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学森提出建筑科学大部门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建筑科学大部门也应划分成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和应用技术三个层次,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是对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作者论述了钱学森在建筑科学领域具有开创性的五个理论贡献:一、为建筑科学定位的理论;二、为建筑哲学定位的理论;三、建立园林学的理论;四、建立城市学的理论;五、建设山水城市的理论。作者认为,钱学森这五个理论,是建筑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五大理论课题。研究、深化和完善钱学森这五个理论,对发展我国建筑科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的由来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钱学森是从研究中国园林开始的。他提出了建立城市学的伟大构想。他在山水城市研究方面倾注了最多的精力。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 《华中建筑》2006,24(12):i0008-i0008
……李允禾认为中国建筑精神(即“华夏意匠”)表现在群体之中,没有群体,中国建筑将失去异彩。我很同意,我的“山水城市”就有此意。  相似文献   

5.
作者论述了钱学森在建筑科学领域具有开创性的五个理论贡献:一.为建筑科学定位的理论;二、为建筑哲学定位的理论;三、建立园林学的理论;四、建立城市学的理论;五.建设山水城市的理论。作者认为.钱学森这五个理论.是建筑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五大理论课题。研究.深化和完善钱学森这五个理论.对发展我国建筑科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论述了钱学森在建筑科学领域具有开创性的五个理论贡献:一、为建筑科学定位的理;二,为建筑哲学定位的理论;三、建立园林学的理论;四、建立城市学的理论;五,建设山水城市的理论。作者认为,钱学森这五个理论,是建筑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五大理论课题。研究、深化和完善钱学森这五个理论,对发展我国建筑科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关于建筑科学与建筑哲学的闪光思想,其中他提出的一个概念具有十分新颖的关键意义,并贯穿于他的有关建筑的整体思想之中,这个概念就是钱学森独创性地提出了"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8.
试论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学森在建筑科学领域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5个理论贡献;建筑科学定位的理论;建筑哲学定位的理论;建立园林学的理论;建立城市学的理论;建设山水城市的理论。研究、深化和完善钱学森这5个理论,对发展我国建筑科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霞  赵秋泉 《山西建筑》2006,32(18):12-13
论述了山水城市的理念,并结合各种理念发展演变过程,阐述了山水城市的相对优越性。阐明了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要素,指出只有体现中国文化特性与民族特色的中国山水城市及其建筑,才会有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山水文化与山水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彬 《华中建筑》2000,18(4):34-35
文章以中国历史为“经线”,以儒、道、释多元文化为“纬线”,联系宗教、哲学、美学等领域,论述了中国山水文化的思想轨迹,探讨了中国山水城市建设的发展盛衰,揭示了山水城市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与建筑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世纪城市与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三个方面的“三位一体”,以促进建设事业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是一、确立“建筑科学”新概念,要“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强调下一世纪三者的综合;二、提高“建筑科学”管理水平,要“领导、业主、建筑科学技术人员”三位一体,强调提高领导、业主的建筑科学文化素质;三、落实综合系统持续发展,要“生态平衡、适宜人民、富有文化”三位一体,强调下一世纪要着重解决大多数人需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郭芳 《华中建筑》2007,25(1):13-14
建筑文化是"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的产物.佛教建筑中国化正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交融的成功典范,该文通过展示佛教建筑中国化历程反思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盲目崇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发扬——黄山市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表征,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并作为乡村建筑的代表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新酌历史时期,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黄山市传承与发扬徽派建筑风格,提出了“保徽、建徽、改徽”的构想,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风貌。  相似文献   

14.
罗红安 《安徽建筑》2007,14(4):35-36
文章阐述了城市中古建筑遗产与现代城市之间的矛盾,并对不同的古建筑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不同古建筑遗产类型的保护与利用的合理途径和方法,以期改善当前我国古建筑遗产保护的不合理现状。  相似文献   

15.
医疗建筑改扩建策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琼 《城市建筑》2010,(7):22-24
前期策划是医疗建筑改扩建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性工作,对设计决策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运用以价值为基础的策划方法,分析环境、功能、发展和经济这四大主要价值因素,探索有利于医疗设施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建筑改扩建策划体系。  相似文献   

16.
周榕 《时代建筑》2005,(1):90-97
建筑评论的基础是对建筑师的建筑与超建筑两种言说的解读。柿子林私人会所的设计,偏离了张永和一贯坚持的现代建筑句法学原则,反映出张从现代主义者向后现代主义者的转变,及其追求现代建筑中国性的自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筑作为人类精神安顿的需要出发,指出视知觉和触知觉作为人类精神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心理知觉来源,由此引发了人类时空观和生命观的伟大精神追求,即:基于时空的超视距想象力和基于生命的超触摸想象力的精神追求,从而构成天人合于一心——人类诗性与仁性之心的建筑伦理基础,从而奠定城市文明的根基,并因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差异逐步形成东西方不同的建筑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土地供需矛盾是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中所不能规避的问题,我国丘陵城市众多,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已成为该类城市土地资源用地发展的新思路。因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敏感、开发成本高、分析方法繁琐等原因,低丘缓坡地的规划设计必须因地制宜,寻求正确的规划方法。该文以宜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方案为例,探讨在低丘缓坡地规划中的合理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