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针对基于事例推理(CBR)方法中相似性度量公式(匹配函数)在故障诊断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事例特征分量距离的分区度量方法,以及局部权系数的神经网络迭代算法,并将其用于K-最近邻算法中,显示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欧氏距离度量向量相似性时忽视向量各特征取值范围的差异性,从而影响学习向量量化( LVQ)算法及其变种的分类精确度。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一种面向特征取值范围的向量相似性度量函数,并基于该度量函数与泛化学习向量量化算法得出一种面向特征数据范围的泛化学习向量量化算法( GLVQ-Range)。使用UCI机器学习库中8组数据对比GLVQ-Range和传统其它LVQ变种算法,验证文中算法的分类准确性更高和运算速度更快。使用视频车型分类数据,验证GLVQ-Range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在文本分类领域中,目前关于特征权重的研究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方面,对于基于文档频率的特征权重算法,其中的文档频率常常忽略特征的词频信息;另一方面,对特征与类别的关系表达不够准确和充分。针对以上两点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词频的类别相关特征权重算法(全称CDF-AICF)。该算法在度量特征权重时,考虑了特征在每个词频下的文档频率。同时,为了准确表达特征与类别的关系,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类别相关文档频率CDF和平均逆类频率AICF,分别用于表示特征对类别的表现力和区分力。最后,通过与其它5个特征权重度量方法相比较,在三个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实验。结果显示,CDF-AICF的分类性能优于其它5种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时间序列的相似性度量是数据挖掘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高维多元时间序列数据一般含有大量的噪声不利于相似性的比较。针对现有的时间序列度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改进的时间序列自底向上融合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离均差的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的夹角余弦算法(Angle Cosine Metric Similarity,ACMS)。ACMS算法将时间序列等价为一个多维度的向量,充分考虑2个向量的方向和大小特征,增强振幅变化的鲁棒性,减少人为干扰,对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和预测具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K近邻作为模式识别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影响其性能的距离度量也得到广泛关注。但传统KNN采用欧氏距离,平等对待所有特征间的差别,不能有效反映数据的内在结构特征。针对此问题,借鉴局部保持投影的基本思想,根据局部保持散度矩阵定义一种距离度量新方法,利用该距离度量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马氏距离的KNN算法。该算法在基于马氏距离分布特征的方式上充分反映每一类数据的内在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KNN和基于马氏距离的KNN相比,该算法表现出更好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行人目标在不同摄像机下外观显著性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及差异矩阵的行人再识别算法。串联融合显著颜色名描述符(SCNCD)和微调的卷积神经网络(FTCNN)特征来描述行人图像,采用K-means算法获取包含典型行人图像的参考集以优化目标与参考身份相对应的重建关系,运用差异矩阵度量(DMMM)算法进行度量学习。在VIPeR和PRID450s行人再识别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行人再识别算法具有良好的匹配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领域适应过程中基于全局分布适配的特征变换造成的类别结构损失和局部特征损失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判别分析和分布差异约束的领域适应方法。构造领域数据分布均值距离度量用于领域间分布适配;构造类散度度量用于保持类别判别结构;基于数据局部分布信息设计不同类型的差异权重,分别用于约束域分布距离度量和类散度度量,实现判别保持和局部保持的联合优化;基于上述度量最优化的特征变换,将源域和目标域数据投影到子空间中实施分类任务。所提出的方法在领域适应过程中不仅能够缩小领域间分布差异,且兼顾类别判别保持和数据局部特征的保持,能有效提升域外数据重用的性能。在28组跨领域分类任务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评价指标上优于已有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快速有效地检测真实网络中的拷贝视频, 针对现有基于顺序度量特征的检测算法存在鲁棒性不足和相似性度量不准确的问题, 提出基于核心区域顺序度量特征和转换距离的视频拷贝检测方法。该方法在统计分析真实网络中拷贝视频特点的基础上, 首先选取拷贝视频中相对稳定的核心区域提取顺序度量特征; 其次提出基于最小转换代价的度量标准, 并设计相应的顺序度量特征快速匹配方法; 最后采用简化的最长匹配子序列算法进行特征序列匹配, 检测查询视频中的拷贝片段。基于真实网络数据和MUSCLE-VCD-2007数据的实验结果显示, 相对于现有基于顺序度量特征的拷贝检测方法, 本方法鲁棒性更强, 检测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二次误差度量的大型网格模型简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网格模型简化算法无法处理尺寸大于内存容量的网格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二次误差度量的大型网格简化算法.在经典二次误差度量(quadric error metric,QEM)算法的基础上,改进算法引入顶点法向量夹角与边长作为权值,以及基于八叉树的模型划分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完成大型网格模型的简化,并且在简化过程中很好地保持了原模型的细节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刘兵  张鸿 《计算机应用》2016,36(2):531-534
针对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中低层视觉特征与用户对图像理解的高层语义不一致以及传统的距离度量方式难以真实反映图像之间相似程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流形排序的图像检索算法。首先,将图像输入CNN,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对图像的监督学习,提取网络中全连接层的图像特征;其次,对图像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用高效流形排序(EMR)算法对查询图像所返回的结果进行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的结果返回最相似的图像。在corel数据集上,深度图像特征比基于场景描述的图像特征的平均查准率(mAP)提高了53.74%,流形排序比余弦距离度量方式的mAP提高了18.34%。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图像检索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场景识别问题中,经典的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大多需要充足的标记样本训练模型,而获取遥感图像的标注费时费力。为解决遥感图像场景识别中标记样本缺乏且不同数据集无法共享标记样本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对抗学习与变分自动编码机的迁移学习网络。方法 利用变分自动编码机(variational auto-encoders,VAE)在源域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分别获得编码器和分类器网络参数,并用源域编码器网络参数初始化目标域编码器。采用对抗学习的思想,引入判别网络,交替训练并更新目标域编码器与判别网络参数,使目标域与源域编码器提取的特征尽量相似,从而实现遥感图像源域到目标域的特征迁移。结果 利用两个遥感场景识别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特征迁移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尝试利用SUN397自然场景数据集与遥感场景间的迁移识别,采用相关性对齐以及均衡分布适应两种迁移学习方法作为对比。两组遥感场景数据集间的实验中,相比于仅利用源域样本训练的网络,经过迁移学习后的网络场景识别精度提升约10%,利用少量目标域标记样本后提升更为明显;与对照实验结果相比,利用少量目标域标记样本时提出方法的识别精度提升均在3%之上,仅利用源域标记样本时提出方法场景识别精度提升了10%~40%;利用自然场景数据集时,方法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场景识别精度。结论 本文提出的对抗迁移学习网络可以在目标域样本缺乏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其他数据集中的样本信息,实现不同场景图像数据集间的特征迁移及场景识别,有效提升遥感图像的场景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场景标签获取的高额成本问题,文中提出结合自集成和对抗学习的域自适应城市场景语义分割方法.对于源域和目标域的较大域间差异问题,采用风格转换的方法将源域数据集合成具有目标域风格的新数据集,作为新的源域数据集,从而有效减少源域与目标域的域间差异.对于目标域的域内差异问题,引入自集成方法,构造教师网络,利用教师网络在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当前的大型数据集,例如ImageNet,以及一些主流的网络模型,如ResNet等能直接高效地应用于正常场景的分类,但在雾天场景下则会出现较大的精度损失。雾天场景复杂多样,大量标注雾天数据成本过高,在现有条件下,高效地利用大量已有场景的标注数据和网络模型完成雾天场景下的分类识别任务至关重要。方法 本文使用了一种低成本的数据增强方法,有效减小图像在像素域上的差异。基于特征多样性和特征对抗的思想,提出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通过提取数据的多尺度特征,增强特征在特征域分布的代表性,利用对抗机制,在多个特征上减少特征域上的分布差异。通过缩小像素域和特征域分布差异,进一步减小领域偏移,提升雾天场景的分类识别精度。结果 在真实的多样性雾天场景数据上,通过消融实验,使用像素域数据增强方法后,带有标签的清晰图像数据在风格上更趋向于带雾图像,总的分类精度提升了8.2%,相比其他的数据增强方法,至少提升了6.3%,同时在特征域上使用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相比其他的网络,准确率至少提升了8.0%。结论 像素域数据增强以及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结合的雾天图像识别方法,综合考虑了像素域和特征域的领域分布差异,结合了多尺度的丰富特征信息,同时使用多对抗来缩小雾天数据的领域偏移,在真实多样性雾天数据集上获得了更好的图像分类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域适应是一种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不满足独立同分布条件时使用的迁移学习算法.当两个领域间的分布差异较大时,会降低域内可迁移性,并且现有域适应算法需要获取大量的目标域数据,这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无法实现.针对现有域适应方法的不足,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小样本学习下的基于特征中心对齐的域适应算法,寻找域不变特征的同时,提高目标域特征的可区分度,提高分类效果.面向小样本条件下的office-31公共数据集识别和雷达工作模式识别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office-31数据集的平均识别精度比最大均值差异方法提升12.9%,而对雷达工作模式识别精度达到91%,比最大均值差异方法性能提升10%.  相似文献   

15.
当训练集数据和测试集数据来自不同的载体源时,即在载体源失配的条件下,通常会使一个表现优异的隐写分析器检测准确率下降。在实际应用中,隐写分析人员往往需要处理从互联网上采集的图像。然而,与训练集数据相比,这些可疑图像很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捕获和处理历史,导致隐写分析模型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检测性能下降,这也是隐写分析工具在现实应用中很难成功部署的原因。为了提高基于深度学习的隐写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对测试样本信息加以利用,使用领域自适应方法来解决载体源失配问题,将训练集数据作为源领域,将测试集数据作为目标领域,通过最小化源领域与目标领域之间的特征分布差异来提高隐写分析器在目标领域的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对抗子领域自适应网络(ASAN,adversarial subdomain adaptation network)。一方面从生成特征的角度出发,要求隐写分析模型生成的源领域特征和目标领域特征尽可能相似,使判别器分辨不出特征来自哪一个领域;另一方面从减小域间特征分布差异的角度出发,采用子领域自适应方法来减少相关子领域分布的非期望变化,有效地扩大了载体与载密样本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分类精度的提高。通过在多个数据集上对3种隐写算法进行检测,证实了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模型在数据集失配和算法失配时的检测准确率,减少了失配问题带给模型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志恒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2):591-594,599
针对机器学习中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概率分布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ropout正则化的半监督域自适应方法来实现将神经网络的特征表示从标签丰富的源域转移到无标签的目标域。此方法从半监督学习的角度出发,在源域数据中添加少量带标签的目标域数据,使得神经网络在学习到源域数据特征分布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目标域数据的特征分布。由于有了先验知识的指导,即使没有丰富的标签信息,神经网络依然可以很好地拟合目标域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在几种典型的数字数据集SVHN、MNIST和USPS的域自适应任务上的性能优于现有的其他算法,并且在涵盖广泛自然类别的真实数据集CIFAR-10和STL-10的域自适应任务上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李庆勇  何军    张春晓 《智能系统学报》2021,16(6):999-1006
采用对抗训练的方式成为域适应算法的主流,通过域分类器将源域和目标域的特征分布对齐,减小不同域之间的特征分布差异。但是,现有的域适应方法仅将不同域数据之间的距离缩小,而没有考虑目标域数据分布与决策边界之间的关系,这会降低目标域内不同类别的特征的域内可区分性。针对现有方法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分类差异与信息熵对抗的无监督域适应算法(adversarial training on classification discrepancy and information entropy for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ACDIE)。该算法利用两个分类器之间的不一致性对齐域间差异,同时利用最小化信息熵的方式降低不确定性,使目标域特征远离决策边界,提高了不同类别的可区分性。在数字标识数据集和Office-31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ACDIE算法可以学习到更优的特征表示,域适应分类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视觉领域倾向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完成识别任务,但对抗样本会导致网络决策异常.为了防御对抗样本,主流的方法是对模型进行对抗训练.对抗训练存在算力高、训练耗时长的缺点,其应用场景受限.提出一种基于知识蒸馏的对抗样本防御方法,将大型数据集学习到的防御经验复用到新的分类任务中.在蒸馏过程中,教师模型和学生模型结构一致,利用模...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模型难以在嵌入式设备进行部署和实时性能差的问题,深入研究了现有的模型压缩和加速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蒸馏和对抗学习的神经网络压缩算法。算法框架由三部分组成,预训练的大规模教师网络、轻量级的学生网络和辅助对抗学习的判别器。改进传统的知识蒸馏损失,增加指示函数,使学生网络只学习教师网络正确识别的分类概率;鉴于中间层特征图具有丰富的高维特征,引入对抗学习策略中的判别器,鉴别学生网络与教师网络在特征图层面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网络的泛化能力,使其能够应用于不同的机器视觉任务,在训练的后半部分教师网络和学生网络相互学习,交替更新,使学生网络能够探索自己的最优解空间。分别在CASIA WEBFACE和CelebA两个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知识蒸馏得到的小尺寸学生网络相较全监督训练的教师网络,识别准确率仅下降了1.5%左右。同时将本研究所提方法与面向特征图知识蒸馏算法和基于对抗学习训练的模型压缩算法进行对比,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人脸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徐春荞  张冰冰  李培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10):3040-3043,3048
域对抗学习是一种主流的域适应方法,它通过分类器和域判别器来学习具有可区分性的域不变特征;然而,现有的域对抗方法大多利用一阶特征来学习域不变特征,忽略了具有更强表达能力的二阶特征.提出了一种条件对抗域适应网络,通过联合建模图像的二阶表征以及特征和分类器预测之间的互协方差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具有区分性的域不变特征;此外,引入了熵条件来平衡分类器预测的不确定性,以保证特征的可迁移性.提出的方法在两个常用的域适应数据库Office-31和ImageCLEF-DA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同类方法并获得了领先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