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华庆地区X油层组自生黏土矿物的类型、分布和产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生黏土矿物以高岭石和绿泥石为主,有少量自生伊利石和伊利石/蒙皂石间层黏土矿物,自生高岭石主要分布在姬塬地区西部的X1小层,自生绿泥石在姬塬-华庆地区各小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西部自生绿泥石的含量都高于东部。自生黏土矿物的产状主要有分散质点式、孔隙衬里式和网状交织式。同时对自生黏土矿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研究区黏土矿物对油田开发的影响,为后期油田的合理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洼油田洼38断块试验区蒸汽驱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洼油田洼38断块试验区经历12a的蒸汽吞吐开发后,已进入蒸汽驱试验阶段,在目前注采条件下,出现油层压力水平较低、油井产油量小、油汽比低等矛盾.在分析洼38断块东三段油层蒸汽驱先导性试验效果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主要注采参数,最大限度地改善其蒸汽驱开发效果.结果表明,注汽速度以100~120t/d为宜;采注比为1.2~1.3,井底蒸汽干度要求在50%以上;合理的注汽压力为7MPa左右,不宜超过9MPa,油井合理井底流压应为1MPa左右.与目前注采参数生产效果相比,应用优化的注采参数进行蒸汽驱生产20a,采出程度将增加5.46%,累积增油量为3.6×104t,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深调浅堵技术在千12块兴隆台油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12块兴隆台油层以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由于原油粘度高、储层物性差、注汽压力高(平均注汽压力15.8MPa)、注汽的高温、高压侵袭、油层的降压开采产生的层间压差等综合作用,引起套管、水泥环、油层之间应力骤变,这种多周期应力骤变使得固井水泥环松动失效形成套管外窜槽,导致底水锥进,顶部兴Ⅰ组水下窜,使油井见水,造成油层采收率低,采出程度仅为4.95%.为有效封堵上覆水层,恢复油井产能,采用深调浅堵工艺技术治理管外窜槽,见到明显增油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兴隆台油层因管外窜槽导致油层水淹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
大港南部油田储层低孔低渗,敏感性强,且地层水矿化度高,造成注水井油田注水压力以年均0.8~1.5 MPa的速度上升,给安全生产造成隐患。通过对南部油田油层岩性、物性、水质等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注水井吸水曲线特征,进行了不同类型油藏针对性的酸化、降压增注工艺的优化,优化工艺实施后注水能力平均提高50%以上,注水压力降低2~10 MPa,取得了明显的降压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升油田高3块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越来越差,基于高3块稠油油藏地质条件和蒸汽吞吐开发生产动态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蒸汽吞吐周期产油量的7个主要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油层厚度、周期数、周期注汽量、注汽压力、注汽温度、注汽干度、焖井时间;运用多元二次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周期产油量与7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单井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加剧了油层纵向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汽驱井组油层存在高渗透带或孔道,注入蒸汽上升,从稠油顶部跨越,会出现越顶现象,造成提早汽窜,注蒸汽驱的波及效率进一步降低。针对此问题,开发了稠油注汽井用高温调剖封窜剂。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高温调副封窜剂HD、HT具有较好的高温成胶性能和强度。现场应用孤东油田的9口井,有效8口,有效率88.9%,累计增油726.8t。  相似文献   

7.
渤海LD油田为中深层厚层块状特稠油油藏,是国内海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原油粘度最大的稠油油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是开发此类油田的有效手段。通过三维物理模拟分析了LD油田SAGD开发的可行性,认为该油田先吞吐降压,再转SAGD的开发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经过3个吞吐轮次,油藏压力由6 MPa降至3 MPa,井间温度升至85℃,达到转SAGD时机。蒸汽吞吐降压阶段采出程度5.75%,SAGD过程中汽腔上升到顶层时采出程度13.5%,汽腔水平扩展阶段结束时采出程度30.5%,至瞬时油汽比降至0.1时采收率达到54.7%。通过数值模拟反演,进行了现场注采参数优化设计,现场瞬时注汽量363.7 m~3/d,采注比1.2以上,吞吐3轮次后转入SAGD生产,注采井间距离6.5 m。  相似文献   

8.
在薄片、X 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基础上,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 油层组砂岩中黏土 矿物的主要类型、赋存方式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6 油层组砂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为绿 泥石、伊利石和混层伊利石/蒙皂石,黏土矿物总量平均为4.55%;自生绿泥石主要以孔隙衬里方式产出, 对深埋藏砂岩的储集空间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伊利石和混层伊利石/蒙皂石主要以孔隙桥接或孔隙充填 方式产出,其大量存在会堵塞孔隙喉道、减小孔喉半径,从而对储层物性产生负面影响;高岭石在华庆地 区长6 油层组砂岩中不发育,是由于高含量杂基导致长6 油层组砂岩在酸性流体出现之前已基本完成压 实作用,且长7 烃源岩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对其影响十分有限,使其缺乏足够的粒间孔隙 和活跃的酸性流体沉淀高岭石。  相似文献   

9.
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的粘土矿物组成随埋深不同而异。粘土矿物的产状有分散质点式、薄膜式和搭桥式三个基本类型。粘土矿物中高岭石和伊利石的含量增多时,油层压裂效果变差,尤其高岭石的影响更为明显。其原因是高岭石的片状集合体易被打碎,随压裂液移动并堵塞孔隙喉道。而蒙脱石-绿泥石在形成的时候和自生石英紧密共生,与颗粒表面有较强的附着力,在压裂过程中不易移动。因而其含量增高时,油层压裂效果有变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砂岩骨架颗粒中岩屑含量高而长石含量极低。自生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其中自生伊利石呈碎屑颗粒包膜、充填于次生粒内溶孔中的网状集合体和充填于粒间的非网状集合体3种方式产出。第一种为早期形成的蒙脱石经伊蒙混层转化而来;第二种由埋藏期钾长石的伊利石化作用形成;第三种由钾长石和早期形成的高岭石在深埋期间通过伊利石化作用形成。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具有双重影响。它能降低储层的渗透率,影响储层质量,但颗粒包膜伊利石可以阻止石英次生加大的形成从而保护原生孔隙,埋藏成岩过程中蒙皂石-伊利石的转化反应以及钾长石和高岭石的伊利石化作用能促进钾长石的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因此,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对于砂岩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因而有利于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