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红燕  陈小利  王升文  庞鹏飞  李瑞 《化学试剂》2003,25(3):150-151,168
在盐酸介质中Cr(Ⅵ)与间硝基苯基荧光酮(m-NPF),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和柠檬酸钠反应形成一多元混配配合物,使间硝基苯基荧光酮溶液的荧光显著熄灭,据此建立了测定微量Cr(Ⅵ)的荧光熄灭新方法。该体系的λex=365nm,λem=537nm,Cr(Ⅵ)的浓度在0-8.0μg/25mL范围内与荧光熄灭值ΔF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0μg/L。该方法灵敏、准确,用于水样中Cr(Ⅵ)的直接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对硫堇(TH)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DNA对TH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对其猝灭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发现荧光猝灭度(ΔF)与DNA质量浓度(ρctDNA)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为消除Rayleigh散射干扰以建立良好的线性方程,选择TH荧光斯托克斯位移(4 nm)为Δλ进行同步荧光猝灭的研究,效果不佳。进一步考察了DNA对TH不同Δλ同步荧光的猝灭作用,分别选择λex/λem=627/638 nm和617/628 nm(Δλ=11 nm)作为参比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工作波长,并建立了良好的线性方程,ctDNA的线性范围为0.015~1.260μg/mL,检出限为0.005μg/mL,回收率为96.5%~104.8%。该方法用于合成DNA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在pH7.4乙酸-乙酸钠介质中,有锰(Ⅱ)存在时,反应体系苯基荧光酮(PF)、β-环糊精(β-CD)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所产生的荧光,由于锰(Ⅱ)与PF反应生成了配合物而产生猝灭现象,而且荧光强度的减弱程度与锰(Ⅱ)的质量浓度在0.12 mg/L以内呈线性关系。荧光检测体系在激发波长373 nm和发射波长534 nm条件下进行。基于上述事实,提出了测定微量锰的荧光猝灭法。应用此法测定自来水中的Mn(Ⅱ)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磷酸盐缓冲介质中,痕量Cu(Ⅱ)对过氧化氢氧化吖啶红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导致吖啶红在550nm处的荧光强度发生明显的猝灭,以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在最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4~9.2×10-3μg·mL-1,检出限为7.3×10-4μg·mL-1,用于水样及果皮样品中痕量Cu(Ⅱ)的测定,回收率在97.5%~103.5%之间。在40℃条件下,猝灭反应的活化能Ea=87kJ·mol-1,表观速率常数k=1.05×10-3s-1,且Cu(Ⅱ)对体系的荧光猝灭属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5.
pH=4.00,c=0.3M的EDTA溶液在激发波长λex=267.5 nm,发射波长λem=380.8 nm时,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峰,随着Pb2+的定量加入,其荧光猝灭与Pb2+加入量成线形关系,相关系数r=0.9983,检测限为c=0.1 μg·L-1,测量范围为c=0~120 μg·L-1.从而可以利用EDTA荧光探针来测量未知样中Pb2+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催化动力学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湘舟  林庞锟 《化学试剂》2006,28(11):661-662,670
研究了在NH3·H2O-NH4Cl缓冲介质中,痕量Cu(Ⅱ)对过氧化氢氧化荧光剂吖啶橙而荧光猝灭反应存在明显的催化作用,由此建立了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8~0·16μg/L,线性回归方程ΔF=9·1 170·9c(μg/25mL),相关系数r=0·9992。检出限为0·0016μg/L。用本方法测定自来水和茶叶中的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锗与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新  王怀今 《化学试剂》1990,12(3):146-148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锗与邻氯苯基荧光酮的胶束增敏显色反应。提出了邻氯苯基荧光酮——Zeph 分光光度法测定锗的方法。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2nm。锗含量在0~5μg/25ml 符合比尔定律。摩尔吸光系数为1.60×10~5。络合物的组成为 Ge:ClPF=1:3。用于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在pH=3.0-4.0的范围内,Cu^2+会氧化I^-并定量析出单质碘,I^2可以和二氧荧光素反应,使荧光素发生荧光猝灭。基此建立一种荧光谱间接测定微量Cu^2+的新方法。使光发射波长为λem=528nm.钢含量在8-16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F=4.01C+2.71(C:μg/L),相关系数r=0.9982,检出限为5.8μg/L.方法简便,用于水样中钢离子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王英  王永生 《陕西化工》2010,(3):453-455
研究了α-萘酚与TritonX.100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TritonX-100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α-萘酚的新方法。在pH7.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在300.8nm,TritonX-100的荧光猝灭强度与α-萘酚浓度成正比,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36~1.80μg/L,方法的检出限为0.12ng/mL,RSD为0.7%-1.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9%(n=6)。该方法已用于尿样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4,5-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 CTMAB存在下 Ni( )与 4,5 -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 DBONPF)的显色反应。在 p H为 8.8~ 1 0 .0的缓冲介质中 ,Ni( )与 DBONPF形成 1∶ 3蓝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 60 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 .1 0× 1 0 5L· mol- 1· cm- 1,Ni( )含量在 0~ 2 0 0μg· L- 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是光度法测定镍的高灵敏体系之一。用拟定方法测定钢铁中的微量镍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利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三价铊离子。本方法是基于三价铊与碘化钾反应生成了单质碘,碘致使荧光素发生荧光猝灭,从而间接测定三价铊。铊离子浓度在85—360μgL范围内,荧光强度差值与铊离子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F=2.80C-224,相关系数r=0.9991,检测限为4、3μg/L。方法简便,用于水样测定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钒—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曲通 X-1 0 0三元配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 ,在 p H为 6 .90的 Na H2 PO4 -Na2 HPO4 缓冲液中钒与试剂形成 1∶ 4的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 5 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 .0 5× 1 0 5l· mol- 1· cm- 1,钒的含量在 0~ 9μg/2 5 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新型的荧光试剂邻羟基萘醛缩氨基硫脲。该试剂与碱土金属(Be,Mg,Ca,Sr,Ba)离子能形成配合物,从而使该试剂λex/em=406/460nm的荧光熄灭,其荧光的熄灭程度随碱土金属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大。利用此配合反应建立了铍的分析方法,铍量在0~40μg/L范围内与△IF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42μg/L;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6%。考察了30多种共存组分的干扰情况,方法成功地用于水和土壤样品中痕量铍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碘液(I~-_3)对罗丹明B具有荧光猝灭作用,使荧光信号强度减弱甚至消失,而安乃近可将I~-_3还原为I~-,使体系荧光信号再现。以360 nm为激发波长,580 nm作发射波长,测量试液荧光强度(F),根据F值与溶液中的安乃近浓度线性关系,完成安乃近反荧光测定。线性回归方程:y=51.85+9.531c(μmol/L),相关系数(r)=0.997 0,线性范围为0~18μmol/L,检出限为3.1×10~(-9) mol/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9%~4.04%。方法用于安乃近片剂以及安乃近注射液分析,测定值与药品标示量基本相符,加标回收率为97.0%~105.5%。  相似文献   

15.
李瑜  张振新 《应用化工》2014,(5):933-935
在pH=4.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Fe3+能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环丙沙星作用,使其荧光值显著减小,据此建立了Fe3+-SDS-环丙沙星体系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环丙沙星的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275 nm,λem=441 nm。环丙沙星在4.0×10-7~3.6×10-6mol/L的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8,相对标准偏差为0.76%(c=3.0×10-6mol/L)。  相似文献   

16.
铕为中心金属,对苯二甲酸为配体,采用微波辅助法合成铕基金属有机骨架(Eu-MOF)。以Eu-MOF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甲硝唑(MNZ)的荧光分析方法,实现了对MNZ的简单、快速、灵敏检测分析。Eu-MOF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23 nm,最大发射波长为616 nm。实验表明,在最优条件下,MNZ对Eu-MOF具有荧光猝灭的作用。在0.1~50.0μmol/L和50.0~100.0μmol/L浓度范围内,F_0/F与MNZ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962,R2=0.9997。该方法应用于临床药品中MNZ的含量测定,所测得含量为标示量的95.97%~106.66%。  相似文献   

17.
荧光光度法测定煤矸石中微量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道成  刘俊峰 《化学试剂》2007,29(5):297-298,314
在H3PO4介质中锗(Ⅳ)与桑色素反应生成配合物,使溶液的荧光明显增强,据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锗的荧光分析新方法。体系的激发波长λex=420 nm,发射波长λem=505 nm,锗的质量浓度在20-600μg/L范围内与ΔF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1.1×10-7g/L,已用于煤矸石中微量锗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张克钧  王彩霞 《广东化工》2013,(23):167-168
在0.05 mol/L的H2SO4介质中,过量I-存在时,IO3-会使罗丹明B发生荧光猝灭,建立了测定IO3-的方法.该体系的荧光发射波长λ=580 nm,激发波长λ=557 nm,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值与IO3-含量在0.6~1.6 μ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F=18.30 C+119.5(C的单位μg/mL),相关系数r=0.9810,检出限为0.0052 μg/mL.该法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用于含碘食盐中碘酸根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在p H 3.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中,Δλ=25 n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罗丹明6G的同步荧光有猝灭作用,SDBS的浓度在0.028~50μg/m L范围内与lg(F0/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524μg/L。据此建立了同步荧光猝灭测定微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新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合成1-吲哚基苯基甲酮,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表征,通过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研究该药物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309K时,1-吲哚基苯基甲酮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猝灭速率常数Kq=1.771×10~(12) L·mol~(-1)·s~(-1),结合常数Ka=3.726 5×10~3 L/mol,结合位点数n=0.884 0,ΔH=2.01kJ/mol,ΔS=36.19J·mol~(-1)·K~(-1)。结果表明:1-吲哚基苯基甲酮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该药物分子与BSA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ΔH0,ΔS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