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一般,践行能力比较低,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度不高,影响因素复杂。高校应通过完善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注重传统文化与第一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加强网络新媒体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和教育能力等,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服饰文化,有助于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章以传统文化服饰中的民族历史、非遗文化、工匠精神为切入点,提出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路径,即挖掘服饰历史特色、开展非遗服饰体验、开展服饰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观念,在学习中贯穿工匠精神理念,从而进一步塑造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传承中华服饰文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富含思政元素,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资源。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体现。因此,文章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构建服饰文化育人体系,探索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进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剪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让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剪纸文化,还能增强其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基于此,文章概述了剪纸艺术的内容,分析了剪纸艺术在高校传承的必要性,探讨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将剪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和"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加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新媒体建设,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丝绸文化是中华民族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高校将丝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创建中,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思想引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唤醒其民族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是当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流传有"民以食为天"、"治大国,若烹小鲜"等思想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当今社会,受多元文化和价值理念冲击,西餐文化、日韩料理等国外饮食习俗备受大学生推崇,但对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传承和弘扬意识不强,如能将传统饮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来,  相似文献   

9.
李琳 《西部皮革》2023,(4):15-17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经济迎来了蓬勃发展,在此过程中,传统服饰文化被不同程度的忽视。在本土服饰文化中,汉服文化表现的无疑十分出色,其中就融入较多的优秀思想,得到社会与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与研究。为此,高校要结合自身情形将此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如今,高校思政教育整体表现较为滞后,教学内容颇为简单,想要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需运用创新教学模式,对传统服饰文化进行实践,并将其融入至思政课程,从而提升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高技能人才在当今社会供不应求。因此,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成为重中之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适应时代潮流,挖掘新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全能型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的类型和特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新媒体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媒体时代,复杂多变的信息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新时代高校设计类思政教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创新高校设计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其有利于拓宽教育载体、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深化教育效果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重点研究了如何加强新媒体时代设计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如何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意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时代,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思政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面对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的中国传统文化显然可以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构建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现途径进行讨论,以期探索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培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较高的人文素养和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不断被改变,并融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现在社会中,网络被广泛的应用在思想教育中,因此本文以大学生思想教育为对象,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构两个方面探究网络舆情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将信号覆盖于全世界,并广泛介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同时,它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诸多方面,对于他们的思想、心态、观念、认识等产生了深刻的改变。这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而如何提高与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地域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显著的优势,对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升级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立"课程思政"有着重要的资源价值。我们有必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开展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做到地方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中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在新时代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构建的作用,总结了传统服饰文化融合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传统服饰文化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策略,以期通过总结传统服饰文化作用机理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自信观念。  相似文献   

17.
新科技革命促进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入社会各个层面,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兴起,宣告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具备强大传播功能的新媒体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其"双刃剑"效应亦日益凸显。新媒体发展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情况、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新发展。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应把握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洞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于大学生之心,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8.
贺林 《中国油脂》2021,(1):160-160
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正在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面对新媒体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解释,其中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渗透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是主要内容,这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基于此,《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一书,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新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以全新的视角全面论述和阐释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现实背景、模式构建等内容,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责任意识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提供重要的理论以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传统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为各院校思政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传统服饰文化中所孕育的家国、礼仪、美学观等内容,与思政教育中的爱国主义、个人修养及职业观等不谋而合,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将二者合理融合,有利于发挥传统服饰文化的育人功能。文章主要通过对传统服饰文化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阐述,分析思政视角下传统服饰文化的育人价值和意义,并提出思政视角下如何发挥传统服饰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期充分利用传统服饰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各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判断、为人处世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辅导员工作带来挑战。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本文主要针对辅导员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环境中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等问题,探究新媒体环境带给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和新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