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注入相同蒸汽量的基础上分析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效果时,许多学者忽略了注入总热量对蒸汽吞吐的影 响。在注入总热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分析孤岛油田底水稠油油藏特征,选取研究区3种典型地层参数,即油层厚度分别为2~5,5~8和8 m以上,渗透率分别为500×10-3,1 000×10-3,2 000×10-3 μm2,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30%,35%和40%,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从增油量、加热半径和底水锥进程度3个方面,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建立了强底水和弱底水条件下普通稠油以及特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地层参数的筛选图版,利用该图版可有效分析底水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孤岛油田东区Ng3和中二北Ng5油层适合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孤北1区Ng3油层不适合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相似文献   

2.
潭口稠油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增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于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很多方法,其中蒸汽吞吐是开发稠油油藏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但蒸汽在注入过程中热量损失较严重,同时随着蒸汽吞吐开发稠油油藏的进行,地层能量亏空,蒸汽吞吐效果变差,单一注蒸汽的开采方式已不适用。在分析稠油特点以及蒸汽吞吐的缺点基础上结合氮气绝热性好和压缩性大的优点,进行了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增产试验,通过研究发现该方法对当前稠油开采效果非常明显,能够对稠油油藏的开发起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合哥伦比亚CAP油田B2井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后期采取注氮气改善开发效果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混注比、注氮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速度等参数进行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混注比为40∶1,注氮时机在吞吐的中后期,注氮方式为氮气+蒸汽混注,注氮速度为8 000 m3/d。对第7、8两个周期进行注氮后,周期生产时间明显延长,周期产油量、油汽比等指标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水平井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能够有效改善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特稠油,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模式综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方法利用水平井热采模式.对特、超稠油油藏进行开采。目的改善开发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结果对油层厚度小于5m的特、超稠油油藏不宜采用水平井热采;对油层厚度在5~10m的特稠油油藏或油层厚度大于10m的超稠油油藏,可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对原油粘度大于5×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适用蒸汽吞吐开采;对油层厚度大于20m,原油粘度大于20×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必须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结论对已投入蒸汽吞吐的特稠油油藏,尤其是处于中后期吞吐阶段的区块,应采用蒸汽加氮气泡沫驱及现有在井与水平共组合蒸汽驱模式;对尚未开发的特、超稠油油藏,应采用水平井注蒸汽热采模式及其它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及在大庆稠油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娜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1):118-120,124
随着大庆油田富拉尔基稠油区块蒸汽吞吐周期数的增加,仅用蒸汽进行吞吐的开发效果变差,井间大量剩余油得不到动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实施了注入氮气蒸汽混合体的开发方案,研究了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提高采收率机理,确定了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时氮气比例、氮气注入速度、氮气注入方式等,根据方案优化结果,在研究区块开展了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矿场试验,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注氮气控制稠油油藏底水水锥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对注氮气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成为“十五”期间巨厚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多周期吞吐后控制底水锥进、提高热采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稠油是一种解决能源危机的低品位石油资源,稠油开采属于世界性难题,蒸汽吞吐尤其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的稠油油藏,但目前稠油油藏经高轮次蒸汽吞吐后存在油藏压力降低、储层动用不均匀、汽窜等问题,辅助气体有助于解决吞吐后期出现的此类问题,综述了现阶段氮气、CO2、烟道气、泡沫等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辅助机理、优化注采、创新应用,并剖析了各种辅助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氮气与CO2联合辅助蒸汽吞吐,基于井下蒸汽发生器、井下降黏设备、氮气的有机结合是未来辅助蒸汽吞吐的发展方向,为后续技术储备及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油汽比低,周期含水量高,开采效果差,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已经成为1种提高超稠油开采效果的有效手段。与常规稠油油藏不同,超稠油对于注氮参数以及筛选条件有更严格的限制。模拟研究得知,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不同时期宜采用不同的注氮模式。因该类型油藏对原油黏度、油层厚度、采出程度敏感性较强,从而确定超稠油油藏选井标准。该研究对同类油藏注氮辅助蒸汽吞吐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特稠油油藏注氮气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蒸汽吞吐是特稠油油藏开采的主要方法,但随着吞吐轮次增加,地层能量下降,周期产油减少,开采效果变差。结合新疆九7+8 区地质特征,建立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蒸汽吞吐后期采取注氮气改善吞吐效果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混氮比、注入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速度等注氮参数进行优选。模拟结果表明,注氮气后单井周期产油量平均提高6146.9 t,含水率平均降低15%。注汽过程中注氮气的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超稠油的开发效果,为有效开发此类难动用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应用氮气助排工艺技术提高杜66断块稠油吞吐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杜66断块地质条件及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实施氮气助排技术辅助蒸汽吞吐,以实现扩大蒸汽加热带,改善稠油蒸汽吞吐效果目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氮气助排起到了良好的隔热效果,改善了层间矛盾,提高了油井产能,其广泛应用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XJ研究区浅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充分发挥水平井注汽开发技术的优势,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浅层稠油油藏模型,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以水平井眼位于油层中下部,水平井段长度250~350 m,注汽速度200~250 m3/d,注汽压力5~6 MPa,注入蒸汽干度0.7~0.8,注入蒸汽温度300℃的模式进行开发可获得最优的注汽开采效果。优化结果在研究区浅层稠油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研究区增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红梅 《特种油气藏》2003,10(Z1):92-94
注入油层的湿饱和蒸汽向油层顶部超覆推进以及沿高渗透区域指进一直是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为寻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在充分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研制了汽动式声波发生装置,并就采用声波注汽技术提高稠油油藏均衡动用程度与注入蒸汽的热效率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春风油田排601区块属于浅薄层超稠油油藏,由于油稠、地层非均质以及钻井轨迹的影响,先期开发的北区已出现9个井组、23个井次的热干扰现象,严重影响了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为解决热干扰问题,采取了组合式蒸汽吞吐和氮气泡沫调剖等措施,有效抑制和利用了汽窜,提高了蒸汽热能利用率,改善了油层动用状况,油井的周期产油量和油汽比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蒸汽技术可将油田采出污水作为燃料,且产生的超临界蒸汽具有更高的热晗值,采用该技术开发海上特稠油具有广阔前景,但目前超临界蒸汽开发特稠油的增产机理尚不明确。以渤海油田LD5-2N典型特稠油油藏为例,利用新建立的超临界蒸汽驱实验装置模拟超临界蒸汽开发稠油过程,开展了超临界蒸汽开发特稠油的增产机理研究,分析了超临界条件下原油物性及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超临界蒸汽驱技术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其增产机理主要体现在蒸汽具有更高的热晗值可大幅度降低原油黏度,具有高溶解性可产生近似混相驱的效果,具有高扩散性更容易进入岩心微孔结构。超临界蒸汽驱的驱油效率提高率可达94%;超临界条件下特稠油中的沥青质与胶质组分会发生热裂解反应使原油黏度进一步降低30%左右;岩石会发生溶蚀可增大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渗透率的最大增加幅度可达21.7%。研究成果为海上特稠油油藏采用超临界蒸汽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作为海上稠油热采开发创新技术,已在渤海油田稠油开发中进行了先导性试验,但对其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油藏适用范围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通过理论分析、物理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热流体中各个组分的作用机理以及各组分之间的耦合作用,深入剖析了多元热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同时,利用渤海油田稠油油藏的地层原油粘度、渗透率和非均质性等参数,对比研究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及各自的油藏适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多元热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与单纯蒸汽吞吐相比,增加了扩大热波及半径、提高地层能量及减少热损失等作用,但所携带热焓总量略有下降,因此,更适用于原油粘度相对不高、储层非均质性弱、油层较薄、天然能量较小的稠油油藏。  相似文献   

16.
提高陈家庄南区薄层稠油油藏开采效果的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岚 《钻采工艺》2009,32(4):58-60
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陈家庄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热采防砂有效期短,层薄、净总比低,热损失严重。针对以上问题,采油厂进行了提高薄层稠油热采效果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开展了薄层稠油热采防砂新工艺模式的研究及应用,有效延长了防砂有效期;开展了油溶性降黏剂+CO2+蒸汽的复合吞吐工艺的研究及应用,优化了CO2注入强度以及油溶性降黏剂的注入量和浓度,有效提高了蒸汽在薄层稠油油藏的波及体积,同时也有效补充了地层能量;开展了薄层稠油水平井配套技术的研究,优化了水平井注汽参数,研究应用了均匀注汽管柱,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河南油田高粘度超稠油油藏储量1088.19×104t,目前采用常规的注蒸汽吞吐试采,试采效果很不理想,达不到热采产能要求。通过注氮气隔热、注降粘剂的措施虽然可以提高试采效果,但仍然突破不了产能关,导致超稠油储量难以动用。通过调研国内超稠油油田稠油开采的先进技术,分析适宜河南油田超稠油油藏特征的开采技术,优选了采用高干度、高强度、高速度、辅助氮气、溶剂降粘的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单水平井蒸汽吞吐方式,大井眼(95/8″套管,双油管)开采方式,过热蒸汽技术等,有效提高了超稠油难采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8.
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合理界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为在经济、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地开发超稠油油藏,增加可利用的储量资源。本文应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达9块超稠油的流体组成,粘温关系和油藏渗流特征,以及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建立蒸汽吞吐开采目标优化函数,提出开发超稠油油藏的合理工作制度和技术经济界限,研究认为,在实施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时,应采取注高温,高干度,高强度的蒸汽和短周期,多周次的工作制度,同时在完井方式和注采工艺等方面采取配套措施,才能取得一定的效益,研究结果为该类油藏的热采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井楼零区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藏地质和开采特点出发,分析了河南油田井楼零区试验区蒸汽驱开采特点,对提高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效果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