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对抗新一代末制导雷达的技术难点,论述了舰载噪声压制干扰和舷外有源诱饵欺骗干扰的原理,分析了舰载有源干扰与舷外有源诱饵的配合使用对抗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方法和干扰技术,阐述了弹载雷达接收机的信号处理模型,给出了舰载有源干扰与舷外有源诱饵配合形成两点源干扰的仿真实例,对反舰导弹在整个对抗过程中的性能进行分析,对仿真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舷外有源诱饵干扰作战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电子战争中,舷外有源诱饵干扰是对抗弹载雷达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介绍了舷外有源诱饵的干扰原理,为了证明舷外有源诱饵的有效性,采用主/被动复合制导的反舰导弹进行对抗实验。实验中为了仿真反舰导弹从搜寻目标到跟踪、击中目标这一全过程,建立了作战环境模型和弹载雷达信号处理模型,将仿真结果输入仿真评估模型对反舰导弹在整个对抗过程中的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弹载雷达采用主/被动复合制导的情况下,舷外有源诱饵依然能很好地对反舰导弹导引头进行欺骗。  相似文献   

3.
舰载舷外有源雷达诱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海战场中,舰艇面临严重的反舰导弹威胁,舷外有源雷达诱饵是末段对抗的有效手段。介绍了舰载舷外诱饵发展情况,提出了舰载舷外有源雷达诱饵的发展构想、使用流程和初步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4.
《现代电子技术》2015,(23):16-19
舷外有源雷达诱饵通过与舰船形成双目标非相干干扰,对单脉冲末制导雷达的角跟踪系统产生真正的角度欺骗,影响反舰导弹对舰船的可靠跟踪。单脉冲末制导雷达接收机输出信号在一定条件下近似为高斯分布,采用GLRT方法可以对舰船和诱饵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覃艳蓉 《电子世界》2013,(20):186-187
为提高舰载有无源干扰武器的反舰导弹干扰效能,根据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信号处理特点,研发新型舷外有源诱饵系统。作战使用参数直接关系到诱饵体自身和整个系统的作战能力,通过对相关参数分析为诱饵研发和使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舷外雷达有源诱饵的使用方式是和被保护舰艇产生质心效应,要使其产生更好的干扰效果,诱饵转发干扰形成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必须足够大.分析了舷外雷达有源诱饵的使用方式,阐述了对诱饵转发干扰的RCS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舷外有源诱饵防御反舰导弹的建模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反舰导弹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防御反舰导弹电子战方法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目前舰载舷外雷达有源诱饵是对抗现代先进反舰导弹的有效方式,引起各个国家的关注重视。对舷外有源诱饵防御来袭反舰导弹的效果进行了建模计算,给出了舷外有源诱饵的最佳布放角、布放距离以及舰艇发射有源诱饵的时机,对部队建设和部队训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采用干扰源寻的(HOJ)模式对干扰源进行方位跟踪,提高了干扰条件下对目标的方位跟踪能力,使得雷达具备了较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分析了HOJ模式的工作原理,研究了舰载有源设备、舷外有源诱饵和无源箔条干扰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末制导雷达HOJ模式的复合干扰,并对可行性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进行舰载舷外有源诱饵的常规内外场试验方法,提出了利用内外场试验手段进行综合试验鉴定。以舷外有源诱饵干扰成功率指标试验为重点,在干扰效果评估上,主要研究了外场末制导雷达固定站试验的评估准则和数据样本获取方法;通过把干扰成功率试验归结为成败型二项分布参数评估与检验,研究了基于Bayes理论的小子样外场试验方案设计、利用内外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融合和综合分析评定方法。最后给出了方法的算例,经使用分析表明对舷外有源诱饵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影响舰载舷外有源诱饵干扰效果的因素,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舰载舷外有源诱饵干扰效果试验进行了设计,并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速、低空、隐身的反舰导弹是现代海战中作战舰船的重要威胁。反导搜索雷达作为舰船反导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探测、捕获、跟踪、识别来袭导弹、飞机等目标的任务。新世纪以来,随着反舰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必须加快舰载反导搜索雷达的研制,应用先进的雷达技术,消除反舰导弹带来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Spectrum, IEEE》1989,26(3):64-69
The use of the remote Kwajalein atoll as a site for testing of missiles and antiballistic-missile systems is discussed. Major technical renovations of the atoll in preparation for a battery of 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SDI) tests and flights of new missiles are described. Ongoing or planned upgrades include: a complete renovation of the launch pad; a 10 GHz phased-array radar capable of focusing narrowly on a distant cluster of incoming reentry vehicles and expanding its field of view to track the vehicles as they come closer and spread out; and a refurbished range-control center. The radars that provide the signature data formally known as the Kiernan Reentry Measurement Site (Krems), is described in detail. Changes in Kwajalein's ICBM testing role are also examined  相似文献   

13.
Future challenges to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ewis  G.N. Postol  T.A. 《Spectrum, IEEE》1997,34(9):60-68
The United States is in the midst of an ambitious effort to build and deploy a wide range of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systems. Proponents of the systems argue that they will be effective against a host of current and postulated threats from ballistic missiles. In reality, success or failure will depend not only on the technology used in defenses, but also on the tactics and technologies used in missile attacks. Resourceful and determined attackers seek to stress a defense beyond its limits. They can do this by altering their weapons' characteristics with tactics or devices known as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maneuvers, decoys, and infrared and radar stealth, which hinder or prevent the defense from identifying or hitting their incoming missiles. The ability of a defense to adapt to and deal with countermeasures is the ultimate test of its combat worthiness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空空导弹发展现状,分析了红外导引系统和雷达导引系统的技术特点。认为雷达导引系统未来面临着隐身飞机和数字射频存储(DRFM)干扰技术的严峻挑战,因此红外空空导弹在空战中的地位将大幅提升。最后预计了红外导引系统在远程化空空导弹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贺冰  苏五星  赵宁 《红外》2007,28(2):28-31
本文首先阐述了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然后根据其弱点和预警机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预警机利用红外烟幕弹进行对抗的方法,最后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这种模型为预警机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夏庆军  张安 《电光与控制》2006,13(3):46-48,53
为电视遥控制导导弹的作战效能评估建立了一种可行方案,提出了用目标杀伤概率和达到指定杀伤概率所需导弹数作为评价电视遥控制导导弹靶场效能指标。引入了等效易损体的概念模拟目标毁伤模型,并用目标毁伤模型来计算电视遥控制导导弹的作战效能,最后对影响电视遥控制导导弹作战效能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导弹隐身技术的现在与将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新型导弹广泛采用各种隐身技术,隐身导弹将是未来导弹的一个发展方向,如何发展隐身导弹已成为各国军方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文章首先讨论了导弹隐身的关联因素,阐述了导弹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展望了导弹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空地电视制导导弹作战使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空地电视制导导弹的作战使用,包括电视跟踪方式和电视导引头作用距离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好地制定使用该种武器的战术,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通过ADC法建立的空地导弹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表明,与高炮相比,地空导弹的拦截是导弹的主要威胁,选择合适的导弹巡航高度,可以明显改善导弹的安全性能,对于提高空地电视制导导弹的作战效能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导弹末制导雷达捕捉目标的原理,提出计算多目标情况下导弹捕捉到目标的概率的一种方法,建立冲淡干扰效果分析的一种模型,最后计算特殊情况下导弹对舰艇的捕捉概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舰载激光武器系统拦截海上来袭导弹是保护舰船的一种有效的反导手段.分析了各国舰载激光武器的概况,叙述了舰载激光武器反导的原理,计算了激光在海面大气传输的透过率和激光破坏导弹所需的能量大小,对舰载激光武器的战术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