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经不同杀菌方式的粉蒸肉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过程中pH、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TBA)值随存放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粉蒸肉在贮藏过程中pH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波动,TVB-N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波动。高温杀菌低温贮藏更能保持粉蒸肉的品质。各处理组中pH和贮藏时间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除经121.1℃杀菌4℃冷藏的样品3外,其它三种处理的挥发性盐基氮与贮藏时间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TVB-N值与pH为负相关;而TBA值与其它各指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加工阶段的粉蒸肉及其析出的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的脂肪酸是十六碳和十八碳的。蒸煮60min 时的粉蒸肉中C14:0 和C18:2,9c,12c 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蒸煮0min 时的1.088 倍、1.110 倍,C16:0 和C16:1、C18:0 和C18:1,9c、C18:1,11c 则降低为原来的99.6%、98.6%、99.5%。但从腌制到蒸煮结束的整个加工过程中,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蒸煮时粉蒸肉析出的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由蒸煮20 min 时的67.58%降为蒸煮60 min 时的62.66%,不饱和脂肪酸则由27.79%增为32.62%,说明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容易解离。在整个蒸煮过程中,C12:0、C14:0、C16:0、C16:1、C18:1,11c、C18:2,9c,12c 的脂肪酸相对含量变化不显著,而C18:0、C18:1,9c 变化显著(p < 0.0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鲜面条贮藏过程中微生物指标、理化性质(酸度和L*)的变化,同时对生鲜面条组分包括蛋白质、淀粉和水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10、4 ℃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和霉菌酵母数量均呈增大趋势,并且25 ℃的菌落总数在第1天超过300000 CFU/g,而10 ℃和4 ℃菌落总数分别在第3天、第7天超过 300000 CFU/g。理化性质表现为酸度增大、L*降低。另外,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面条的组分贮藏过程中表现为蛋白质降解、淀粉峰值黏度降低。核磁共振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T2增大,A23增加,水分子的自由度变大。本研究明确了生鲜面条贮藏过程中微生物指标、理化性质及组分的变化,能够为生鲜面条的保鲜工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玉米粉蒸肉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玉米粉颗粒度:30目,蒸制温度121℃,蒸制时间50min,玉米粉用量40g/100g时玉米粉蒸肉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粉蒸肉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感官评定的方法对粉蒸肉的配方、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生产工艺条件为:猪五花肉1000g,酱油23g,黄酒3g,蔗糖4g,大米115g,胡椒粉1.1g,桂皮1.8g,八角3g,丁香1.8g,姜粉1.5g,盐6g,味精4.5g,红曲色素0.03%,肥瘦质量比为6∶4,加水量15%、腌制时间60min、蒸煮时间40min。成品肉香味浓、色泽粉红,肥而不腻。  相似文献   

6.
玉米粉蒸肉生产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玉米粉蒸肉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玉米粉颗粒度30目,蒸制温度121℃,蒸制时间50min,玉米粉用量40%时玉米粉蒸肉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7.
《食品工业科技》2004,(07):98-100
对玉米粉蒸肉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玉米粉颗粒度30目,蒸制温度121℃,蒸制时间50min,玉米粉用量40%时玉米粉蒸肉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8.
咸鱼粉蒸肉 原料:猪五花肉500克 辣米粉75克 姜米15克 蒜米15克 霉香咸鱼末25克 生抽王、老抽王、胡椒粉、白糖、香油、葱花、料酒、辣椒酱各适量.  相似文献   

9.
玉米粉蒸肉生产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玉米粉蒸肉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玉米粉颗粒度30目,蒸制温度121℃,蒸制时间50min,玉米粉用量40%时,玉米粉蒸肉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粉蒸肉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工业化生产粉蒸肉的基本配方和工艺流程,此工艺生产的产品熟制后,原有的鲜香和口感基本没有损失,产品食用方便,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1.
酱油、白糖、食盐对粉蒸肉质构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质地剖面分析法(TPA,texture profile analysis)研究了酱油、白糖、食盐对粉蒸肉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带皮肥肉和瘦肉的硬度和耐嚼性随着酱油的增加而增加,无皮肥肉的弹性、凝聚性和回复性变化较大;白糖对带皮肥肉的硬度、弹性、回复性和瘦肉的耐嚼性影响显著;食盐对带皮肥肉的硬度和回复性、无皮肥肉的弹性和回复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湿米粉在存放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湿米粉在存放过程中感观品质、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与卫生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湿米粉存放在28℃,RH 24%下,存放16 h后,菌落总数达到5.4×105cfu/g,超过标准要求(菌落总数≤3.0×104 cfu/g),熟断条率达到15.4%,超过湿米粉理化指标要求(熟断条率≤15%);存放24 h后,水分含量有所下降,酸度略有增加,感官指标发生显著劣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川味香肠货架期中品质的变化以确保其安全性,本文选用产量较大的香肠为原料,测定了货架期中不同香肠水分含量、pH、蛋白质分解、脂肪氧化和亚硝酸盐含量以及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三种香肠pH和水分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挥发性盐基氮、AV、POV和TBA值均呈现上升趋势;亚硝酸盐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有所增加,但均未超标;散装晾挂产品的菌落总数呈现下降趋势,而真空包装产品略有升高,且在120~150d菌落总数增加明显;三种香肠的大肠菌群值均未超出国家标准,致病菌未检出。产品在货架期总体安全,真空包装较散装晾挂更能有效延长货架期,保证产品的理化品质。   相似文献   

14.
焙炒糙米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焙炒前后糙米的糊化度、brabender黏度、颗粒表面结构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糙米焙炒前后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比较,得出糙米在焙炒前后的糊化性质有大的改变,糙米经焙炒后香味物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米渣肽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碱性蛋白酶水解米渣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研究了该肽在不同pH条件下溶解度、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等性质,对其促进酵母发酵活性功能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米渣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在等电点不沉淀,而且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氮源物质促进微生物发酵,米渣蛋白经过酶水解后,其疏水性氨基酸和赖氨酸组成均比米渣蛋白提高了10倍多,极大改善了氨基酸配比模式。   相似文献   

16.
粉蒸肉的烹饪技法和营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蒸肉是国传统的著名肉类菜肴之一,无论是在筵席上或者家庭聚会的餐桌上都经常出现,并深为人们所爱吃.粉蒸肉用料单一,调(佐)料也很普通,但其成品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因而在它的烹饪技法上除相对较为复杂外,还有它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菊芋全粉添加量与米发糕品质特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米发糕中添加不同比例(5%、10%、15%、20%、25%)的菊芋全粉,测定其贮藏过程(0、1、3、5、7 d)中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等指标,探究菊芋全粉与米发糕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未添加菊芋全粉的米发糕相比,菊芋全粉的添加降低了米发糕的硬度、粘性和咀嚼性,感官评分从81.91下降到70.91,而米发糕抗性淀粉从26.02%增加至34.59%。菊芋全粉的添加能有效减缓米发糕在贮藏期间质构的劣变,贮藏第7d时,添加15%菊芋全粉的米发糕感官评分(80.83)高于对照组(66.57),且添加10%菊芋全粉的米发糕抗性淀粉高达42.23%。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复值、弹性和粘聚性是影响米发糕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其中弹性与米发糕感官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添加菊芋全粉可有效提升米发糕的感官品质及抗消化特性,并能有效减缓米发糕在贮藏期间的质构劣变,同时也丰富了米发糕品种多样性,可为菊芋资源的开发和高值化利用、发糕制品的深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粮食与油脂》2016,(7):39-42
以黑米馒头为原料,研究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和储存温度对馒头质构和微生物菌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黑米馒头常温储藏的质构特性影响明显,随辐照处理剂量增加,硬度增大,弹性下降,其余质构指标变化不大;储存温度与馒头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弹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保存天数与辐照剂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同辐照剂量条件下,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馒头的菌落数上升;在同一温度下,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菌落数目下降。因此,一定剂量的辐照处理结合合适的储藏温度保存有利于保持黑米馒头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高压蒸汽对糙米(0%碾减率)、轻碾米(5%碾减率)和精白米(10%碾减率)进行脂肪酶钝化处理,并考察热处理过程中不同水分含量(15%和30%)对大米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水分含量的大米,120℃条件下处理5min可以有效的钝化大米中的脂肪酶。相对高水分大米而言,热处理对低水分大米的颜色特征(白度、色度和总颜色变化)和质构特性(硬度和粘度)影响较小。这是由于在低水分含量下,热处理对米粒中淀粉的微观形貌和晶型组成影响较小。此外,对两种不同水分大米经过6个月储藏实验发现,热处理能够有效地抑制大米在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含量和总饱和脂肪酸百分比的上升,从而延长了大米产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