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强 《电信科学》2004,20(9):41-45
本文将IP业务网络系统按照功能分为三个平面:承载面、信令面和业务面.承载面承载媒体与信令流,信令面完成各种控制功能,应用面是媒体资源服务器.承载面使用MPLS技术,进行带宽预规划,满足需要QoS的业务,并在接入层完成对用户接入及流量的各种控制功能.互联网业务则走普通的IP路由.从而实现基于IP网络,既能提供保证电信级QoS的业务,同时支持普通互联网业务的网络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网络与业务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话务网络承载IP化的逐步实施,信令消息承载的IP化也成为关注的焦点。IP信令网在投资成本、管理维护以及适应新业务方面均有其优势,构建IP信令网络符合网络向全IP发展的演进方向。文章着重论述了信令网IP化的驱动力、网络组织结构及演进实施方案;借助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的经验,详细描述了IPSTP(IP信令转接点)的引入方案、方案比选、相关技术分析及演进步骤。  相似文献   

3.
PC-Phone,也称为宽带电话业务,是指贯通传统电话网和IP网络的一种新的电信业务,这类业务的典型网络配置如图1所示。它是一个融合的业务网络,融合点就是图中的网关设备。通过网关设备进行PSTN和VoIP的信令流和媒体流相互转换,PSTN用户和VoIP用户可以实现业务互通。PSTN网络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针对语音质量和人与人之间话音交谈的特性进行了大量优化。经过优化的PSTN特别适合承载要求低时延、小抖动和连续低带宽占用的语音业务。  相似文献   

4.
WCDMA R4信令网主要指MSC Server/HLR/SCP/SMSC等实体之间的信令转接网络。传统的信令网均采用TDM承载,在未来的R4核心网中,可以采用TDM、ATM或者基于IP的SIGTRAN这3种方式。TDM承载技术已较为成熟;ATM承载技术不符合技术演进方向,目前暂不考虑;IP承载技术与网络的全IP发展方向一致,但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尚未商用。在此,对于后者做一浅析。SIGTRAN协议栈以IP网络作为信令的承载网络,必须采用SIGTRAN协议栈。SIGTRAN协议只是实现SCN信令在IP网的适配与传输,并不处理用户层信令消息。它支持SS7层间标准原…  相似文献   

5.
在软交换网络体系中,IP中继媒体网关完成电路交换网络侧与IP分组网络侧媒体流的转换,并同信令网关一起完成电路交换网与IP网络的互通。本文在简要介绍了中继媒体网关之后,并结合实际开发提出了一个中继媒体网关的模型,重点对这个模型的工作流程和功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在软交换网络体系中,中继媒体网关完成电路交换网侧与IP分组网络侧媒体流的转换,同信令网关一起完成电路交换网与IP网络的互通。简要介绍了中继媒体网关,并结合实际开发提出了一个中继媒体网关的模型,重点点对这个模型的工作流程和功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No.7信令IP化承载协议的分析,给出短信平台与核心网间信令消息实现IP化承载的组网方案,将对未来在GSM全网实现No.7信令IP化承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软交换网络体系中.IP中继媒体网关完成电路交换网侧与IP分组网络侧媒体流的转换,同信令网关一起完成电路交换网与IP网络的互通本文简要介绍了中继媒体网关.并结合实际开发提出了一个中继媒体网关的模型,重点对这个模型的工作流程和功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随着传统话音及各种多媒体业务及应用的IP化,各种音频、视频媒体流将承载在IP网络上。这些分组化的媒体流具有不同性能要求,并且网络向这些媒体流提供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业务体验。因此这些分组化媒体流是否能够满足所预期的性能指标要求,以及针对这些媒体流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简要说明了移动软交换信令、语音IP化后与传统TDM承载的不同;在给出R4网络架构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H248、BICC、MAP、CAP、ISUP、BSSAP信令的基本概念、协议栈、带宽计算方法和Nb接口的基本概念、协议栈、带宽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VoIP简介 1.1VoIP主要应用协议 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以及用户对业务需求的增长,网关在规模上要不断扩大。集中型的网关结构在可扩展性、安全性以及组网的灵活性方面的不足日益显露出来。因此,将业务、控制和信令分离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即将IP电话网关分离成三部分:信令网关(SG)、媒体网关(MG)和媒体网关控制器(MGC)。SG负责处理信令消息,将其终结、翻译或中继;MG负责处理媒体流,将媒体流从窄带网打包送到IP网或者从IP网接收后解包并送给窄带网;  相似文献   

12.
信令压缩指的是将原本设计用于Internet的多媒体会话控制IP信令协议应用于无线通信时,必须采取的信息压缩技术,其目的是降低带宽开销,提高无线频谱资源利用率。文中详细介绍了信令压缩的体系结构、各实体的功能、消息格式和各种扩展操作,并使用LZHUF算法,结合静态字典和共享压缩机制,实现了SIP信令压缩。仿真结果表明,信令压缩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压缩效果,压缩后消息的长度平均仅为原来消息长度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Qo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QoS基础上,提出了目前3G网络的QoS模型。指出了目前3G网络对端到端IP数据流提供透明承载,网络中间节点需要移动网络特定信令才能知道端到端IP流的QoS信息,不利于保证QoS,解决途径是协议栈扁平化。  相似文献   

14.
RNC,即无线网络控制器,是3G网络的一个关键网元,负责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路管理和移交机制。通过IP/MPLS Network即IPBH7750实现RNC在EVDO网络中拓扑互联。向下,通过IPBH7750的IPbackhaul网络承载RNC的业务处理模块(即TP)与无线基站的数据流、RNC的应用处理模块(即AP)与基站的信令流;向上,经过IPBH7750接入CN2网络,承载RNC的TP与PDSN的信令和数据流。本文依据EVDO网络拓扑、RNC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RNC与PDSN间RP接口的信令等知识,展示了某省发生的一次大规模TP板卡自动重启的故障进行分析及处理过程,为后期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CMN组网方案只适用于BICC,可以看作剔除了BCF功能的MSC Server,CMN可以由任何一台MSC Server改造而来,而在MGCF中,尚未不具备跨SIP与BICC的CMN,因此势必会在媒体流上占用多余的承载以实现信令交互、承载建立、形成通话,无法实现现网网络的扁平化发展。基于此,提出一种方法,在MGCF中对BICC与SIP协议转换时,利用两端设备采用了相同的编解码,使媒体流消息在MGCF上进行透传,将多占用的承载资源释放出来,完成网络扁平化、维护清晰化。  相似文献   

16.
WCDMA核心网信令系统对七号信令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世界电信》2002,15(8):49-51
BICC和GCP是第三代移动网络中必不可少的信令,主要支持的承载网络是ATM和IP,许多厂商也侧重开发ATM和IP传输技术。在中国未来几年逐渐开展3G移动业务后,GSM网络的业务也可以逐渐连接到3G核心网络中,GSM也会支持分层网络,使用比STM更经济的IP作为传输,原来七号信令网络中的流量就会逐渐减少。在设计3G七号信令网络时,需要考虑3G网络信令对传输的要求,为将采用的新技术进行准备。  相似文献   

17.
在软交换网络体系中 ,IP中继媒体网关主要用来完成电路交换网侧与IP分组网侧媒体流的转换 ,该网关同信令网关一起完成电路交换网与IP网络的互通。文中介绍了中继媒体网关的功能、运行环境及应遵循的标准 ,并结合实际开发提出了一个中继媒体网关的模型 ,重点对这个模型的工作流程和功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SIP-T协议     
集话音、图像、数据为一体的下一代网络(NGN)体系结构逐步成为电信网络发展的热点。下一代网络融合了目前的IP网和PSTN网,其关键的网络节点就是软交换。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它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生成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把控制和业务提供分开。实际上,网关经过分解,产生的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就是软交换设备。SIP-T(SIP for Telephong)是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它解决了PSTN网信令在IP网上的协议转换…  相似文献   

19.
H.323和SIP在IP电话网络中的互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P和H.323是构造IP电话网络的两大信令体系。因此,实现SIP和H.323协议互通是保证IP电话网络顺利运营的一个关键问题。本在介绍H.323和SIP协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H.323和SIP在IP电话网络中互通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地址解析和映、消息映射、媒体能力协商等。此外,还将通过一个基本的互通呼叫流程来介绍IWF(互通功能体)实现这两种协议的互联互通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业务日趋多样化的下一代网络迫切地需要一种灵活的基于IP的通用网络信令体系,现有的IP网络信令协议(如RSVP)在安全性、灵活性、扩展性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NSIS信令协议就是针对这些要求提出的,其在应用扩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有较好的突破.主要阐述了NSIS的模块化两层体系结构--下层的NSIS信令传输层协议(NTLP)负责信令消息的传输和状态管理,上层的NSIS信令层协议(NSLP)负责各种信令应用.并将NSIS与现有的RSVP协议进行比较,最后介绍了NSIS软件平台的实现及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