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对矿山公园进行旅游开发是保护矿业遗迹、促进矿山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客观、科学地对矿山公园旅游开发价值进行评价是其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将层次分析与专家问卷调查法相结合,构建了矿山公园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4个层次、33个评价因子构成,其中矿山公园资源禀赋是决定矿山公园价值大小的主导因素,游憩价值和矿业遗迹是矿山公园资源禀赋的关键因素;旅游开发条件在矿山公园旅游开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政府支持力、可进入性和客源市场条件是影响旅游开发条件中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萍乡安源国家矿山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专家赋分法得出的评价总分为84分;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的情况相契合,这验证了本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因煤而兴的城市承载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同时,城市也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围绕"煤文化",延续城市的文脉、放大城市的文化功能。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对矿业遗迹和工业遗产保护性更新利用,通过建设矿山公园等方式,发挥煤矿工业遗产旅游价值品牌效应,促进资源型矿业城市的转型升级。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扎赉诺尔城区内矿业遗迹类型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论述。对扎赉诺尔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和总体设计,旨在为煤城矿业遗迹的保护和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煤炭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及其价值,以北京门头沟区煤炭企业为例,分析了北京门头沟区煤炭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现状及原因,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研究了北京门头沟区煤炭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策略,为当地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煤炭工业实现从灰色到绿色、从地下到地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解决矿山环境问题、促进枯竭型矿山经济转型,确保不可再生的矿业遗迹资源得到保护和永久的有效利用,对关闭矿山发展矿业旅游是重要的路径之一。总结了我国开发矿业旅游的6种模式,分析了我国在发展矿业旅游方面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6个方面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矿业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10条建议,供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丁新军 《中国矿业》2021,30(6):74-81
我国大量矿业城镇已经或即将进入资源枯竭期,遗产保护和适应性利用成为重要现实课题。矿业城镇遗产兼具矿业遗产与城镇遗产双重属性,已成为国际遗产领域实践的遗产保护类型,而国内外研究焦点集中在了城镇范围内的矿业单体遗迹和遗产群的保护利用,对矿业城镇遗产基础研究不足。本文结合世界遗产中心有关文献与国际遗产保护实践,通过解读与评析国内外以往有关研究,分析矿业城镇遗产的概念、属性、类型与特征。研究发现:矿业城镇遗产是体现矿业与城镇互动关系,由矿业遗产与城镇遗产复合而成,且有自身属性特征的概念,具有聚焦城镇对象、具有关键遗产要素、体现要素系统关联和见证典型城镇特征的属性特征,可以根据形成时间与居住现状、遗产空间位置与形态、矿业发展与聚落关系等划分细分类型,具有时间跨度大、空间形态多样、重视城镇成因、遗产内容构成复杂以及价值阐释多元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采矿技术》2006,6(3):575-575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和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签约设立江西九江金鸡窝矿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潜在经济价值达200多亿元的江西九江县金鸡窝银铜矿。根据计划,金鸡窝银铜矿预计于2008年建成投产,其中中国黄金集团、江铜集团各占42.5%的股权,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地质大队以探矿权价款参与合作,获得15%的股权。  相似文献   

7.
矿业遗迹保护的顺利进行是以科学的风险评价为保障的,而对风险进行适当、准确地描述和表达是保证风险评价科学性的基础和理论前提。风险的概念与项目的成功标准息息相关,本文对矿业遗迹的价值及利益相关者的预期效益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风险的基本内涵,从矿业遗迹资源多重价值和矿业遗迹保护项目效益函数分析入手,讨论矿业遗迹保护风险的内涵,明确矿业遗产保护风险内涵的二元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矿业遗迹保护风险的确切定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将城市中工业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并为游客提供了体验城市深层文化的平台,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外部投资,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文章在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现实条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游客心理活动的透视,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原则,即突出怀旧情怀、把握地方文脉、复原工业遗产和增加挑战功能。同时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策略:资金扶持,政策保障;摸清家底,整合资源;吸引公众,社会参与;创意开发,引导体验。  相似文献   

9.
矿业遗迹保护风险内涵的二元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遗迹保护的顺利进行是以科学的风险评价为保障的,而对风险进行适当、准确地描述和表达是保证风险评价科学性的基础和理论前提。风险的概念与项目的成功标准息息相关,本文对矿业遗迹的价值及利益相关者的预期效益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风险的基本内涵,从矿业遗迹资源"多重价值"和矿业遗迹保护项目效益函数分析入手,讨论矿业遗迹保护风险的内涵,明确矿业遗产保护风险内涵的二元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矿业遗迹保护风险的确切定义。  相似文献   

10.
矿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当前矿业开发关注的热点之一,以往研究忽略了矿业遗产的地域性及其与地方之间的发展关联。以贵州务川汞矿为例,从地方理论的视角出发,重新认识务川汞矿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认为务川汞矿既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又有独特的丹砂文化的地方性,当地居民具有强烈的地方认同,原矿区职工与家属有强烈的地方记忆。针对性地提出了矿区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制定旅游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以实现当地矿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很多困难,通过工业遗产旅游来促进城市的转型与复兴,为这些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从旅游认知的重新调整、资源内涵的深度挖掘、产品市场的准确把握3个方面,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理念。在此基础上,以湖北省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提出重塑旅游形象与活化旅游资源是黄石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重塑旅游形象是黄石改变过去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旅游资源的活化则是黄石解决资源匮乏的关键,并提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路径:激活棕地资源,改变传统旅游认知;采用大遗址开发模式,挖掘矿冶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找准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2.
京西古村落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川底下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村落是文化遗产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人类智慧和自然环境的结晶,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京西门头沟地区分布着30余座古村落。目前,大多数古村落已经或即将进行旅游开发。本文以川底下村为例,在评述其遗产资源的基础上,指出其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川底下村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具有丰富的矿业资源,资源开发历史久远,随着矿业开采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踪迹与采矿活动相关的实物越来越多,矿业遗迹保护逐渐成为了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在阐述矿业遗迹内涵及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对陕西省重要地质遗迹名录和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进行梳理划分,将陕西省矿业遗迹资源划分出20处,并在空间上确定遗迹分布位置。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陕西省矿业遗迹保护的现状是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建设等。分析矿业遗迹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矿业遗迹的理论和评价标准研究较为薄弱、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足且保护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理论、政策与标准研究、健全法规与管理条例、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加大宣传力度与保护方式,为进一步推动陕西省矿业遗迹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友明 《资源与产业》2012,14(4):101-107
城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其进行合理评价则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础工程。以城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在大量文献研究和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了由旅游资源条件、城市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管理调控条件等4大子系统和29项评价因子组成的城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对苏南五市城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苏南五市城市旅游资源都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为苏南五市可持续利用城市旅游资源提供有益参考,也为城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和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磊  郑岩 《资源与产业》2015,17(5):14-21
在国务院出台关于资源型城市和促进旅游业发展两项重要政策的背景下,在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旅游发展的研究历程,并完成研究阶段划分。对国内外研究进展 进行综述发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旅游、工业遗产旅游和工业生产旅游;国内研究已进入深入阶段,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国内外对比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个案研究、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评价体系研究和发展模式研究。基于以上综述,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进展,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张芹 《煤炭技术》2013,32(3):199-201
随着现代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煤矿矿区作为近代工业生产缩影逐渐被旅游资源开发者所重视。在阐述煤矿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唐山矿工业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方案,为今后的煤矿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及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青海省海西州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对2007年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7年海西州人均生态足迹为2.652,略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3.826,生态略有盈余。同时提出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政策建议:1)要增加投入建立生态保护资金渠道。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建立固定的生态保护资金渠道,对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必须坚持由开发单位或个人投资重建和恢复;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建立以资源开发补偿、流域补偿、遗传资源惠益共享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2)加强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分区的作用;维护森林的生态功能;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3)建立一批试点示范工程,分步推进。要组织实施一批生态家园富民示范区,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巴林喇嘛山具有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将喇嘛山地质遗迹资源分为地质构造、风景地貌和环境地质现象三大类。针对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的特点对地质遗迹资源分别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认为其具有独特性、较高的科学价值以及美学价值。最后,对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开发提出了建设自治区级地质公园,以地质遗迹资源为基础开发并提高旅游价值,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知名度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本文简要介绍了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况,分析了泰安市及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现状,阐述了其以前寒武纪地质,新构造与地貌景观以及地质遗迹与文化遗存的完美结合体为主的地质遗迹与景观特色,最后提出了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旅游体系,这对于泰安市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空区时空分布复杂、地压显现严重是制约赣南钨矿残矿资源回收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为解决赣南地区钨矿残矿资源回收的难题,基于“协同开采”理念,兼顾资源开采与隐患处理,提出了针对赣南地区 钨矿的采空区探测-微震实时监测-残矿协同回采(探-监-采)的协同开采关键技术方案,并结合赣南某典型钨矿开展了工程案例分析。研究表明:针对31132矿块空区复杂的时空分布特征,以三维精细探测技术为基 础精细化构建了整体地质模型和采空区模型,精确得到残矿形态与残矿量,矿量估算误差小于10%,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对顶柱、底柱和间柱因地制宜制定了回采方案;残矿回采过程中建立了IMS微震监测系统,对31132 矿块采场的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实时监测和预警,并协同应用空区封闭、胶结充填等方法处理空区,实现了空区隐患处理与残矿资源回收的有机统一,完成了31132采场顶柱残矿全部回收,并为间柱回采创造了条件。 研究结果可为赣南地区钨矿残矿资源安全、高效、协同开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