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发动机排气门在耐久试验中于头部发生径向开裂,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宏观检验及金相检验,对排气门开裂原因及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气门锥面堆焊工艺不合理且未进行及时充分的去应力处理,导致堆焊层内残余应力较高,在机械应力及热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在堆焊层内靠近气门锥面处形成裂纹源并沿径向扩展。  相似文献   

2.
某电厂超超临界机组高温再热蒸汽管道C12A堵板阀表面磁粉检查发现多处裂纹。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及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裂纹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堵板阀开裂的性质为应力开裂,堵板阀内部的夹杂物缺陷是裂纹起源点,温度及压力变化产生的应力加速了裂纹的扩展。  相似文献   

3.
某电厂300MW锅炉高温过热器管在进行水压试验时发生开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拉伸试验、微观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等方法,对高温过热器管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高温过热器管内壁存在明显的脱碳层和腐蚀坑。脱碳层使得管子耐腐蚀能力降低,并且弯管和焊接处存在残余应力,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管子发生应力腐蚀直至开裂。  相似文献   

4.
某电厂汽轮机二级抽汽疏水管在运行过程中于焊缝处发生开裂。采用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疏水管焊缝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疏水管直管和弯管对接焊后未进行去应力焊后热处理,焊缝处残余应力较高;在焊接残余应力、工作应力及氯离子的共同作用下,疏水管焊缝内壁萌生裂纹,裂纹由管内壁向外壁不断扩展,最终导致疏水管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5.
某公司生产的厨房用角阀在安装使用约4个月后,部分发生开裂。通过断口宏微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氨熏试验等手段,对角阀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角阀失效属于应力腐蚀开裂,角阀装配应力过大是导致其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检修雏护换热器汽包时发现汽包封头泄漏,在汽包封头的阀盖角焊缝处出现裂纹,裂纹平行于焊缝。采用宏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显微硬度测定、能谱分析以及应力分析等方法对泄漏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汽包中水质含有较高浓度的碱性元素和氧、硫、氧等强腐蚀性元素,又在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最后导致汽包封头产生泄漏。  相似文献   

7.
某甲醇洗涤塔管线用304不锈钢弯头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断口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弯头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弯头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弯头的焊缝焊接质量较差、残余应力较大以及在含硫元素的腐蚀环境中服役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该弯头发生开裂。  相似文献   

8.
某型铁路轮对用轴承在运行约6×105 km后发现轴承外圈开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以及断口分析等方法对轴承外圈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轴承外圈开裂主要是因为其外表面在环境腐蚀性介质作用下产生腐蚀坑,形成缺口效应和应力集中,在机械应力和残余应力的作用下,腐蚀坑处萌生微裂纹并不断疲劳扩展,最终导致轴承外圈开裂失效。  相似文献   

9.
某核电站316L奥氏体不锈钢碱液储罐发生了泄漏,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及残余应力分析等方法对该储罐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储罐内壁焊缝两侧出现与焊缝平行的环向裂纹和垂直的轴向裂纹,前者主要受焊接残余拉应力作用,后者主要受冷加工残余拉应力作用,两类裂纹均为碱致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0.
某供热管网用DN25铜阀安装2个月后出现阀体断裂现象,采用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铜阀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铜阀壁厚偏薄,在水中氯离子和工作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最终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及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某内环凸轮磨削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环凸轮淬火温度偏高且回火不足,导致其显微组织为粗大的针状马氏体及较多的残余奥氏体,增大了内环凸轮磨削开裂的敏感性和残余内应力;同时磨削时进给量大,冷却不充分,使内环凸轮表面产生了磨削烧伤变质层及较大的磨削应力;磨削应力、残余应力以及高速磨削时的滚压应力共同作用导致了内环凸轮的磨削开裂。  相似文献   

12.
某纺织公司染缸热交换器在检修过程中发现焊缝及筒体附近母材出现裂纹。通过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和氯离子检测等方法对热交换器焊缝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热交换器焊缝及筒体附近母材的开裂模式为应力腐蚀开裂。由于蒸汽冷凝水中氯离子质量浓度过高,在焊接残余应力和工作应力的共同作用下,焊缝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3.
某不锈钢弯头在使用中发生泄漏。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以及晶间腐蚀试验等手段对不锈钢弯头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弯头外壁所在环境中存在腐蚀性介质,在环境介质、残余应力与工作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弯头产生了沿晶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断口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某锅炉末级再热器用TP310HCb N奥氏体耐热钢弯头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弯头泄漏是因为其曾受到磕碰,破坏了钢管外表面的钝化膜;在腐蚀介质、管内压应力、弯管残余应力以及凹坑处附加内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弯头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残余应力测试、力学性能测试、断口分析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某机组ZG15Cr1Mo1V-B2钢高压外缸在泵水时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开裂始于高压外缸内表面的补焊区,该区为缩松缺陷密集区,材料塑性指标不符合技术条件要求,导致缺陷处的承载能力下降,应力集中加剧;另高压外缸补焊区的残余应力较大,硬度与基体之间的差异也较大;可见,汽缸在补焊过程中未能将铸造缺陷彻底清除干净,焊接质量不高和焊后去应力处理不充分是造成该高压外缸在泵水时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再制造大型热轧支承辊堆焊层的服役早期开裂现象,通过检测分析堆焊层硬度、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确定堆焊层开裂失效机制是低周接触疲劳破坏.由于堆焊层内残余奥氏体含量过多,马氏体相含量相对不足,堆焊金属低硬度、低强度,降低了再制造热轧支承辊面堆焊层的抗接触疲劳性能.通过高温回火热处理促使堆焊层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调控辊...  相似文献   

17.
某换热器管子与管板之间发生焊缝开裂.通过对管板和管子的焊缝渗透检测、化学成分分析、拉伸试验、硬度测试、金相组织检查和用扫描电镜对断口进行观察和能谱的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换热器焊缝开裂的原因是由于在湿硫化氢环境中和焊接残余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8.
某高速动车组在行驶12×105 km后进行检修时发现组内多件牵引电机非传动端盖在与传感器壳体的配合面处出现裂纹,通过宏观观察、X射线检测、残余应力测试、断口宏微观分析、能谱分析、金相检验、化学成分分析、拉伸试验等方法,对端盖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端盖裂纹为固溶热处理工序时发生过烧,在后期加工应力的作用下引起的沿晶开裂。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某高压燃油泵溢油阀在服役过程中发生断裂,通过尺寸设计与原材料选用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分析、金相分析、有效硬化层深度测试、硬度测试、镀锌层厚度测试、孔径尺寸测试等方法对溢油阀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溢油阀失效模式属于氢脆延迟断裂。溢油阀表面渗碳淬火处理导致其硬度偏高,氢脆敏感性增强;酸洗镀锌过程中由于未进行脱氢处理,导致溢油阀表面发生氢聚集,最终在安装应力和氢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氢脆断裂。最后针对溢油阀断裂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宏观及微观检验、力学性能测试、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列车车轮辐板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车轮辐板内侧面存在明显的点腐蚀,在辐板表面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疲劳开裂,当疲劳裂纹扩展到一定长度时车轮发生断裂。点腐蚀不仅破坏了辐板表面喷丸加工所形成的高硬度残余压应力层,并在点蚀坑内部造成应力集中,形成疲劳裂纹源。因此车轮在运输、存放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护,避免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