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醇盐法制备了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进行了CO2加氢反应和透射电镜测试,同时以超细CuO-SiO2为对比,分别进行了XRD、TPR研究。对于CO2加氢反应,CuO-SiO2催化剂在加入ZnO组份后催化活性显著提高。TEM测试表明CuO-ZnO-SiO2催化剂前体在400℃及600℃焙烧后平均粒径分别为28nm和34nm。XRD测试表明在CuO-SiO2体系中存在CuO晶相,但更接近于无定形或微晶状态;而在CuO-ZnO-SiO2体系中,则存在CuO晶相和ZnO晶相。TPR研究表明,CuO与ZnO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随ZnO含量增加,CuO还原峰向高温移动。ZnO对CuO还原最大峰温的影响取决于ZnO加入相对量的变化,即ZnO/CuO(mass%)比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XPS-Auger、XRD和FTIR等方法,对5组分Cu-Zn-Al-M1-M2改进XC502铜基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进行了表征。XPS-Auger结果表明,XC502催化剂出现主峰为336.4eV(Cu+),而Cu-Zn-Al催化剂主峰为334.9eV(Cu0);XRD结果表明,两种工作态催化剂比氧化态新增峰的2θ分别为36.5°(Cu+)和43.3°(Cu0),XC502催化剂这两峰的强度比I36.5/I43.3是Cu-Zn-Al催化剂的2.1倍,说明工作态XC502催化剂单位Cu0中的Cu+含量比Cu-Zn-Al催化剂多;FTIR谱显示,XC502和Cu-Zn-Al两种工作态催化剂新增波数分别为622cm-1和627cm-1的振动峰,此新增峰可能是Cu+-O或Cu+-O-Zn2+的振动峰。改进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活性位可能是Cu0-Cu+-O-Zn2+/Al2O3-MOx。  相似文献   

3.
铜基催化剂上CO_2吸附的TPD和TPSR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TPD、TPSR技术研究了铜基催化剂上CO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O2在铜基催化剂上有4个TPD峰,它们代表催化剂表面上的Cu和受ZnO作用的Cu分别对CO2进行线形吸附和桥式吸附的结果。TPSR谱研究表明催化剂预吸附CO后,它能增加有利于甲醇合成的CO2吸附和抑制CO2加氢的逆水汽变换反应,从而增加合成甲醇的选择性和收率。  相似文献   

4.
Cu-ZnO-P/SiO_2·xK_2O催化剂对仲丁醇脱氢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方法研制了Cu-ZnO-P/SiO_2·xK_2O催化剂,以仲丁醇催化脱氢生产甲乙酮为模型反应,用固定床气固相反应器对催化刑进行了活性、寿命及空速等项考察。在常压、反应温度250℃、重量空速1.1h ̄(-1)时,仲丁醇转化率90%以上,甲乙酮选择性近100%,利用EDS、XRD,SEM、ESR现代物理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组成、形貌、内部结构以及催化剂的失活原因。  相似文献   

5.
甲醇脱氢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铜系催化剂对甲醇脱氢合成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u-ZnO-ZrO_2/SiO_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甲酸甲酯的产率在20%以上,用XRD测试对催化剂表面物相进行了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6.
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的双功能催化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反应评价并结合XRD、TPR、吡啶-TPD、CO2-TPD、XPS等物化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CuO/ZnO/Al2O3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方法制备催化剂的特点,发现共沉淀沉积法制备的CuO/ZnO/Al2O3催化剂对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CO转化率达82%,二甲醚在有机物中选择性为96%。  相似文献   

7.
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的双功能催化剂:Ⅰ制备方法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反应评价并结合XRD,TPR,吡啶-TPD,CO2-TPD,XPS等物化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CuO/ZnO/Al2O3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提示了不同方法制备催化剂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用三种CO含量不同的原料气对Cu/Zn/Al/Zr四组份催化剂进行CO2加氢合成甲醇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料气中掺入的CO能提高CO2加氢合成甲醇的选择性和收率。TPSR-MS谱说明预吸附的CO能抑制CO2加氢的逆水汽变换反应,而有利于转化为甲醇。  相似文献   

9.
糠醛常压气相催化加氢制糠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固定床连续反应装置,研究了铜系催化剂对糠醛在常压下加氢制糠醇的催化性能。通过对众多的催化剂的筛选,得到了一种无毒、高效的加氢催化剂FDK-1,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XRD测试表明,活性与CuO有关,AES测试表明Cu-Zn-O(“□”是氧空位)构成糠醛加氢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W-Mn/SiO_2混浆催化剂分别在0.2和30ml固定床进行1000和500h的稳定性试验结果,并用XRD、FT-IR和BET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CH_4氧化偶联制C_2烃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构测试表明,在500h反应后,该催化剂中结晶形式的Na)2WO_4和Mn_2O_3均已消失,α-方石英已完全转变为α-鳞石英和α-SiO_2石英。但催化剂的这种结构变化尚未对生成C_2烃的收率和选择性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SiO2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研究了CO2和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与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u-Ni/MoO3-SiO2催化剂对CO2和CH3OH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反应活性,CO2和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反应产物主要为碳酸二甲酯(DMC)、CH2O、CO和H2  相似文献   

12.
采用XPS、TEM、ICP、XRD、TG、DTA、TPD、IR等方法对一组工业用CuO/ZnO/Al_2O-3催化剂试样的元素、物相及表面组成进行系统分析,并借助热分析技术考察试样分解过程,结果表明该组催化剂性质上的差异与指定约合反应的催化活性相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丁烯异构化活性与RE2O3/SiO2催化剂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E2O3/SiO2(RE为La、Pr、Sm、Eu、Gd、Tb、Dy、Ho、Er、Tm或Yb)为催化剂,采用外循环流动无梯度反应器进行了1-丁烯异构化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1-丁烯异构化动力学服从L-H机理方程,可近似地表示为一级速率方程。在不同的温度下催化剂的CO2吸附系数和吸附热用脉冲色谱法测定。在1-丁烯异构为反-2-丁烯、顺-2-丁烯的速率与催化剂的CO2校正比保留体积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还观察到RE2O3/SiO2上CO2吸附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4.
氧化物体系的还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勇  汪仁 《天然气化工》1994,19(6):20-24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和原位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含CuO催化剂的还原行为和晶相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发现,CuO在还原过程中经历了CU2+→Cu2O→CU0两个阶段,并且在CuO中加ZnO、Al2O3后,提高了CuO的分散度,降低其还原阻力和表观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15.
CO_2加氢合成乙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_2加氢合成乙醇日本三菱煤气公司和国家材料化学研究所的罔本淳和田中和夫等使用加助剂的铁催化剂对CO2加氢生成高级醇特别是乙醇反应进行了研究,K2CO3/Cu-ZnO-Fe催化剂对乙醇的合成具有良好的效果。催化剂制备主要采用共沉淀法。在所制的共沉淀?..  相似文献   

16.
改进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NC208的DT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改进型铜基催化剂进行了研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NC208(Cu-Zn-Al-M12)初始活性比工业催化剂C207(Cu-Zn-Al)提高约18%;耐热试验后比C207提高约46%。两种催化剂的DTA对比试验显示,工作态NC208催化剂热稳定性明显优于C207;NC208催化剂前驱体含Cu(NO3)2·3Cu(OH)2、Zn5(OH)6(CO3)2和(CuZn)(OH)2CO3等成分比C207多,其分解温度小于350℃;NC208催化剂还原最高温度为235℃。  相似文献   

17.
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的双功能催化剂:Ⅱ.脱水组分对…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反应评价并结合XRD、TPR、吡啶-TRD等物理化手段研究了不同脱水组分对合成气直接制成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的以Cu-O-ZnO-Al2O3为甲醇合成活性组合、HSY或HZSM-5A分子筛粗交响乐不组分的双功能催化剂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程序升温还原(TPR)、磁化率测量、XPS等技术并结合加氢反应,对共沉淀方法制备的Ni-Cu/ZnO催化剂中组分产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载体ZnO对CuO具有分散作用,而与NiO具有强相互作用;催化剂还原后Ni与Cu形成了Ni-Cu合金,而且Cu在合金表面有一定程度的富集;Ni与Cu间可存在电子效应,即Cu向Ni供电子。在Ni-Cu/ZnO催化剂中,存在Ni-Cu金属间相互作用以及Ni  相似文献   

19.
用快速动态和静态法在Na2O-SiO2-Fe2O3-H2O体系中首次以廉价的1,6-C6H16N2和85%1,6-C6H16N2+15%TPABr为模板剂分别合成了五种Si/Fe<200和三种Si/Fe>200的Fe-ZSM-5型分子筛,考查了其晶化动力学,讨论了Si/Fe、模板剂、合成方法、Na^+含量及PH值对Fe-ZSM-5晶化过程的影响。应用XRD、IR、ESR、DRS等测试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以钠基累托土为原料,氯化铝和氢氧化钠配合物为铝交联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CTAB)为改性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分别制备了铝层柱累托土(Al-REC)、改性Al-REC和硅铝层柱累托土(Si-Al-REC),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改性Al-REC中加入TEOS,有助于累托土层间的膨胀。Si-Al-REC的(001)晶面层间距为3.05nm,较Al-REC(2.75nm)有所提高。Si-Al-REC经600℃的100%水蒸气处理2h后,比表面积保留率为79.2%,表明试样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