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其道而行     
每当整点外始的时候,于表的反“之”字形指针从0刻度开始缓慢地任表盘上划过一道弧线。 到了下一个整点,分针在大连杆、副连杆的共同掣动下已经走到扇形刻度盘的底端,左侧圆孔中的小时数字飞速跳动到下一个时点,同时分针也以飞快的速度回返至0刻度。 反“之”是我看到Hautlence于表的特殊指针驱动后的第一印象。 然而,在真正了解了这款手表的内部结构之后,我还领悟到了表Ⅲ反“之”设计之外的另一层含义:“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2.
穆波 《钟表研究》2009,(6):90-95
在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一生见过一次哈雷彗星是幸福,一生见过两次哈雷彗星是幸运。”和七十六年一回归的哈雷彗星相比,带万年历功能的手表每二百年才需要手动调一次日历,比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还要长(下一次调日历是在2100年的3月1日)。在本次测评栏目中,我们演示了几种万年历表调日历的方式,进一步揭示了万年历表的秘密,也算作是对你我这样“生不逢时”的表迷们的一种慰藉。  相似文献   

3.
王文毅 《钟表》1996,(1):23-25
“北极星”是我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也是我国钟表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驰名商标。以生产“北极星”牌手表而闻名于世的烟台北极星手表总厂是一个拥有1800名员工,固定资产1.18亿元,年产能力400万只手表的国有大型手表企业。近年来,在进口表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在合资表、组装表的冲击下,一些老名牌手表生产企业陷入了发展困境,品牌形象也一降再  相似文献   

4.
“51”表是第一代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手表品牌,也是著名“海鸥”衰的前身。它以拥有纯正血统的中国手表技术,向当时世界顶级制表国家发出挑战。从第一代“51”表的诞生到第三代“51”表的完善,见证了中国在手表制造业上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菲  韩玉鹤  吴迪 《钟表研究》2008,(12):140-141
机械手表的“快慢针”在手表摆轮游丝系统里,它就像一把刻度尺,记录着历史与未来都无法承载的东西。说它是机械手表的“心脏”,一点都不夸张。钟表走时精度准确与否,“快慢针”的安装是非常重要的,真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相似文献   

6.
我们上海手表厂曾有过一段值得骄傲的历史:生产了国内第一块“细马”手表;在全国同行业中创造了手表产量、上缴利税、市场占有率等10个第一,建厂38年共生产上海牌手表1.2亿只,累计上缴国家税利52亿余元,目前国内每5个戴表者中就有一人佩戴“上海牌”手表。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象我们这样一个当时具有5千多人,习惯于计划经济一套做法的国有大型企业,一下子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国内组装表、走私表、廉价表和进口表的冲击下,企业一度陷入困境。近年来,我厂“通过解放思想闯市场,  相似文献   

7.
李新凤 《钟表》2001,1(1):20-23
记者:李总,您好!我想如果说起中国的手表来,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罗西尼”,没有人会对“李世愈”您的名字感到陌生的。如今,“罗西尼”不仅被公认为当今的中国名牌手表,甚至在高度物质文明的西方,在手表名牌林立的瑞士也得到了承认,为中国表争得了一席地位!我们深表钦佩!您能不能把罗西尼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简单概括一下,相信会给行业同仁一个良好的启示! 李总:我可以谈谈体会。如果说我们罗西尼表业公司取得了一些成功的话,那么首先是我们避开了我国传统手表行业结构的大而全、小而全的老套路,走出了一条专业化道路;其次就…  相似文献   

8.
沈铭 《钟表》2005,(4):66-69
如果说,1950年天津“51”表是我国手表业的急先锋的话,“上海”表的问世则成为我国手表制造业开始崛起的标志。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西方文化走向融合,传统意义上的“上海”表也在舶来品和国外手表技术渗透的双重挤压下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并开始进入收藏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广州手表厂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的六家表厂之一,属国有大中型手表专业生产厂。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广州手表厂顺应市场的客观规律,不断开发手表机心新品,完善产品的附加功能,在手表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公司在巩固机心产品市场的同时,还集多年的生产经验及匠心独运的制作,精心打造“迪仕蒙”品牌手表,到目前,已成功地投产多功能机械自动表、动力能量显示表、“全球通”自动男表、日历自动机械女表等独具魅力的手表,成为当今中国机械表业的佼佼者。1990年,广州手表厂根据当时我国手表企业发…  相似文献   

10.
许耀南 《钟表》2006,(6):112-115
表迷买到手表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打开手表,欣赏机心的美妙。我们刚买的手表性能如何?内行的玩法是用校表仪“打表”,通过数据和曲线,对表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全面的技术测试。  相似文献   

11.
官大表准     
王泽生 《钟表研究》2008,(12):120-123
作为计时仪器的钟表,自从出世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精准”的追求!多少年来,一提到瑞士天文台表认证,都会令表迷们有一种高尚、神圣的感觉。曾儿何时天文台象征着钟表界的最高奖项,相当于奥运会的金牌。许多人为拥有一只“天文台表”面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的确,天文台表有一套严格的测试程序,对每一只参加测试的手表都一视同仁。因此,所有取得“天文白”证书的手表走时都非常精准,佩戴过天文台表的朋友都有体会。  相似文献   

12.
许耀南 《钟表》2006,(2):134-134
1969年,新中国的手表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尚不成熟,手表是当时老百姓的“三大件”之一,虽然款式简单,但生产量很低,仍供不应求。那时买手表除了需要排队,还要用“表票”购买,当时的手表市场急需能大批量生产且结构简单的手表。  相似文献   

13.
刘微 《钟表》2006,(1):123-123
“今年我们将为可爱的女士们推出她们喜欢的手表”帕玛强尼(Parmigiani)说.“我们过去没有女表。这并不表示我们不关注女性。只是因为一个好猎人不能瞄准一堆兔子。”  相似文献   

14.
表冠简史     
康威凯 《钟表》2004,(3):58-62
表冠,也就是俗称的“表把儿”或“表把的(我国南方的一种讲法)”,在手表上最常见出现的位置为三点位外侧。 表冠是从单词“Crown”直译得来,“Crown”的本意就是皇冠。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皇冠应该是戴在头顶上的,体现在钟表里就该出现在十二点位上方,为何明明表壳右侧(也有左侧)的一个突起物,不叫“表鼻”、“表耳”而叫做“表冠”呢? 一个看似搞笑的问题,回答它却解决了表冠从无到有、从怀表到手表、由大到小、再由简单到复杂的诸多重大问题。 现在,我们就以独特的视角去领略表冠的生、旦、净、末、丑。  相似文献   

15.
入驻紫禁城     
陈光大 《钟表研究》2008,(12):128-128
宝珀留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非常低调,似乎它只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高级表”。没想到它今年推出的卡罗素手表却被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收藏。这可是故宫博物院馆钟表馆馆藏的第一只现代手表,吸引了全世界手表爱好者的关注。就此,我们专访了宝珀中国区副总裁廖昱先生。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有手表企业却创出了人均利税14万元,年利税3510万元的骄人业绩,这对绝大多数国有甚至私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不可思议的。取得这个辉煌业绩的就是国内著名手表品牌“罗西尼”的生产企业——珠海格力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在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外销市场急剧萎缩,而国内消费市场低迷气氛有增无减的大环境下,“罗西尼表业”在叨年何以仍会取得这样的业绩?用该公司总经理李世愈先生的话说,就是“坚持生产自己的特色产品,坚持创中华品牌”。“罗西尼表业”自生产“罗西尼”牌手表以来,坚持走自行设计、开发手表款式的道路,已累计生…  相似文献   

17.
《钟表研究》2009,(12):25-25
继2008年迪奥发布了首枚陀飞轮之后,今年结合了复杂手表工艺与红宝石,推出全球限量一枚的晶钻红宝石陀飞轮手表。该款手表表盘为红色蓝宝石,表壳和表带共采用了66颗长方形泰国的“暹罗”红宝石,整表价值超过百万欧元。  相似文献   

18.
《钟表》2007,(3):102-103
金锚创始表 1956年7月10日,继天津、上海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手表之后,青岛手表厂(9发时为“青岛市南第三钟表修配生产合作社”)的技术工人荆振禄也试制成功了青岛市第一只手表——金锚手表的始创表。  相似文献   

19.
康威凯 《钟表》2005,(4):96-97
久仰手表专家李殿馨小姐的大名,第一次与之会面.我的目光职业性地射向她的手腕。啊?!竟然没有戴表。”那您平时靠什么看时间呢?”。我好奇地问。李殿馨答得倒干脆:“看手机。”难道她在渲染所谓”腕上无表.心中有表”的最高境界?细聊方知,李殿磬不戴表是为了保持品牌中立。由于她工作的特殊性质.她不愿因自己佩戴了某个牌子的表而让广大竞标者产生误解。据了解,李殿磬既喜爱手表也收藏手表.她自己珍藏的表均很名贵.只是不便当着众人戴出来。  相似文献   

20.
冰枫 《钟表研究》2009,(9):80-84
在1959年的“未来趋势”贸易展览中,百达翡丽特别展出了一只名为“眼镜蛇”的概念手表。不过,百达翡丽从来没有打算将这款表列入生产计划。现在,仅有的这只手表原型正静静地躺在百达翡丽博物馆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