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解秦山核电基地外围14C的水平分布与规律,本文采用加速器质谱法(AMS)对秦山核电基地外围6.5 km以内的植物样品(苔藓、松针)与食物样品中的14C比活度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苔藓样品的14C比活度范围为223.0~265.6 Bq/kg C(本底为223.8 Bq/kg C),14C比活度随距排放点距离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在距排放源6.5 km处达到了本底水平。与松针相比,苔藓更适合做核设施14C排放的指示植物。苔藓样品的14C比活度分布规律表明,14C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受地形和风向因素的影响。食物样品的14C比活度比参照样品高8.5~13.0 Bq/kg C(大米样品除外),给当地公众带来的附加剂量为0.5 μSv /a。  相似文献   

2.
用碱溶液吸收法分析了2002—2009年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空气和2007—2009年各种环境介质中14C活度浓度及其历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历年来空气中14C活度浓度年平均值范围为38.3 mBq/m3~55.4 mBq/m3。夏家湾、杨柳村空气中14C活度浓度比杭州对照点空气中14C活度浓度略高,但总体保持在同一水平。2004、2005年夏家湾、杨柳村空气中14C活度浓度相对较高,最高值出现在2005年夏家湾采样点,为55.4 mBq/m3。同样,2004、2005年秦山重水堆的14C年气载排放值亦比其他年份高,说明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空气中14C的活度浓度与源项排放有一定的相关性。夏家湾和杨柳村大米和叶菜中14C活度浓度与杭州对照点相比略有增高,但总体保持在同一水平。核电基地周围海域的水生生物(鲻鱼)中14C活度浓度与舟山对照点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秦山核电基地外围14C水平近年来的变化趋势,采用加速器质谱法对基地外围2 km内松树1980—2009年的年轮中α纤维素进行了14C活度分析。测量结果表明:秦山第一核电厂投入运行后树轮中14C水平变化趋势与本底相同;秦山第二核电厂、第三核电厂相继投入运行后,树轮中14C水平呈现偏高趋势,比活度比本底高出2.6~63.4 Bq/kg(C)。其中,2005年树轮中14C活度达到最大,比本底高25.8%;比较分析发现:第三核电厂的14C排放量与树轮中14C活度增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改善第三核电厂的污染物排放管理措施后,树轮中14C活度逐渐降低,到2009年已经接近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对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连续的监督性监测。1992~2004年,基地外围环境水体放射性水平的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基地外围地区陆地环境淡水(饮用水、湖塘水、井水)中总α、总β、^90Sr、^137Cs平均浓度分别为67、157、4.4、0.3mBq/L,^3H为1.4Bq/L,雨水中^3H为2.0Bq/L;正常排放下,基地附近海域水样中^90Sr、^137Cs平均浓度分别为1.4、0.7mBq/L,^3H为I.0Bq/L;第一期核电厂三回路冷却水总β、^90Sr、^137Cs平均浓度分别为2.6、4.1、1.0mBq/L,^3H为2.IBq/L,排放口海水^3H平均浓度为1.4Bq/Lo与运行前本底值和对照点监测值相比,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水体放射性水平在正常波动范围内,基地外围环境陆地淡水和附近海域海水没有受到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5.
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氚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自秦山三期两台70万千瓦重水堆机组运行以来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空气、水体、陆生和水生动植物食品中氚活度浓度的历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秦山三期重水核电机组相继投入运行后,在气载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主导方位,距核电基地8km范围内空气中氚活度浓度逐年升高,浅井水和湖塘水中的氚活度浓度也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陆生食物中组织自由水氚略有增高。随着与秦山三期的距离增加,空气中氚活度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秦山三期排放口的海水氚活度浓度高于附近海域,但在5~7km外的附近海域海水中氚活度浓度为本底水平,低于探测限值(1.3Bq/L)。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中氚水平虽然较本底水平升高,但是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很小,经各种途径摄入的氚产生的年待积有效剂量仅占公众年剂量限值的1%左右。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9年度秦山核电基地外围各居民点及附近海域环境样品中14C活度浓度监测数据,结合秦山核电基地外围农村居民生活及饮食习惯等资料,采用GB 18871—2002推荐的年龄别剂量系数,估算由空气和食物途径所致居民14C的年摄入量和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表明,关键居民组所受到的年待积有效剂量最大值为14.11μSv/a。  相似文献   

7.
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陆生植物放射性水平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1992年,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对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辐射水平进行了连续的监督性监测.1992~2004年,秦山核电基地外围陆生植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137 Cs、90Sr、90Sr、3H平均含量的监测结果分别为:大米,0.12、0.07、0.44 Bq/kg(干重);青菜,0.05、0.28、1.6 Bq/kg(鲜重);萝卜,0.02、0.08、2.6 Bq,kg(鲜重);茶叶,0.51 Bq/kg(干重)、3.7 Bq,kg(干重)、4.7Bq/kg(鲜重);松针,0.12、10.8、4.2 Bq/kg(鲜重).与基地运行前本底值和对照点监测值相比,除2004年松针样品中3H含量外,其它样品中各核素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对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辐射水平进行了连续的监督性监测.1992~2005年,秦山核电基地外围20 km范围内环境陆地土壤、附近海岸潮间带土、湖塘泥、海域海底泥等4种土壤介质中放射性水平的监测结果表明: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平均含量分别为38、32、39和25 Bq/kg(干重);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平均含量分别为3.3、2.4、1.9和1.1 Bq/kg(干重).与基地运行前本底值和对照点监测值相比,土壤介质样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1992~2005年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放射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2年,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对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辐射水平进行了连续的监督性监测。1992~2005年,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和各种介质放射性水平的监测结果如下:在正常运行下,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7辐射剂量率平均为96nGy/h;大气气溶胶总α、总β比活度分别为0.11、0.45mBq/m^3;环境大气中^3H浓度为71.6mBq/m^3,^14CO2浓度为0.30Bq/g(碳);沉降物总β比活度为0.81Bq/m^2d;陆地环境淡水(饮用水、湖塘水、井水)中总α、总β、^90Sr、^137Cs浓度分别为65、151、4.4、0.3mBq/L,^3H为1.0Bq/L,雨水^3H浓度为2.8Bq/L;正常排放下基地附近海域海水样品^90Sr、^137Cs平均浓度分别为5.4、0.7mBq/L,^3H为1.0Bq/L;土壤、湖塘泥、潮间带土、海底泥^137Cs平均比活度分别为3.3、1.9、2.4、1.1Bq/kg(干重);食用植物样品中,大米^90Sr、^137Cs、^3H平均比活度分别为0.06、0.14、0.4Bq/kg,青菜为0.27、0.04、3.1Bq/kg(鲜重),萝卜为0.10、0.03、2.5Bq/kg(鲜重);指示植物样品中,茶叶^90Sr、^137Cs、^3H平均比活度分别为3.4、0.49Bq/kg(干重)和4.6Bq/kg(鲜重),松针分别为9.8、0.10、7.7Bq/kg(鲜重);肉类动物样品中,猪肉^90Sr、^137Cs平均比活度分别为0.06、0.08Bq/kg(鲜重),羊肉为0.11、0.03Bq/kg(鲜重),牛奶为0.03、0.02Bq/k(鲜重),奶粉^137Cs平均比活度为0.18Bq/kg(干重),鲻鱼^90Sr、^137Cs平均比活度分别为0.13、0.05Bq/kg(鲜重)。  相似文献   

10.
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动物性食物样品放射性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对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辐射水平进行了连续的监督性监测.1992~2005年,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动物性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监测结果如下:猪肉中137Cs、90Sr、3H含量分别为0.08、 0.060、 0.7 Bq/kg(鲜重),猪骨为0.05、 0.662、 0.2 Bq/kg(鲜重);羊肉中137Cs、90Sr含量分别为0.03、 0.112 Bq/kg(鲜重),羊骨为0.02、 0.754 Bq/kg(鲜重);牛奶中137Cs、90Sr、3H含量分别为0.019、 0.025、 0.6 Bq/L;奶粉中137Cs含量为0.18 Bq/kg(鲜重);鲻鱼中137Cs、90Sr含量分别为0.05、 0.127 Bq/kg(鲜重),3H含量为1.9 Bq/L;螺蛳中137Cs、90Sr含量分别为0.03、 1.80 Bq/kg(鲜重).与基地运行前本底值和对照点监测值相比,各类动物性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大亚湾核电基地安全运行20年后周围环境空气、雨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和生物样中的14C水平监测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环境介质10 km范围内14C的活度浓度随着离核岛距离增加而减小,距离到约7 km时,14C活度浓度降到环境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12.
林明贵 《辐射防护》2022,42(5):418-424
开展环境空气中(14)^C的监测是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的重要内容。本文给出了宁德核电厂周围环境空气中(14)^C的取样与监测方法,分析了2013—2021年间监测结果变化及趋势,对比分析了运行前辐射本底调查结果、对照点监测结果及国内外其他核电厂的监测结果,并与宁德核电厂气态流出物排放量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分析表明,核电厂周围各监测点位空气中C的比活度均值范围为0.229~0.230 Bq/g(碳),其中距离厂址最近的牛郎岗监测点的结果可能受到核电厂排放的影响。分析了(14)^C比活度的年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牛郎岗监测点外,(14)^C的比活度一般在7—9月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nuclear power plant (NPP), gaseous radioactive effluent discharges into the environment via the stack, and some of them will deposit and accumulate in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3H, 14C and 88Kr/88Rb, 60Co, 131I and 137C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nuclides to analyze their environment accumulation effect. The result reveals the environment accumulation effect of representative nuclide. Accumulative concentrations of most nuclides are less than 0.1 Bq/kg, while those of 3H and 14C are slightly high, which are 2.51 Bq/kg and 2.35 Bq/kg respectively. Accumulative concentration of individual nuclide is still far less than relative criteria in EPR-RSR. Therefore accumulation of these nuclides in the local environment will not affect the land reuse. The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 of aerosols shows a clear cumulative growth trend which is relevant to half-life of nuclides and their migr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media. Based on this study,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prediction of environment accumulation effects of typical nuclide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or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核电厂运行寿期内放射性气载流出物通过烟囱向环境排放,其中部分放射性物质会沉降并在环境中累积。为评估其累积效应,本文选取3H、14C和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88Kr/88Rb、60Co、131I和137Cs作为代表性核素,采用3H、14C平衡模型和气溶胶迁移扩散模型,分析了核电厂运行寿期内各核素的环境累积活度浓度。分析结果表明:代表性核素显示出了环境累积效应,绝大多数代表性核素的环境累积活度浓度远小于0.1 Bq/kg,但3H和14C的环境累积活度浓度略高,分别达2.51 Bq/kg和2.35 Bq/kg;各核素环境累积活度浓度预测结果远低于EPR-RSR给出的相应限值,不会对土地再利用造成影响;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的环境浓度表现出较明显的累积增长趋势,增长趋势与半衰期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相关。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中典型核素的环境累积效应预测和环境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湿法氧化法对核电厂产生的放射性废树脂进行前处理,建立了树脂中3H和14C的测量方法,分析了影响方法回收率的因素,并对国内某核电厂废树脂中的3H和14C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H2O2浓度对方法回收率影响最大,在最优的氧化条件下,方法回收率达96.8%;3H和14C最小可探测比活度分别为41 Bq/g和1.3 Bq/g;14C测量结果与《生物样品中14C的分析方法 氧弹燃烧法》(GB/T 37865-2019)的测量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4C测量精密度为10.2%。对国内某核电厂废树脂进行测量,3H和14C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6 134 ±640) Bq/g和(2 724±147) Bq/g。  相似文献   

16.
采集并分析了深圳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水平。结果表明,海水中226 Ra、232 Th、40 K和137 Cs的活度浓度分别为12.8~42.6Bq/m3(平均值为(24.2±8.6)Bq/m3)、3.2~15.6Bq/m3(平均值为(8.8±3.6)Bq/m3)、529.7~974.1Bq/m3(平均值为(786.4±158.4)Bq/m3)和1.7~3.7Bq/m3(平均值为(2.6±0.7)Bq/m3);沉积物中226 Ra、232 Th、40 K和137 Cs的比活度分别为17.9~35.0Bq/kg(平均值为(26.5±5.4)Bq/kg)、32.9~59.8Bq/kg(平均值为(43.2±9.1)Bq/kg)、326.2~415.3Bq/kg(平均值为(364.2±32.4)Bq/kg)和0.9~3.5Bq/kg(平均值为(1.8±0.8)Bq/kg);海水及沉积物中110 Agm的含量均低于检测限。深圳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水平与我国其它海域相当,未见大亚湾海域海水及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含量异常。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gross β activities in fallou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environment around Qinshan Nuclear Power Plant (NPP) during 1993-2002. The gross β activity of 191 samples collected at five monitoring spots were (0.11~3.64) Bq · m-2 · d-1, with an average of (0.91 ±0.49) Bq · m-2 · d-1. This value was lower than (1.02±0.35) Bq·m-2·d-1 , the average of the samples collected at the reference spot in Hangzhou.It indicated that no obvious rise in the gross β activity level of fallout was observed in ambience of Qinshan NPP.  相似文献   

18.
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放射性水平20年监测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对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放射性水平的20年监督性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 γ 辐射剂量率,气溶胶中总α、总β、40K、137Cs的活度浓度,沉降物中总β日沉降量,空气中14CO2活度浓度,陆地淡水(饮用水、湖塘水、井水)中总α、总β、90Sr、137Cs的活度浓度,土壤中 γ 核素238U、232Th、226Ra、137Cs的比活度,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40K、137Cs、90Sr及14C的比活度,均未发现异常,与对照点监测值和运行前本底调查值相比,属同一水平。空气、雨水、地表水、饮用水、排放口海水和陆生植物样品中3H活度浓度均高于相应对照点监测值,部分介质中3H活度浓度远高于基地运行前相应的本底。说明秦山核电基地20年的运行,特别是秦山三期重水堆运行之后,其外围环境已受到基地流出物中3H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