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系列Cao.7Sro.18-1.5x(WO4)0.5(MoO4)0.5:0.08Eu^3+,xTb^3+红色荧光粉,对其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表征.确定荧光粉的合成条件,同时研究共激活剂Tb^3+和助熔剂H3BO3对荧光粉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焙烧2h荧光粉发光性能较好,共激活剂Tb^3+和助熔剂H,BO,较明显增大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所制备的荧光粉均可以被近紫外光(395nm)和蓝光(465nm)有效激发,发射峰位于616nm(Eu^3+的5D0→7F2跃迁).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系列Cao.7Sro.18-1.5x(WO4)0.5(MoO4)0.5:0.08Eu^3+,xTb^3+红色荧光粉,对其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表征.确定荧光粉的合成条件,同时研究共激活剂Tb^3+和助熔剂H3BO3对荧光粉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焙烧2h荧光粉发光性能较好,共激活剂Tb^3+和助熔剂H,BO,较明显增大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所制备的荧光粉均可以被近紫外光(395nm)和蓝光(465nm)有效激发,发射峰位于616nm(Eu^3+的5D0→7F2跃迁).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得了稀土Eu^3+、Tb^3+掺杂的CaWO4三原色荧光粉体,利用XRD表征产物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由于Eu^3+、Tb^3+离子半径与Ca^2+大小相当,稀土掺杂CaWO4的晶体结构并未引起其晶体结构的较大变化。荧光光谱仪测定样品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纯CaWO4产生430nm波长蓝光,CaWO4:Tb^3+产生543nm波长绿光,而CaWO4:Eu^3+则产生616nm波长红光。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扩散方法,获得了Eu^3 、Tb^3 单掺杂和Eu^3 /Tb^3 双掺杂于过渡金属Zn4B6O13基质中的系列荧光材料,并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光谱行为,其中Eu^3 位于610nm的强发射是来自^5D0→^7F2的跃迁;Tb^3 位于541nm的强发射是来自^5D4→^7F5的跃迁;Eu^3 /Tb^3 双掺杂时主要发射峰位于625nm处.通过光谱分析证明了在基质中存在Tb^3 →Eu^3 的能量传递,且Tb^3 是Eu^3 的良好的敏化剂.本文同时还讨论了温度、稀土离子浓度对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Y(P,V)O4:Eu3+荧光粉。通过综合热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前驱体进行水热处理能使YPO4:Eu^3+和YVO4:Eu^3+更好地固溶,提高了其结晶性能和发光性能.制备的样品呈分散性好的球形颗粒,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μm.对前驱体的水热处理提高了Y(P,V)O4: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用固相反应法在Al2O3-B2O3体系中合成基质Al18B4O33,对不同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所得基质样品用XRD进行物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1100℃左右样品中有大量Al18B4O33生成,并首次用固相反应法合成荧光粉Al18B4O33:Eu^3 ,用扫描电镜对基质和荧光粉进行了形貌分析,Al18B4O33:Eu^3 的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荧光光谱的最强发射峰为618.2nm,此外,还发射591.86nm、613.39nm、698.11nm、703nm的可见光,Al18B4O33:Eu^3 是一种发光强度较高的红色荧光粉,并对该荧光粉的发光机理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SiO3Cl2:Eu^3+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在Ca2SiO3Cl2:Eu^(3+)体系中观察到Eu^3+的特征发射谱线,发射光谱有5个主要荧光发射峰,峰值波长分别为583 nm,598 nm,620 nm,658 nm和692 nm,分别对应^5D0~^7F0,^5D_0~^7F1,^5D_0~^7F_2,^5D0~^7F3和^5D0~^7F4的跃迁是典型的Eu^3跃迁.进一步研究了发光强度随Eu^3+浓度的变化规律,没有发现明显的浓度淬灭现象.采用Li^+作为电荷补偿剂和共激活剂可以大幅度提高发光强度.实验结果表明,Ca2SiO3Cl2:Eu^3+是一种适用于UVLED激发的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8.
采用燃烧法合成红色荧光粉CaO:Eu^3+,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径分析仪和荧光光谱(PL—PLE)等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形貌、粒度以及煅烧温度和Eu^3+离子掺杂量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Eu^3+作为发光中心占据了Ca^2+离子的位置,但未改变基质CaO的立方晶型结构;样品颗粒基本上为球形结构,其平均粒径在0.4~3.0μm;Eu^3+离子在晶格中处于两种不同的格位,即立方体心和正交体心,随着煅烧温度和Eu^3+离子掺杂量的提高,样品的最大发射峰由592nm(5D0→7F1)向614nm(5D0→7F2)红移,这是由于立方/正交体心的比例减少以及Eu^3+离子的对称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炭热还原气氛中用(NH4)3PO4.3H2O辅助还原合成了Sr3Al2O6:Eu^2+白色荧光材料。该荧光材料的主晶相为Sr3Al2O6:Eu^2+,当磷加入量为10%时,在250 nm紫外光激发下可以在380-650nm范围内发出连续的明亮的荧光。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扩散法合成了由Eu^3 和Mn^2 双掺杂以BaLaB9O16为基质的荧光粉。X射线衍射和红处光谱分析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得到的单相产物,晶态样品(Ba0.95Mn0.05La0.93Eu0.07)B9O16与LaBO3和H3BO3的IR振动频率很吻合,其中B9O16为平面三解形结构。分析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Stokes位移为7.03kk,在弱还原气氛下样品中部分Eu^3 被还原为Eu^2 ,Eu^3 →Mn^2 有敏化作用。用扫描电镜测得荧光粉的平均粒度为3.1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