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毒理学的发展是实施食品安全保障的技术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食品毒理学的进展,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政府对保健食品等产品的审批提供技术支撑、制定修订法规和标准的角度进行介绍。食品毒理学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保障食品安全和确保食品食用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科学研究、检验和评价法规、标准等领域仍有许多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检验的规范性及检验结果的国际认可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方法体系以及GLP管理规范下的质量保证体系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玉米紫色植株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原料的食品安全性.方法按照我国卫生部《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进行检测.结果大鼠急性经口LD50>21.5g/(kg bw),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属无毒物质,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食品、保健食品和医药使用的壳聚糖 ,除要求其符合食品规格外 ,在不同的食品、保健食品和医药中 ,要求的堆积密度也不相同。制备不同堆积密度食品级壳聚糖 ,可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和过程。其产品还必须通过毒理学试验  相似文献   

4.
食品、保健食品和医药使用的壳聚糖,除要求其符合食品规格外,在不同的食品、保健食品和医药中,要求的堆积密度也不相同。制备不同堆积密度食品级壳聚糖,可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和过程。其产品还必须通过毒理学试验。  相似文献   

5.
叶黄素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叶黄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原料的食品安全性.方法:按照我国卫生部<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采用急性毒性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进行检测.结果: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10000mg/kg,Ames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结果均为用性.结论:叶黄素属于无毒物质,可以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多样性的需求增加,促进了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面对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现象,必须合理利用分析技术来提高保健食品的安全性.电化学分析法属于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检测工作中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电化学分析法及其相关技术,为后续开展保健食品检测工作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品毒理学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食品毒理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70年代。在农药残留量标准的制定,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研究,霉菌毒素污染的研究,化学污染物的研究,茶叶防癌机制的研究,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功能性评价等方面食品毒理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有较大差距,为适应国际国内食品贸易的要求,食品毒理学必须得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植物甾醇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按照我国卫生部《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采用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植物甾醇作为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原料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 000 mg/kg,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由此得出植物甾醇属于实际无毒物,可以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从食品新品种开发和食品加工的高新技术两个方面,预测了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趋势是开发绿色食品、天然营养食品、营养保健食品、方便食品、食品基础原料、新的食品资源以及在食品加工中推广生物工程技术、微波技术、膜分离技术、真空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台湾保健食品产业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健康观念的重视而日益蓬勃发展.在保健食品产业中,生物技术产业是最受瞩目的明星产业.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出高附加价值的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的产出大多利用现有或新颖的食品加工技术与原料,或再延伸应用生物科技、奈米技术、生化营养及预防医学知识,创造出更加安全、营养的健康食品.现对台湾保...  相似文献   

11.
<正>尽管辐射保藏食品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人们仍习惯把辐射食品看作一代新食品.随着遗传工程应用到食品生产和新的食品加工技术不断出现,运用新的更恰当的方法对此新一代食品进行卫生学评价已提上了食品研究的日程.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对其是否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需作深入研究.以前常用的微生物学、营养学、和毒理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还将继续应用于新的食品.一般,人们对消费的辐射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包括四个基本方面:①放射学安全性;②微生物学安全性;③营养保持;④毒理学的安全性;目前,安全性评价集中到毒理学的调查这个领域,许多卫生学评价新观念也都出自毒理学的研究.这方面的究研是通过动物饲养试验和诱变试验(致突变试验)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保健食品原料安全评价技术与标准的研究简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保健食品产业发展,“保健食品原料安全评价技术与标准的研究”被列入“十五”国家科技部攻关计划。该计划丰富和逐步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和评价技术,主要研究保健食品原料成分安全性快速筛检技术;芦荟、五味子、决明子、泽泻等代表性原料成分的作用特点和作用剂量谱研究,19种原料成分的快速筛选评价,螺旋藻类保健食品原料、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调查。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建立了以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和成组体外试验为基础的“保健食品原料成分的安全性评价快速筛选方法”;提出的《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已经作为卫生部规范性技术文件颁布实施,本研究结果对比较全面的认识部分保健食品原料的安全性,为政府和企业合理运用及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展开对食品毒理学新技术的应用分析,主要是为了明确当前食品毒理学的新技术应用情况。现阶段,科学技术得到快速的更新,借助先进的技术,毒理学逐渐在食品安全卫生中得以应用。从某种角度而言,食品毒理学可以有效实现对食品卫生安全的有效检测,对于日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加强了对食品毒理学新技术的研究。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从前人学者的角度上,对前人关于食品毒理学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和归纳,然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保健食品是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作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现状、安全性和具体的检测技术加以系统整理、分析和总结,为规范保健食品技术评审和探索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我国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毒理学数据库。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收集相关的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资料,利用系统文献综述(SLR)方法整理所研究的食品添加剂毒理学数据。结果数据库收录了20大类共374种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资料包括代谢、急性毒性、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人群资料等7个方面。结论该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保护消费者健康,并促进对我国特有的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公布以前,凡使用69种“药食同源”制成的保健品均属于食品。按照新的管理办法,不论是否使用“药食同源”之品,只要是功能性保健食品(如抗衰老、抗疲劳、减肥、免疫调节和改进学习记忆等)就不属于一般食品,必须按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报批。同时,鉴于“药食同源”之品有几千年的食用历史和现代科学实验依据,因此,“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可免作毒理学实验,即不必提交安全性实验报告,食品与药品区别在于后者有严格的使用剂量要求。以药食兼用之品为原料报批保健食品仍需严格规定使用剂量。关于“药食同源”品种的功效成分定性、定量检  相似文献   

17.
从食品新品种开发和食品加工的高新技术两个方面,预测了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趋势是开发绿色食品,天然营养食品,营养保健食品,方便食品,食品基础原料,新的食品资源以及在食品加工中推广生物工程技术,微波技术,膜分离技术,真空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造肉等未来食品的出现,食品可使用的原料将不断增加,保健食品的品类也将不断丰富。保健食品原料管理是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管活、管住、管优保健食品原料是保证保健食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关键。本文在总结我国保健食品原料分类及使用情况,梳理国内外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保健食品原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旨在服务监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大健康战略背景下,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目前正在调整保健食品管理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而日本有相对成熟、先进的食品管理体系,值得我国借鉴与参考。因此,本文介绍了日本在推进健康相关食品分类发展方面的进展与措施,重点介绍健康辅助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营养素功能食品、功能性标识食品等健康相关食品及健康声称的管理,为今后我国在健康与健康声称食品的分类管理、保健食品健康声称的分类审批与管理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提供参考,更好地推进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田明  杜锐  王茜  王玉伟  冯军 《中国食品学报》2022,22(12):399-404
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在我国被定义为保健食品。全球范围内此类产品的定位、要求和名称不尽相同。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对保健食品之外的其它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本文聚焦保健食品类似产品功能声称管理,在系统梳理美国、欧盟、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做法的基础上,总结我国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管理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完善我国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声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