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鹤立  赵超 《石油钻采工艺》1998,20(A06):108-110,115
西江24-3-A14井是1口完钻井深9238m、水平位移8062.7m的大位移井,在钻井工艺、完 井工艺、MWD/LWD等方面应用了很析技术,全面介绍了西江24-3-A14井钻井过程中现场管理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包括各专业队伍的协作配合、组织分工、后勤保障和安全生产等,还介绍了施工中应包括的主要特殊作业设计内容,及调整施工设计方案时需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江24-3-A14大位移井,井深9238m,垂深2985m,水平位移8062.70mφ311nm井眼长达5029m,φ216mm,井眼长达2478m。为保持长井眼轨迹平滑,钻达预定的三个目标区,达到开发西江24-1油田钻井目的,施工中的始终围绕造斜率控制井眼轨迹,采用了可调弯角导向马达、可调稳定器、油基钻井液、MWD/LWK测量系统和特制的PDC钻头,并秀大刚度的钻具组合,大排量清洗井眼,并选用  相似文献   

3.
φ245mm(95/8in)套管固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江24-3-A14井于1997年4月23日用φ311mm钻头钻至井深6760m时,准备下长达6752m的φ245mm套管。此时,井斜角79°,垂直井深2280m,水平位移已达5728m,眼长度达5032m。介绍了下套管技术的人主首次使用套管漂浮技术与滚柱套管扶正器的情况,着重介绍了对付长达5032m裸眼下套管固井的井眼准备、倒划眼起下钻消除岩屑床和防止椭圆井眼影响等措施的实施情况。由于准备充分和  相似文献   

4.
西江24-3A14大位移井是从西江24-3生产平台开钻,钻至水平位移8000多米处的西江24-1卫星油田,钻遇了已发现的9个及新5个共14个油层,探明地质储量为795万m^3,约为预测为445万m^3的2倍,在井眼轨这设计中,首次成功地动用了横向速度梯度地球物理作图法,证明深度构造图高点偏离了时间构造图高点,即原构造图的两翼抬高了,圈闭面积变大了,这是地质储量成倍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采用了先进的  相似文献   

5.
西江24-3-A14大位移井在下深超越6096m的情况下,采用“认真准备优质井眼”“合适磁管漂池接箍和套管漂浮技术”“使用多刃滚柱套管扶正器”“慎选套管位置”等特别技术,成功地下入244.5mm套管566根,仅用46.5h就完成了该井的固井作业。  相似文献   

6.
西江24-3-A20ERW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江24-3-A20ERW大位移井钻井主要目的是开发相距8km的西江24-1边际油田。该井完钻井深为8987m,垂直井深为2851.23m,水平位移为7825.51m,尾管下至井深为8984m,该井根据A4井,A17井和A18井的成功经验,确定了适应不同井段的钻井液体系,即在φ609.6mm井眼使用海水高粘膨润土浆,在φ406.4mm井眼使用海水氯化钾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基钻井液,在φ311.1mm和φ215.9mm井眼使用低毒Versaclean油基钻井液体系,并优化了钻具组合和钻井液流变参数,确定了合适的钻井液密度范围,以改善井眼稳定性,现场应用表明,该套钻井液体系具有润滑性好,井眼稳定性强以及抗高温,抗污染和保护油层的特点,在低剪切速率下具有较高的粘度,成功地钻成了西江24-3A20ERW大位移井,固井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7.
西江大位移井扭矩摩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扭矩和摩阻是大位移井设计和实际钻井过程中备加重视的两个关键因素。在钻前进行摩阻扭矩分析,可以确定这口井钻的可行性,是优化井眼轨道和钻机设备升级改造的重要依据;通过扭矩和摩阻的模拟计算,可以为下套管的作业方式选择提供依据。针对西江24-3-A14井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影响摩阻和扭矩的各种因素,通过预测摩阻与实际摩阻曲线的对比分析,找出了下φ24mm套管采用的最佳方法-套管漂浮技术,为该井的顺利完 打下  相似文献   

8.
西江24-3-A14大位称井在钻井过程中接受了多方面挑战,对测量深度超过9000m,水平位移超过8000m的“S”形剖面的油井进行完井试油,困难程度极大,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和施工,一次性诱喷取得成功,经过排液试采,生产状况极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一口大位移井开发一个油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西江24-3-A14大位移井钻井概况及取得的主要成绩。论述钻成该井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证。采用新工具新技术攻克的主要技术攻关,钻成该井的意义及体会;对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西江24-3-A14大位移井钻井测量深度超过9000m,水平位移超过8000m属“S”形剖面,完井试油工艺难度很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下φ178mm尾管固井射孔完井方案,可以选择性地射开油层,封堵水层,避免出砂、出水和井眼垮塌、在试井诱喷中,2分井段顶替不同密度液体的方式保证井筒内的静液柱压力低于油层压力,一次诱喷取得成功;排液试采后,生产状况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经济开发小油田的一次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文相 《石油钻采工艺》1998,20(A06):111-115
针对西江24-1这种没有单独开发价值的小构造在开发过程中所牵涉的合同、法律和经济问题,找到了较好的解决办法,把这个项目作为西江24-3油田的增产措施项目实施,所有所需对西江24-3平台的钻机改造及该升的钻井费用,以及以后生产年度的作业费用统统作为西江24-3油田的生产作业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并从西江24-3油田生产中回收。该项目的成功给政府及中外投资双方将带来可喜的经济效益,在开发方式和经济处理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渤海绥中36-1J区快速钻井中固井作业的主要技术特点。该丛式井钻井项目的平均井深1876m,平均建井周期3.17d,15口井总进尺28140m。在固井作业中,首次使用了无钻机时间固表层作业,长裸眼单级双封固井和防腐液一次替入选 项创新技术,油层套固进采取了十项关键技术,保证了作业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油层固井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100%,质量全优。  相似文献   

13.
非旋转钻杆保护器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钻柱扭矩过高和套管员过多是大位移井的严重问题之一。为解决此问题,西江24-3-A14井采用了非旋转钻杆保护器,非旋转钻杆保护器自由旋转式固定在钻杆上,相地于钻中自由旋转,而相对于套管内是不转或几乎不转。该保护器可降低钻柱的扭矩和防止套管的严重磨损。介绍了该保护器的结构、原理、安装方法,使用范围及局限性,通过西江24-3-A14井φ311nm井眼段的实际应用表明,非旋转钻杆保护器的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4.
XH-901中半径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H—901 井是目前四川德阳新场气田采用水平井方式来开发天然气藏的一口中半径水平井,平均曲率半径240m 。该井从740m 开始造斜至1 119-37m 入靶,完钻井深1 440m ,垂深1 013-17m ,水平位移549-09m ,水平段长321m ,入靶点井斜角90-8°,方位角329-32°,投产后日产天然气4-18 ×104m3 ,较同地区直井增产4 倍,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南海东部地区西江24-3A1井609.6mm导管下沉事故的起因、造成的损失和今后预防同类作业事故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北海Statfjord油田水平井和大位移井的最新完井经验和生产动态。截至1995年末,该油田总共钻了25口水平井/大位移井,其中水平段最长的达到2250m,水平位移最大的达到7290m。在这些井中,共进行了24次井下采油修理作业,主要是为了重新完井。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月,北海Oseberg C平台上的30/6-C-26A井钻至9327m测深,水平位这7853m,打破以了当时大位移井水平位移世界纪录,该井的最后2100m井段水平穿过油水界面正上方6 ̄8m处的油藏。介绍该井的设计过程和钻井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高精度双轴速率陀螺在西江24-3-A14井中的应用彭新明(北京101149)在创世界纪录的西江24-3-A14延伸井中,使用了两种高精度的双轴陀螺,即Gyro-data公司的高精度双轴速率陀螺和Keper公司的“客帕”。这两种陀螺均代表了当今的最新陀...  相似文献   

19.
岔31-108井卡钻事故的处理张炳顺(河北任丘062252)岔31-108井是一口定向开发井,由华北油田第二钻井工程公司32608井队负责施工。该井设计井深3220m,方位107",位移290.30m,靶心井段1900-3220m,靶区半径50m。该...  相似文献   

20.
河南油田直井钻机钻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楼油田拥有丰富的浅层稠油资源,采用常规直井钻机钻浅层稠油水平井开发因地面距离目的层垂直井段短,使得钻井完井工艺面临一些特定的技术难题。属超浅层中短丰径大位移水平井,防碰绕障问题比较严峻,施工难度较大,针对施工难点,采取了表层造斜、优化井身结构和井眼轨迹及钻井液性能等相应的技术措施,实现了安全优质钻井。其中楼平1井完钻井深528m,完钻垂深159.88m,井斜94.75°,水平位移414.17m,位垂比2.59,成为当时国内应用常规直井钻机所钻位垂比第一的水平井。对同类似浅层大位移水平井施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