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罩盖是汽车电机产品上的一种阶梯形拉深件,其形状较为复杂,由大、小两部分圆筒组成,存在与拉深外径相差悬殊的小直径凸台,需要采用冲裁、拉深、成形等多种冲压工艺制成,成形较困难。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结合该零件的冲压工艺难点,同时考虑到零件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制订了5种冲压成形工艺方案,经分析比较,选出了最佳的零件成形工艺方案,并设计了落料、拉深复合模以及拉深、成形、冲孔、挤边复合模。生产验证说明,该工艺能成功解决该类两阶梯直径相差悬殊的小直径凸台成形问题,得到质量合格的罩盖零件。  相似文献   

2.
拉深模调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冲压拉深生产过程中,除了工件结构特点、工艺手段、拉深条件和模具结构以外,模具调试也对拉深件的质量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试模与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和完善模具设计者的意图,弥补模具在设计和制造上存在的缺陷。由于拉深件经常出现的主要缺陷是拉裂和起皱,因此试模与调整的关键是控制拉深过程中的走料问题。因为易走料则经常起皱,不易走料则经常拉裂,因而必须在  相似文献   

3.
坯料穿行弯曲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坯料穿行弯曲模,用于多弯弯曲件冲压.该模具有一个两端口通外的特殊型腔,一端是坯料形状,另一端是制件形状,两端之间的型腔是扫掠过渡轮廓.冲压时,拖动坯料使其从坯料口状端穿过型腔到制件状端口,沿途模具型腔的轮廓变化迫使坯料逐渐变成制件形状.通过拖料钢带拖动坯料.取制件时模具得停止活动.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罩壳零件顺利成形,并降低模具的设计成本,通过对冲压工艺分析,确定冲压方案,设计了落料拉深复合模与切边弯曲冲孔复合模来实现零件的成形。所设计的两套复合模既减少了成形工序,使成形过程易于控制,同时可提高外壳冲压件的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板料的冲压成形是靠凸模和凹模一对冲压副完成的,然而在设计模具时只要充分掌握工件的成形特点和要求,使工件的变形达到一定的成形要求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完全与工件形状一致。这样,可简化模具凹、凸模形状的设计,便于零件的制造加工。下面是我们具体应用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6.
一模多用     
冻盘零件系形状如图1所示的拉深件,其材料为1Cr18Ni9Ti,料厚1mm。冲压工艺流程:剪料—拉深—切边—翻边—成型(压筋、压字符)—初卷(嵌丝)—终卷。冲压工艺技术难度不算太大,主要问题是加工中需要较大型的模具共6副,而产品的批量只有2000件。如果采用一道工序一副模具,则成本太高。为此,我们决定在设计模  相似文献   

7.
何衍 《机械制造》1995,33(12):14-15
我厂有一冲压零件如图1所示,此零件为矩形拉深件,其特点是板料较厚,高度尺寸公差为±0.2mm.在工艺分析中,为保证零件高度尺寸,曾考虑使用拉深、挤边复合模或水平切边模,但由于此零件厚度较大,在挤边过程中,凹模必定要承受较大的侧向挤边力,工作条件恶劣.水平切边模具的制造又比较复杂.若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虽然对落料尺寸可以进行反复试验,但由于板料的各向异性等原因,拉深后高度尺寸不易保证.所以,没有采用上述三种工艺方案.为此,笔者综合切边模和挤边模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垂直切边模具,保证了零件的高度尺寸.经批量生产,高度尺寸合格率达100%,工艺路线:下料→拉深→整形→垂直切边,变形简图如图2,垂直切边模具如图3.  相似文献   

8.
小批量生产的冲压件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在制模费用。为了降低冲压件成本,我们将图1所示零件采用简易模具生产。该模具的零件可以多用。冲压件的材料为10钢,料厚为1.2mm。由于生产批量小,我们用落料、拉深两道工序加工,用图2、图3的两套模具生产。两套模具都由模柄、凸模和凹模三个主要零件组成。而且三个零件的形状、大小都一样,只是采用不同的安装方法即可完成两道生  相似文献   

9.
冲压模具简称冲模,作为特殊的冲压工艺装备,它借助于压力机将被冲的材料,主要是金属或非金属板料,放入模具的凸、凹模之间,在压力机的作用下使板料产生分离或成形加工。这种模具按不同特征来区别,种类很多,如按工序组合分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一具体冲压件进行了工艺性分析和加工方法的综合比较,确定最终的加工工艺方案,并进行模具结构设计。其结构特点是:落料、拉深和切边三级复合模,立面切边方式能减化工序。同时介绍了一种特殊的冲压方式,对类似结构件的工艺设计有一定共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