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高粘度泵是结构新颖的内啮合齿轮式的正排量泵,它由电动机、减速机、泵体和底座构成,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维修方便。它较齿轮泵、螺杆泵、罗茨泵及蒸汽往复泵等输送粘稠液体更具有优越性。该泵输送液体介质粘度可达260°E,温度-40℃~+280℃,在此使用温度范围内,只要介质不凝固,就可以输送,可减少为降低介质粘度而对其加热的能耗。由于该泵叶轮采用了独特的轮齿齿廓曲线,较之一般利用渐开线齿廓曲线的一般齿轮泵容积流量增大,轮齿强度高,过载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机泵群集中润滑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油雾润滑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石油化工工业中的应用,阐述了油雾润滑较传统飞溅润滑的优点,同时,针对新的轴承寿命表达方程,指出润滑介质中的水及固体杂质对轴承寿命的重要影响,而油雾润滑技术具有提高轴承寿命、延长机泵维修间隔和防腐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液氧泵轴向推力和电机轴承寿命进行了详细计算,排除轴承失效原因主要怀疑因素。  相似文献   

4.
探讨改善润滑脂氧化安定性和降低其蒸发度对产品轴承寿命的影响,提出在含二苯胺的12-羟基硬脂酸锂基润滑脂中引入水杨酸锂,可以有效地提高润滑脂的氧化安定性。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粘度和馏程的基础油制得的润滑脂,具有令人满意的轴承寿命和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双螺杆油气混输泵设计使用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双螺杆油气混输泵的设计和使用参数 ,直接影响整个泵的流量、压头和效率特性 ,同时对其输气、输砂能力及轴向力大小、轴承和密封易损件的寿命等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 ,对双螺杆油气混输泵泵入口压力和油气比对泵排量的影响、气相对泵效率的影响、提高易损件寿命、螺杆导程和同步齿轮、吸入缓冲器与冷却套等设计和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多齿差内啮合圆弧摆线齿轮泵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齿差内啮合圆弧摆线齿轮泵是一种新型内啮会齿轮泵。在分析齿轮副啮合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摆线齿廓方程,论述了齿轮副参数的选择及设计方法,并简要地介绍了齿轮副的加工、输送高粘度介质的试验和其应用。该泵获中石化总公司1993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国外磁传动无密封泵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磁力驱动密封泵采用氟聚合物 (如PFA)制造泵的衬里、隔离罩、叶轮、内磁体的保护壳 ,采用先进的挤出压缩成型工艺。精良的碳化硅内轴承技术提供了泵干运转的保证 ,轴承寿命可达 1 0 0 0 0h ;非金属隔离罩可实现零涡流损失 ,双层隔离罩提供了双保险和可供检测的空间。磁力泵应随机装备有保护系统 ,实时监测磁传动与轴承的工作情况。先进的结构设计、超前的战略性原材料、精湛的制造技术及市场开拓是磁力泵发展的链条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某聚烯烃装置挤压造粒生产线的熔融泵减速箱一级输入轴滚动轴承出现滚珠变形、内外圈滚道磨损等故障,分析了熔融泵减速器的结构,首先通过计算和校核一级输入轴两段轴承设计寿命,其次从轴承的安装、润滑和材质3个方面分析轴承早期失效的因素,最终得出轴承失效原因是其滚动体材料缺陷所致,通过更换轴承和加大注油量等措施,自2013年1月至今该减速箱及轴承运行良好且未出现同样的故障。  相似文献   

9.
祝海林  邹旻  郑斌 《石油机械》2003,31(9):15-18
为解决常规齿轮泵径向不平衡力问题,构思了行星机构式齿轮泵的3种结构,并对新型齿轮泵按“单位排量时泵的体积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数学模型,以泵的基本参数系列化设计为例,提出了应用Visual Basic语言直接进行离散参数寻优的系列化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实现人机交互、界面友好、设计结果直观,有利于减少设计人员的计算工作量,提高设计结果的合理性,为高粘度齿轮泵的创新设计和其他新型机电产品的系列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1 前 言河南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供水厂单级单吸悬臂卧式离心泵存在着轴承和传动轴频繁损坏、轴承的润滑不能良好保证、工况不合理、材质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造。2 采取的措施2.1 延长轴承的寿命(1) 对同一内径的轴承,只要提高其止推力就会改善传动轴的运行工况,因此我们把6309轴承改为了7309轴承,止推力增大了几十倍,极大程度的改善了运行工况。(2) 提高轴承的精度等级。将泵轴承的精度等级由E级(高级)提高到了D级(或称P5级,精密级),取得了明显效果。(3) 泵的前轴承由单套改为…  相似文献   

11.
郭公喜  温法庆 《石油机械》2007,35(6):30-31,37
钻井泵小齿轮轴和大齿轮的制造质量,是决定钻井泵使用寿命的关键。选材和加工工艺将对小齿轮轴的质量有明显影响,因此会影响钻井泵将来的使用寿命。依据齿轮传动理论和现场使用、修理经验,从钻井泵失效的现象来进一步分析,认为小齿轮轴材料要选40CrNiMoA,热处理工艺应采用调质处理,使小齿轮的齿面硬度达到315~345HB,大齿轮齿面硬度达270~300HB,两者相差在30~50HB,从而可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K202A压缩机的电机轴瓦采用的是动压轴承,经常持续升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滑动轴承和轴之间是半液体摩擦,润滑油在轴颈及轴瓦之间没有形成具有足够压力的油膜,造成滑动轴承和轴局部形成半液体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又无法被带走引起的。文章通过验算K202压缩机电机滑动轴承温度,分析影响滑动轴承运行温度的因素,提出在原滑动轴承上开油楔及加装一台齿轮油泵为滑动轴承强制润滑,并且通过联轴器把电机和压缩机连接起来,用压缩机轴瓦托起电机轴,使电机轴颈和轴瓦之间处于液体摩擦状态,可有效地降低滑动轴承的运行温度。  相似文献   

13.
SBJV型脱挥泵轴承工作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SBJV型高温高粘度熔体泵轴承的工作机理,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确保轴承稳定、可靠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ZJ30车装钻机是一种可作为大型修井机和轻型钻机的两用新型钻机 ,并车箱是其动力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设计要点 :一是确定并车箱内部各轴间的相对位置 ;二是确定并车箱内部结构 ,保证在同一驱动源下分别驱动起升系统、旋转系统、底盘系统。底盘由角传动箱取力改为从并车箱取力 ,底盘前桥驱动性能改善 ,整机布置简化 ,这是设计创新点。针对在载荷试验中暴露出的问题做了改进 :(1)并车箱第 2输出轴与结合器输出轴的滚针轴承易损坏 ,改用 6 2 0 6角接触球轴承后 ,连续钻 3口井仍完好 ;(2 )并车箱左、中、右箱体的接合面均渗润滑油 ,将法兰加工面粗糙度由 12 5 μm改为 6 3μm ,接合面上涂抹密封胶 ,消除了接合面渗漏现象 ;(3)润滑油泵在钻井倒挡时不工作 ,改用可正反转的 3KNB— 12 5B摆线齿轮油泵 ,钻机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挤压造粒机的减速箱检修数据测量、记录与解体检查,发现机组异常振动的原因是齿轮齿面出现点蚀及输入轴轴颈磨损严重,导致齿轮啮合精度、轴承配合精度降低。在技术改造中采取更换第一级齿轮,保证齿轮啮合精度;修复磨损的输入轴,改变轴与轴承的配合等措施,最终解决了机组振动与噪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稠油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等特点,通常采用蒸汽吞吐或蒸汽驱2种方式开采,其作用原理是将高温(350 ℃)高压(21 MPa)蒸汽注入稠油层,使油层温度上升、黏度下降,流动性增加,便于开采。为降低海上平台作业成本,并满足在高温注热蒸汽环境下不提出泵的要求,设计了新型的注采一体用水力潜油泵,并对其整体装置、轴承等重要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模拟及试验,研制出满足该泵使用寿命达到2 a的止推轴承。满足了稠油注采一体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重载车辆齿轮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成功 《润滑油》2004,19(3):14-18
车辆齿轮油的润滑包括流体润滑、弹性润滑、混合润滑和边界润滑,有其独特的润滑特性,基础油粘度、添加剂加入量与齿轮油的承载能力和抗擦伤能力有较大相关性。目前我国重载卡车普遍存在严重超载的情况,因而应生产一种高粘度、高剂量的车辆齿轮油,以满足现阶段汽车高速、重载、超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刘扬松 《石油机械》1994,22(4):9-15,26
给出了卧式单级单吸悬臂离心泵叶轮径向力和轴向力的计算公式。介绍了泵轴5种典型的支承型式及每种支承型式的结构特点。讨论了不同支承型式轴承载荷与寿命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9.
范力 《石油机械》1989,17(7):37-38
在WTZ-300型钻机传动系统中,用新设计的气动推盘离合器-鼓形短齿轮联轴器装置代替了钻机分动箱与油泵传动箱之间原用的固定联轴器。由于新联轴器短齿轮采用鼓形齿,圆弧R=18mm,回转角可达15°,从而解决了原联轴器两端的轴因安装和使用条件造成的同轴度过大而扭断油泵传动轴的问题。气动离合器可控制油泵开、关,避免了过去油泵无控制连续运转的状况,降低了液压油的温度和漏失,提高了油泵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主要针对凝聚釜搅拌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搅拌轴,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同一部位连续发生断裂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搅拌轴的断裂主要原因是因轴承磨损后,调节拉杆损坏,造成轴变形,挠度加大,引起附加交变应力,而产生疲劳破坏所致。针对这一原因,采取了变更中间轴承、底轴承材质及改进调节拉杆结构等措施,以提高搅拌轴的运转时间和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