淬火加热和保温阶段,其网状共晶碳化物向基体中溶解引起薄弱处断开,因而改善了共晶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这是淬火能提高低铬白口铸铁韧性的主要因素。低铬白口铸铁经950℃×2h加热空淬,可获得较好的韧性和最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9.
5CrMnMo钢的热疲劳裂纹研究SCIE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自制Coffin型及自约束型热疲劳试验机研究了5CrMnMc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热疲劳行为。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揭示了热疲劳裂纹萌生及其扩展。结果表明,淬火态的5CrMnMo钢绝大多数热疲劳裂纹优先在晶界处萌生;淬回火态的试样裂纹主要萌生于碳化物与基体的脱开处,或形成晶界裂纹;无论是淬火或淬回火态的试样其热疲劳裂纹主要沿着碳化物与基体脱开处及晶界裂纹桥接而扩展。  相似文献   

10.
在自约束型热疲劳试验机上对LGJW20钢结硬质合金进行了热疲劳试验,借助金相分析、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观察了合金的显微组织,重点研究了LGJW20的热疲劳性能表现,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中硬质相主要由鱼骨状共晶碳化物、网状二次碳化物及大块状碳化物组成;合金的热疲劳裂纹在缺口根部萌生,以一条主裂纹形式沿碳化物扩展;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能提高基体的高温屈服强度,改善合金的组织结构,提高了合金的热疲劳性能。LGJW20经过980℃淬火、200℃回火处理后热疲劳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从改变碳化物形貌的角度研究了稀土变质处理与热处理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综合运用稀土变质处理和热处理工艺是改善低铬半钢共晶碳化物的形貌,提高综合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变质处理后Fe-V-W-Mo-Cr合金热疲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机对Fe-V-W-Mo-Cr合金进行了热疲劳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对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用RE-Mg对Fe-V-W-Mo-Cr合金进行变质处理。结果表明,经RE—Mg变质处理后,碳化物和基体组织明显细化,并产生较多的小块状和颗粒状碳化物,促使合金的导热系数增加,热膨胀系数减小,热疲劳裂纹萌生所需热循环次数增加,裂纹扩展速率减小,在热循环700周次后的热疲劳裂纹长度减小约49%。  相似文献   

13.
Thermal fatigue behavior of K465 superalloy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The thermal fatigue behavior of K465 superalloy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1050℃.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optical microscopy, the main crack length was observed and measured. The initiation sites of the tested alloys are different in as-cast (named as K465) and solution heat treatment (named as SK465) conditions. In K465 alloy, most thermal fatigue cracks nucleate at (Nb,W,Ti)C carbides. In SK465 alloy, thermal fatigue cracks initiate in interdendritic regions, MC-type carbides and some interfaces. Thermal fatigue cracks propagate in transdendritic mode, and M6C-type carbides could retard thermal fatigue crack growth for SK465 superalloy.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碳化物在基体中的分布对高速钢轧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具有不同组织的两种进口高速钢轧辊及一种国产辊环进行冷热疲劳试验及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碳化物在基体中的分布对高速钢轧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晶界处分布的大块未溶共晶碳化物周围容易萌生裂纹,且大块的未溶共晶碳化物在经过多次冷热疲劳循环后容易碎裂并脱落,在磨损过程中,大块未溶共晶碳化物同样容易发生碎裂及脱落现象,大大影响耐磨损性能;裂纹容易沿晶界处分布的碳化物扩展,且晶界处分布大块的未溶共晶碳化物或碳化物联结成网状容易促进裂纹的扩展;晶界处M2C型碳化物与晶界成一定角度分布,具有一定阻碍裂纹扩展的作用;不同类型碳化物在基体中的弥散分布对于提高其耐磨性能具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稀土变质与地白口铸铁的共晶碳化物形貌及冲击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变质及热处理均能改善碳化物的形貌,提高其冲击韧度,且两者的综合作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OM、SEM、TEM、XRD、显微硬度计以及热疲劳试验机等方法研究了深冷处理对H13型热作模具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淬回火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的淬回火工艺的基础上增加深冷处理有利于细化试验钢的晶粒组织并促进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此外,在深冷处理的条件下马氏体晶格由于在极低温易发生收缩而促使碳原子在位错等缺陷处偏聚,回火过程中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这些析出的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可钉扎位错,对热循环引起的应力集中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减缓降低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且深冷处理后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析出降低了H13钢热疲劳过程中碳化物长大速率,减少了热疲劳裂纹的数量,从而提高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