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郄建业 《包装工程》2002,23(6):89-91
通过对设计师的基本素质、创新个性及设计个性的形成以及设计与设计批评的分析与认识,阐述出设计师应如何塑造。  相似文献   

2.
万众创新的时代下,艺术更需要不断创新与突破。竞赛机制为学子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切磋的创新平台,拓展设计思维,提升作品质量和艺术性,同时参与国际、国内竞赛也是一种与设计师们沟通、交流、提高的学习途径,积累设计师创新设计经验,从而提高设计综合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艺术创新的发展。竞赛激励下的设计艺术创新研究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竞赛激励下的设计艺术创新研究方法与途径:1.基于设计竞赛的本质,以及竞赛的激励效用,阐明设计艺术创新的属性,从而对设计竞赛与设计艺术创新的属性有所介绍;2.设计竞赛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设计思维的不断创新,也进一步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创新;3.竞赛激励下的设计拓展研究,包括周边产品、线上线下设计载体的多样化研究。基于以上观点,参赛有助于增强艺术创新能力,提高个人设计素养,收获艺术设计经验,从而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3.
张韬  顾海 《包装世界》2013,(2):78-7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艺术设计的殿堂。学生通过参加国际、国内设计竞赛来与其他设计师沟通、交流和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展设计思维,提升作品质量和艺术性,积累设计师创新设计经验,从而提高设计综合能力。因此以竞赛为载体来开拓创新思维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论述以竞赛为载体的设计创新思维研究方法与途径:1.设计竞赛和设计创新思维的属性;2.参加设计竞赛开拓创新思维的方法论。研究设计创新思维,对参加设计竞赛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艺术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设计首先是人文设计 ,而非技术设计 ,艺术设计是围绕着“人”这个主体展开的 ,是人与“物”的交流 ,这个“物”缺乏与人交流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个性特点和亲和力 ,最终要被人改良、重构甚至遗弃。成功的艺术设计始终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比如 :人的审美规律、习俗、价值取向、心理活动和功能需求等等。由此可见 ,艺术设计师若缺乏人文修养 ,缺乏对人的体察、研究与思辩能力 ,设计的成功将变得可遇而不可求。艺术设计师的知识应包含三个层面 ,即人文修养、市场意识与技术支持。一、人文修养是艺术设计的脊梁“人文”是指社会的各种文…  相似文献   

5.
王娟 《包装工程》2007,28(6):110-112,122
提出了设计创新和培养设计师创造力的重要性,然后从更新设计理念、求异发散、模拟仿生、比较借鉴等4个方面论述包装造型的设计创新思路,通过提高设计师的创新能力,推动包装的设计发展,以适应世界新经济的竞争、创新设计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包装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装产品的个性化是针对信息时代小批量生产的个性产品和商品包装设计.设计师在充分考虑包装产品的使用因素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代包装科学发展的系统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包装产品个性化设计提供了可行性和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7.
郑笑仁  银霞  谢蔚莉 《包装工程》2018,39(20):331-336
目的 研究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的外观纹饰。方法 从设计美学特征入手,分析纹饰的对称均衡、变化统一、节奏韵律、装饰美的形式法则,分析了独立纹样、适合纹样、二方四方、边视觉、综合纹样的构成手法。以青铜器花纹钱包、青铜面具饼干、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太阳神鸟项链、成都天府广场景观等设计举例说明中国传统纹饰图案在设计案例中的巧妙合理运用。结论 论述三星堆纹饰对当今图形创新设计的新启迪:设计师要提升审美修养,促进设计水平,传承与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有工匠精神,需要大力原创,需要提升图形设计的文化内涵。总结出图形创新设计需要以形式为美,文化为根,秉持大国工匠精神,不断提高中国图形设计创新的能力,设计出经典传世的作品,服务于人类精神需求和社会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各期刊自主管理权的扩大与舆论环境的更加宽松,主编有了更大的伸展空间,其对期刊的个性、特色的影响更加明显,在此情况下,主编的思想境界、个性修养、学识与能力、办刊的理念,对期刊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根据科技期刊的基本特点以及现阶段我国期刊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本文通过对科技期刊主编的知识、能力和修养等所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学习和提高,更加适应新时代的期刊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从有我的设计谈产品的审美创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明朗  邱珂 《包装工程》2007,28(4):153-154
由于每个设计师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现代设计产品的形式也会带有不同审美倾向的特征.有我的设计强调从设计师自身进行审美创造.以有我的设计的方式来研究产品的审美创造和设计创造原理的结合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个性可以理解为设计的差异性,在准确市场定位的前提下营造个性的产品形象是设计师的重要任务,每个设计要求设计师都要很有创意这很难,但在众多设计产品中寻找形象的差异性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先总体概述产品创新设计的特点,提出产品创新设计是设计师凭借对生活的洞察力,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找到设计突破口的过程。由此引出产品创新设计源自生活且高于生活。从人们生活中的需求、生活中的设计原型以及仿生设计三个方面阐述产品创新设计源自生活,接着论述了人机工程、核心技术和质量、情感、美学、个性形象、影响力等体现产品创新设计高于生活的因素,最后通过对经典产品设计案例的分析,近一步深入闸释了产品创新设计源自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建筑的设计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设计师应注重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其创新思路来源于创新设计的心理因素、创新设计的灵感、丰富的想象力等。创新策略在于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等。  相似文献   

13.
当代标志图形风格的多样化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于当代经济的繁荣、技术的提高、媒介的变化、大众审美的多元化、设计师的个性显露,使得标志设计也呈现出了鲜明的流行趋势.标志图形的多样化体现了这一现象,着重描述了当代标志多样化发展趋势中的6大主要脉络.  相似文献   

14.
设计师访谈     
《包装与设计》2010,(5):46-51
延续上期的设计师访谈,本刊在此再次采访了不同地方的设计师,他们是北京博创设计创意总监杨博、吉林品牌设计院院长卢翰、广东雅文品牌设计机构创意总监闵刚,就有关设计行业、设计公司及设计师个人的发展问题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这里许多共性的话题及个性的表述也许会给大家带来启迪,这也是我们希望与设计界同行们分享的。  相似文献   

15.
张凯 《包装工程》2005,26(6):186-188
论述了建立面向工业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对实现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保持设计师持续快速创新能力和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建立服务于工业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6.
黄明东 《包装世界》2013,(6):82-83,85
玻璃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大量份额,尤其是日用玻璃制品。玻璃制品的档次和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提高玻璃制品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玻璃制品的设计师。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决定了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本文就玻璃制品的设计及设计师所具有的创新、创意和策划生产等环节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侯建军  毛轶超  许莉钧 《包装工程》2021,42(24):340-348
目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设计软件的广泛应用,研究设计师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方面的新需求,并建构人工智能背景下设计师胜任力模型。方法 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筛选人工智能背景下设计师胜任力因子,通过专家调研和访谈法获取专家信度,再通过设计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验证胜任力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设计师除了应具有基本的设计专业技能和设计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有跨专业整合协调能力,具有跨学科和终生成长的知识结构、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背景的基础知识,能运用人工智能软件辅助设计信息整理及提高设计流程的能力。同时,更高层次需要设计师能掌握人工智能编程语言,设计数据模型和算法指导机器如何做设计的能力。研究最终分析得出包含4个一级胜任力因子和17个二级胜任力因子的设计师胜任力模型。结论 该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明确了设计师在知识、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新需求,实现了人机能力优缺互补,达到更高效的设计能力水平,同时为高等院校设计人才培养以及设计职业资格评定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王韫  徐迎庆 《包装工程》2021,42(6):1-6, 36
目的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人们在未来的思考和生活方式,重塑社会礼仪和道德伦理,产生巨大而不可估量的影响.数据噪音所带来的潜在社会道德和设计伦理问题可能会对设计创新中的公平性和包容性造成干扰和威胁,潜移默化地加剧社会矛盾,加深社会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全球化、普适计算和物联网时代,设计需要理性地重新思考其在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并从新的角度来观察与探究人工智能应用下的"不确定性"问题.方法 面向应用的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工具性的,然而设计师群体对这种新工具的理解和思辨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设计具备将价值观融入造物的能力和义务,应充分地发挥其特质和作用,借鉴负责任创新中的预期、反思、协商和响应四个责任维度,将责任风险评估、管理和干预全方位地嵌入到人工智能应用设计创新的决策和流程中,以一个包容开放的动态适应机制来应对未来的挑战.结论 设计师是社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需要积极地投身于倡导创新价值、技术及设计伦理的前沿.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和设计创新应协同制定更具有前瞻性的目标和任务,引领聚光灯照亮人类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尹翠君  任立昭  何人可 《包装工程》2008,29(3):137-138,148
主要对设计思维图解方法进行研究,对其定义和客观规律进行探讨.设计思维图解方法是工业设计创作中科学和艺术地表述设计创意的核心方法,是交流设计的有效媒介,设计思维图解能力的培养是造就设计师的核心环节.研究设计思维图解法对提高我国设计理论、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的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志诚 《上海包装》2024,(2):232-234
室内设计原理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方向之一。传统的室内设计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面临实践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足、与行业脱节等问题。针对教学现存的问题,探讨了通过引入实际项目、实地考察、跨学科融合、创新培养以及科技教育等新的教育方法,旨在提高室内设计原理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为培养具备实际设计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室内设计师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