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照市住房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瑞森  许京琦 《规划师》2011,27(Z1):120-123
在全国近期开展住房建设规划的背景下,日照市住房建设规划结合自身优势及发展定位,通过了解住房发展历史、明确住房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把握住房建设的发展趋势等,以形成多元化的住房体系、构筑高效的居住空间结构和营造和谐的居住社区环境为目标,对住房需求进行可续预测,充分利用资源、配置服务设施等,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规定,确保了日照市...  相似文献   

2.
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 《城市规划》2008,(5):45-50
将改革开放至今的我国住房政策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通过政策分析指出造成现阶段我国"福利性"、"保障性"、"政策性"租赁住房供应不足,国民购房需求过剩的政策性原因。其次介绍和比较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在政策性住房供应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决策过程和决策手段,指出我国现有政策性住房供应方式选择的不足和问题点。最后立足于我国特有的住房问题,提出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政策的具体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与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总结国外住房保障体系演变及启示的基础上,厘定我国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演进逻辑,基于住房保障需求、保障性住房供给及住房保障政策维度反思当前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动态可支付的住房保障发展框架,为实现全体国民"住有所居"与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两限房政策从"支持自住需求"出发,解决了购房群体中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将住房保障体系的最高一级也构筑完成  相似文献   

5.
如何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难题。新加坡建立了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公共住房制度,为世人所瞩目。然而,新加坡成功的住房政策能否移植到正处于转型期且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中国?如果可以,能在多大程度上移植?首先,基于分析新加坡住房政策取得的成绩,通过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尺度分析其政策环境的可移植性以评价其住房政策的可移植性。然后,从管治结构、金融政策、土地征用政策三个方面来讨论"政策引进"城市——广州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移植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认为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将实现全民"居者有其屋"作为首要目标,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城市国家的独特产物;政策的成功归因于建屋发展局的独特管治结构、中央公积金机制的有效运作以及土地征用法强有力的落实等的共同作用。由于政策目标和政策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只能部分移植到广州。  相似文献   

6.
城乡统筹视野下农村宅基地与住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宅基地制度影响下的农村住房产权与住宅资源,剖析"空心村"、"城中村"、"小产权房"等当前农村住房资源配置的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城乡二元住房制度的对比分析,从城乡统筹的视野提出农村住宅相关制度变革的需求与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城乡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建立完善的城乡住房制度和保障制度,促进城乡资产的高效配置;建立完善的城乡户籍制度,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租购并举"是房地产长效调控的政策之一,其关键是要处理好住房消费和投资、房地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微观角度,将居民按照现阶段是否有购房需求分为两个群体,并分别归属于住房租赁市场和住房买卖市场,研究政府政策影响下不同群体的租购决策。宏观角度,考虑到住房租赁市场和买卖市场之间的人群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构建住房制度评价体系,研究两个市场的关联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以便政府更好地通过制定政策的手段来调控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8.
新西兰从1905年开始推行公共住房,目前已经形成了实物补贴与货币补贴双轨并行的住房保障制度——通过有效衔接的“住房连续体”保障体系、精细化管理的公共住房登记册制度,实现公共住房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动态匹配。本文基于此并通过回顾新西兰公共住房的政策演变历程,提炼出对新西兰公共住房政策中与家庭发展周期相匹配的实物补贴、与家庭经济状况相关的货币补贴、以需定供的规划目标定位定量方法,以期在完善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补贴政策、制度体系、规划方法等方面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保障房分配作为住房供应中的重要环节,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在英国,基于社会经济体制和住房政策转变的广泛背景,有关社会住房分配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已相当丰富,值得借鉴。本文梳理了英国社会住房角色变迁的背景,探讨其分配模式及其影响。英国社会住房大体经历了从"为工人阶级提供体面住房"到"为社会大众提供住房"再到"为穷人提供住房"的转变,呈现出剩余化特征。与之相对应,社会住房的分配模式也经历了从早期地方政府主导下"基于应得的分配",到国家干预下"基于需求的分配",再到市场化背景下"基于选择的出租"的转变。社会住房分配模式的变迁契合了英国保障房体系改革的市场化导向,但其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其弊端。  相似文献   

10.
陈瑛 《城乡建设》2007,(6):65-67
发展经济适用住房是我国为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而制定的主要住房政策.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明确了经济适用住房的重要地位和任务,即"国家在推迟、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同时,为增加住房有效供应,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使经济适用住房以其较低的价位,适应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力,受到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王明贵  张莉若 《钢结构》2001,16(6):22-24
钢结构住宅是符合我国推行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形式 ,有利于建筑行业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程质量的改善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但钢结构住宅产业现代化又是一个涉及众多行业发展水平的庞大系统工程 ,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当前在政策、科研和市场等方面共同配合下 ,我国钢结构住宅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含义和住宅产业的国内外发展动向,以及我国发展钢结构住宅应注意的若干关键问题。文中指出,钢结构住宅是符合我国推行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建筑行业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程质量的改善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但钢结构住宅产业现代化又是一个涉及众多行业发展水平的庞大系统工程,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当前在政策,科研和市场等方面共同配合下,我国钢结构住宅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菊芬 《住宅科技》2011,31(10):46-50
文章首先引用经典理论,认为不同收入阶层、城市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到空间资源的分配;然后分析住房需求和供给市场对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经济收入的分化导致当前城市社会出现了多样的收入阶层和消费群体;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旧城更新以及新区建设都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住房需求的增长。在住房供给方面,地方政府、房产商以及商业银行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住房供给的利益分配中,其中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获取丰厚的财政收入,是趋利性住房供应制度的实施者;房产商作为住房开发的主体,是物质居住空间的塑造者;商业银行通过对房产商及个人提供贷款而间接作用于居住空间,是需求方和供给方的资金纽带,客观上推动社会空间居住分异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4.
    
In December 2000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Dutch Housing Memorandum Whatpeople want, where people live was published, covering the period2000–2010. An increasing prosperity is expected, in combinationwith an increasing individualization, emancipation and multiculturalprofile of society. More individual freedom of choice for the citizen isthe point of departure in the new Housing Memorandum. Although thispolicy message is clear and attractive, the Memorandum leaves the readerpuzzled. In this contribution, three dilemmas are highlighted: Does thecitizen really choose or is it the State which makes the choices, inparticular between buying or renting? Are housing associations able toserve a differentiated mix of tenants, or will the residents of socialhousing become marginalized? What will be the place of the municipalityand the State: on the sidelines of the new housing policy, or in thecentre? The Housing Memorandum seems to be a direct attack on thehousing associ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Memorandum may just be apaper tiger, challenging the housing associations to show that they canreally meet the citizens' needs and demands for more quality andvariety.  相似文献   

15.
香港公屋本质,公屋设计和居住实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香港在不同时期的公屋政策,公屋设计及居住实态。  相似文献   

16.
“商改租”政策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扩大租赁住房供给来源,也为我国商办市场去库存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但目前“商改租”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针对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从法律与政策、市场、企业和存量商办房自身4个方面,系统归纳出影响企业参与意愿的26个因素。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了影响因素间的6级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明确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作用路径,找出了影响企业参与意愿的10个根源性因素。并针对法律与政策、政府激励措施、商办与住房租赁市场需求、改造市场经验、存量状况与满足转化条件程度等根源性影响因素,提出“商改租”工作推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庆林 《城市规划》2012,(2):37-42,65
供不应求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我国城镇住房供需平衡逆转的时间点,可能与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时间点重合。届时房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剧增,将给我国金融系统稳定乃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编制住房建设规划,科学判断未来一段时期城镇住房供求关系,有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我国住房建设规划工作现在处于起步摸索期,要尽快启动全国及省区级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细化住房政策目标;要科学预测住房需求,合理确定住房建设目标;要编制存量住房改造规划,重视发挥现有资源作用;要优化住房建设空间布局,平衡地区间供需,并方便各阶层群众生产和生活;要妥善处理保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发展小户型住房的有关政策;要充分发挥房产税作用,降低房屋空置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政府对住房市场宏观调控采取政策的执行效果,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住房市场宏观调控中的金融、房贷和土地政策进行分析。在梳理总结各类政策的基础上,分析政策出台规律、政策实施效果以及造成市场现状的根源及深层次原因。结合政策特点和问题根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改善住房市场调控现状,建立住房市场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the failure of fair housing policy to desegregate public housing in the USA. The article reviews major federal actions toward public housing segregation, as well as broader public housing segregation patterns and trends in the USA. It then draws on a variety of archival sources to present an in-depth case study of public housing segregation and desegregation in Louisville, Kentucky. Unlike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subje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public housing tenancy policies and changes in racial occupancy across Louisville's housing projects spanning the last 50 years. The article argues for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on local-scale policy implementation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fair housing policy, and it draws from its investigation of Louisville some conclusions about the inability of fair housing policy in the USA to realize its stated objectives.  相似文献   

20.
In many cities, people with jobs essential to daily urban life—bus drivers, teachers, police, nurses and the like—cannot afford housing in proximity to their work. Municipal efforts to counter such job–housing imbalances include targeting such workers specifically or moderate-income households, more broadly, for housing suppor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and assesses housing policy for modest-income workers in two cities, Chicago and London. Based on review of documents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each city’s policy context, aims, means and outcomes are analyzed. Effective strategies include working with public, private and third-sector partners to find upstream cost-effective solutions, increasing shared equity/ownership products and developing mechanisms to ensure long-term affordability of workforce housing. While each city’s policies reflect local conditions, they also are indicative of broad trends in intermediate housing policy: an increase in stakeholders involved in programme administration and delivery, a continued focus on homeownership, rising income thresholds for eligibility and a shift away from targeting employment se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