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琳  冯青  汪和平  江丽  潘小勇 《中国陶瓷》2008,44(2):51-53,56
著名的景德镇窑综合了龙窑、阶级窑和葫芦窑的优点,在我国陶瓷窑炉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到景德镇各个古窑炉遗址的实地考察,从炉窑内火焰在窑内的走向上来研究景德镇古代窑炉发展的历史,并据此提出了景德镇窑外形演变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汪和平  陆琳  冯青 《中国陶瓷》2008,44(4):38-41
著名的景德镇窑,在世界的古典陶瓷窑炉中有着显要的地位,本文旨在建立景德镇窑挂窑口处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运用FLUENT对景德镇窑挂窑口的不同高度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拟出来的流场和温度场信息进行结果分析,从而探讨挂窑口高度对烧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窑炉经过了穴窑、馒头窑、龙窑、葫芦窑、阶级窑和蛋形窑等窑炉形制的发展转变,窑炉形制和结构的改进促进了窑炉烧成技术的提高,推动了我国同时期陶瓷的发展进程,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陶瓷艺术面貌.  相似文献   

4.
闻名遐迩的景德镇窑,在世界的古典陶瓷窑炉中有着显要的地位,本文旨在建立含旋流的窑内稳态三维湍流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运用大型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对景德镇柴窑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拟出来的流场和温度场信息进行结果分析,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并由此探讨柴窑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用Visual Basic(简称VB)设计了窑体散热计算程序,通过对不同陶瓷工业窑的窑体砌筑材料方案的探讨,得出了当代陶瓷窑炉典型窑体砌筑方案的窑体散热图,可供窑炉设计人员计算时查询。本文还对各窑体结构进行了成本分析,提出了保证年热损失费用与窑体保温工程投资的年分摊费用之和为最小值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主要窑炉公司出口陶瓷窑炉的现状,列举了中窑所出口窑炉的国家及所生产的陶瓷产品,分析了中窑在中国陶瓷窑炉占领国外市场方面所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瓷都,除了拥有丰富的制瓷水土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工匠们包容并蓄的精神,现代化分工合作模式等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断改进的窑炉技术。本文从景德镇窑炉的演变及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入手,揭示景德镇窑炉的演变对瓷都地位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闻名遐迩的景德镇窑,简称镇窑,在世界的古典陶瓷窑炉中有着显要的地位。本文剖析了镇窑的构造;说明了它的砌筑方法;指出了它在窑炉技术上的某些特点,诸如高大的双曲砖薄壳窑顶、超椭园拱形、套叠式拱环组合结构、无模架鼎足支承的拱环砌结方式、活动支撑的设置以及薄壁烟囱等等;论证了这些特征在技术上的巧妙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陶瓷、电瓷、磨料、耐火材料等工业的不断发展,高温和超高温陶瓷及耐火材料制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因而对窑炉也就越来越要求如何实现高温化。国外的高温窑能达到2000℃多度,我国高温间歇窑早已推广使用,1800℃高温隧道窑国内北京、营口等地也有使用。本文着重从陶瓷高温窑的结构形式、筑炉材料、预热空气、烧窑操作和国外动态等几个方面对陶瓷高温窑炉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景德镇窑柴行是从窑柴棚演变、发展而来的专门经营烧窑燃料——松柴的中介店行。它出现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 8 6 2年~8 7 4年),鼎盛于民国时期,没落于新中国建立初年,历时8 0余载。窑柴行由于存世时间较短,往往被学术界所忽视,研究者甚少。但是,它为景德镇瓷器烧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燃料,极大地促进了晚清、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在近代景德镇陶瓷史上功不可没,地位卓著。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六年年初,在江苏宜兴丁蜀镇附近发现了一处汉代古窑。它的窑腔、窑底、火道等窑体的基本结构比较清楚,窑墙上部还残存约三分之一。这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古代陶窑之一。它的发现不仅对研究宜兴地区陶瓷史,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窑炉史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计量学和陶瓷材料学交叉的方式,探讨了宋代景德镇窑业中窑户与坯户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当时装烧工艺的演变。指出:《陶记》中的"■",是窑户与坯户间制定的满足二者需要且符合官府赋税制度和统一的计量基准,和窑炉中开始计税的区域--"■里"。这种计量方法满足当时社会生产的需要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并一直影响至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窑业赋税制度。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陶瓷》2016,(3):36-36
正5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旅游日,为庆祝这一天,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以"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为主题,精心策划开展了明代葫芦窑开窑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深受好评与肯定。当天上午11点,古窑明代葫芦窑前已围满游客,国家文博研究员、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周荣林  相似文献   

14.
论文应用质性分析方法,通过案例剖析和逻辑实证,研究了景德镇柴薪、窑炉、陶瓷三者构成的文化生态景观,揭示了燃料与热量的转换、窑室与容量的关系、窑型与烧制的联系及其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浅议间歇式燃气窑詹建平于重湛自从九十年代初,间歇式燃气窑在国内面世以后,近几年来,在陶瓷生产领域迅猛发展,几乎遍及各产瓷区及制瓷单位。从一般意义上说,间歇式窑炉能耗比连续式隧道窑大,因此使得间歇窑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但自从节能型间歇式燃气窑这一窑炉...  相似文献   

16.
承载景德镇熊熊燃烧窑火的陶瓷工业窑炉经历了柴窑、煤窑、煤气窑一系列的变迁,而每一次陶瓷工业窑炉的变迁都标志着陶瓷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每一次陶瓷工业窑炉的变迁都对景德镇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60年代,国外液体燃料大量供应,英国首先由煤烧间歇窑炉逐步发展为全马弗油烧隧道窑。70年代后期,天然气供应量猛增,窑炉结构又从传统式重型窑炉发展成为半轻型装配式隧道窑。80年代以来,随着高温纤维耐火材料的问世,新型间歇式轻体窑发展很快,这些窑炉都是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轻油作燃料。因此,新型间歇窑完全有再度兴起之可能。 我国陶瓷窑炉的发展和国外一样,也以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窑炉是古代陶瓷生产的主要设备。磁州窑陶瓷烧成使用的窑炉与我国南方的连续式龙窑不同,它是一种建于平地上的间歇式窑炉,火焰流向呈半倒焰状。固其外形酷似中国北方人民素常食用的面食品——馒头,故被称之为馒头窑。馒头窑的形成经历了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陶瓷窑炉结构与烧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乃章 《陶瓷工程》1999,33(5):48-50
综述了中国传统陶瓷窑炉结构,燃料利用和烧成方法的演变,指出中国传统陶瓷窑是从固定窑床和窑墙而开始出现的,燃料,窑具和装烧方法的不断变革是窑结构改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中国传统陶瓷窑炉结构、燃料利用和烧成方法的演变。指出中国传统陶瓷窑是从固定窑床和窑墙而开始出现的,燃料、窑具和装烧方法的不断变革是窑结构改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