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针对高产尘强度采煤工作面采煤机逆风割煤时的粉尘危害特点,以王家岭煤矿20106综采工作面为试验对象,遵循"先抑、后控、再降"的粉尘治理思路,采用采煤机高效喷雾抑尘、采煤机喷雾控降尘,以及采煤机下风侧浮游粉尘治理技术对粉尘进行综合治理,在快速湿润采煤机滚筒及垮落区域破碎煤体的同时,将含尘气流引至人行道一侧进行高效沉降,最终使逆风割煤时采煤机司机位置及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98. 3%、97. 6%,取得显著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桐 《煤矿机械》2019,(9):110-112
以某煤矿S12003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研究分析采煤机上风侧滚筒截煤时,机身段附近的风速和粉尘分布特点,并对采煤机机载式喷雾控降尘装置进行优化设计,最终使采煤机截煤时采煤机司机处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92.8%和86.3%,取得了显著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神角煤业2105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展开关于综采面粉尘运移规律和架间降尘参数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机逆风和顺风割煤时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基本一致,距离滚筒截割部10~15m的下风侧粉尘浓度达到最大(即采煤机司机处),工作面原有降尘措施开启后,降尘效率在移架处最高,可达80.9%,采用遗传算法对架间喷雾降尘参数优化后,整体降尘率均达到了9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瓦斯综放工作面采煤机粉尘治理问题,结合新景矿80201综放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实验室试验、工业性试验等几个阶段,对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及高压喷雾降尘工艺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该技术后,采煤机顺风割煤时,在煤机中部及其下风侧10 m处降尘效率分别达到87.4%,89.5%,采煤机逆风割煤时,跟机测得煤机中部及其下风侧10 m处降尘效率分别达到88.7%,89.9%,降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生产效率高、产能大,粉尘污染问题严重。为解决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现有喷雾降尘措施效果不佳的问题,以红柳林煤矿242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分析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割煤产尘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高压喷雾降尘工艺参数优化,重点开展了采煤机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尘源跟踪喷雾降尘技术的应用研究,解决了喷嘴堵塞、喷雾量不足、喷雾射程短、覆盖面积小的问题,实现了滚筒割煤过程中尘源处的立体覆盖式喷雾。应用结果表明:采煤机司机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从1 362.4、289.1 mg/m~3降低到97.4、31.7 mg/m~3,降尘效率分别为92.85%、89.02%;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从456.8、97.3 mg/m~3降低到45.1、9.7 mg/m~3,降尘效率分别为90.13%、89.76%。工作面作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截煤、液压支架降柱移架产尘污染严重的问题,以青龙寺煤矿5-20109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两大尘源共同作用时呼吸性粉尘的扩散规律,并结合现场实测对人员作业区域的粉尘进行了溯源分析,提出了一种滚筒喷雾密闭+跟踪喷雾隔离+机载喷雾引射除尘+支架喷雾侧吸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煤机司机及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的呼吸性粉尘浓度降尘效率可达到91.12%以上,液压支架降柱移架下风侧5 m处和回风巷端头15 m处的呼吸性粉尘浓度降尘效率可分别达到85.75%和90.63%,综采工作面的作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阳煤集团三矿K8203综放工作面生产及粉尘防治现状,测试分析了采煤机附近人行道上风速分布规律,研究了采煤机割煤产尘特点及顺风、逆风割煤时粉尘运移规律,确定了综放工作面粉尘防治的重点区域及治理方法,优化了采煤机高压外喷雾和尘源跟踪喷雾降尘系统,形成了三维立体式控降尘系统,优化后采煤机司机及机尾10m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均达90%以上,降尘效果明显,有效地解决了工作面粉尘问题。  相似文献   

8.
韩院生 《煤》2021,30(3):9-11
为了研究W型通风综采工作面生产期间粉尘分布的规律,对生产时工作面分段进行粉尘浓度测定,了解粉尘分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机顺风割煤与逆风割煤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相似,逆风割煤时的粉尘浓度较大;移架时粉尘浓度从支架上风侧开始至下风侧浓度迅速增大到最高,然后很快降低,在尘源下风侧5 m左右粉尘浓度达到最大,移架尘源下风侧10 m处粉尘浓度急剧下降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急倾斜综放工作面割煤、移架、放煤等不同工序作业时粉尘浓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获取合理的通风除尘设计参数,基于气固两相耦合模型,以急倾斜综放工作面割煤、移架、放煤三大尘源的粉尘运动为研究对象,根据干粉粒度仪的测定结果设定各尘源参数,运用Fluent对各尘源的产尘浓度分布规律和工作面三维空间风速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的粉尘浓度相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倾角大的工作面粉尘顺风飘移的距离比缓倾斜工作面更远;模拟结果表明在通风除尘设计中,最优排尘风速以2.6 m/s左右最为合适,采煤机司机处粉尘浓度约650 mg/m3,采煤机下风侧20 m粉尘浓度降至300 mg/m3以内;在液压支架安装侧吸式引射喷雾除尘器,并结合放煤板喷嘴喷雾,可明显提高放煤时的降尘率。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12054工作面的回采作业环境,通过Fluent模拟软件进行粉尘运移规律分析,分别得出采煤机在顺风割煤和逆风割煤时粉尘高浓度区域的分布规律,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结合工作面采煤设备特征,设置工作面气水喷雾降尘系统包括滚筒处、滚筒前方和采煤机摇臂与刮板输送机间,并在喷雾系统实施前后分别进行溜槽区域粉尘浓度测试,已验证喷雾降尘效果。结果表明:喷雾系统实施后,工作面顺风割煤和逆风割煤时溜槽的降尘率分别达到60%~80%和40%~70%,降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小纪汗煤矿11219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割煤粉尘浓度,结合综采工作面粉尘参数,通过对粉尘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面风流粉尘分布情况,并采取降尘技术措施。研究表明:在采煤机附近及其下风侧5~20m的位置粉尘浓度达到最大,在8MPa压力下GSCM-1和GSCM-2型喷雾负压降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基于魏家地煤矿松软煤层特点,以东102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为技术手段,研究了综放工作面煤尘运动规律:采煤机割煤时下风向20~30 m范围内的煤尘浓度最大;而移架时煤尘浓度距移架处10~20 m范围内最大;放煤时只有放煤口处煤尘浓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向新永 《山东煤炭科技》2020,(4):109-110,118
以强爆炸性煤尘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浅孔煤层注水、深孔煤层注水、采煤机尘源跟踪系统、采煤机内外喷雾、采煤机高压水射流喷雾等综合防尘技术,有效降低了综采工作面的煤尘浓度,降低了煤尘爆炸危险性,对工作面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某矿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法,得出综放工作面粉尘运动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割煤过程是综放工作面的主要产尘环节.割煤时下风向20 m、移架下风向10 m和放煤下风向5 m为重点防尘地点;割煤时下风向60 m、移架下风向10 m和放煤下风向20 m以后多为难于沉降的呼吸性粉尘,防尘重点应为呼吸性粉尘.  相似文献   

15.
陈芳 《煤炭工程》2020,52(3):76-81
为解决综放工作面粉尘污染问题,文章以王家岭20106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测方法对工作面割煤产尘特性及粉尘浓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尘源跟踪系统为依托、静压喷雾与高压喷雾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形成了一套由多个针对性防尘子系统组合而成的综放面智能联控高效喷雾降尘系统,并对工作面各点产尘进行有效治理。应用表明:经综合治理,采煤机司机及降柱移架作业人员处综合降尘效率达到90%以上,进回两巷粉尘浓度控制在20mg/m左右,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工作面粉尘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煤矿采煤工作面生产时矿尘浓度较大,既容易使现场职工患硅肺病,也容易引发煤尘爆炸,为此,正利煤矿研究应用了采煤机喷雾、支架喷雾、负压诱导除尘、高效降尘剂、工作面自动喷雾、矿尘浓度检测仪器、新型矿用干式矿尘降尘装备等综合防尘技术。实际使用结果表明上述综合防尘技术的应用,使得采煤工作面的矿尘浓度降低了90%以上,防尘效果明显,促进了矿井防尘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邢东矿综采工作面的产尘量越来越大,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了职工的身心健康,矿井安全生产存在重大隐患。通过分析邢东矿综采工作面不同条件下粉尘运动的变化规律和喷雾系统的除尘机理,设计了综采工作面高压喷雾除尘系统。使用该除尘系统后,采煤机割煤时对于整个工作面平均全尘除尘效率达85%以上,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可达75%以上;移架、放顶时平均全尘除尘效率达88%以上,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达77%以上;回风巷水幕下风向5m处,其全尘除尘效率达98%,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达95%。采用高压喷雾除尘系统在邢东矿综采工作面上防治粉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陈芳 《煤炭工程》2022,54(5):74-78
以羊场湾煤矿150201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对采煤机喷雾控尘风流场变化分析,建立了喷雾控尘数学模型,计算得出控尘喷雾角度及喷嘴数量,并结合采煤机结构,设计了适应该类条件的扇形雾幕控尘装置,实现了采煤机滚筒割煤扇形雾幕控尘,可有效解决割煤粉尘扩散污染问题;通过实验室测试及现场应用表明:扇形雾幕控尘装置在喷雾压力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