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夏氏遮阳"与岭南建筑防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汤国华 《新建筑》2005,(6):17-20
50年前,夏昌世教授建立了岭南现代建筑的防热理论并付之实践,留下了新建筑窗口遮阳和屋顶遮阳的先例,这一创举被称为“夏氏遮阳”。夏氏遮阳虽有缺点,但体现了岭南建筑防热方向,所以应该发展。岭南现代建筑防热主要有隔热和散热两种途径。隔热分为遮阳隔热、结构和构造隔热、室内遮热板隔热三方面;散热又分通风散热、辐射散热、导热散热三方面。当代岭南建筑防热之路应该是:自然降温与人工空调相结合;遮阳与遮雨相结合;学习传统,大距创新。  相似文献   

2.
萧暾 《上海建材》2009,(4):29-30
1上海选用幕墙玻璃的根据 上海属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热工设计应以满足夏季防热设计要求为主,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环境绿化、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和围护结构隔热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近发布了《建筑遮阳推广技术目录》,包括建筑外遮阳织物卷帘、建筑外遮阳金属百叶帘、遮阳保温一体化双层节能窗、玻璃用透明隔热涂料、百叶帘调光控制系统等21个门类的建筑遮阳产品和技术被列入推广目录。其中,遮阳保温一体化双层节能窗,以其具有遮阳、通风、隔音、保温隔热等特点引起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4.
湿热气候下建筑外表皮防热模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广东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湿热气候出发,认为在建筑外表皮防热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问题。通过对传统遮阳模式及当代复合型建筑外表皮设计的分析,对建筑防热设计提出新的思考。针对建筑防热、通风、采光等建筑表皮综合功能,提出整合的建筑设计探索。  相似文献   

5.
建筑外遮阳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但单一、不当的遮阳形式却可能阻碍房间的隔热、采光、通风和视野等,从而降低室内环境舒适性。以综合节能为目标,提出建筑外遮阳优化设计思路及方法,以重庆地区为例,基于气候特征分析研究南向和西向窗口综合性能好的外遮阳形式。模拟一般办公空间搭建外遮阳实验平台,对其隔热、采光和通风效果进行实地测试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外遮阳装置不仅遮阳和降温效果明显,而且,室内采光、通风及视野效果良好,具有综合节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多数地区夏季气温较高,太阳辐射强烈,采用合理的屋面防热降温措施是避免室内过度得热、改善顶层空间热舒适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隔热、通风、蒸发冷却和遮阳4个方面对屋面防热降温方法开展了文献研究,从原理、构造、应用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分析,并对屋面防热降温方法的气候适应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太阳辐射强烈,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在房屋营造方面,岭南建筑自古就有防热的需求。传统民居中广泛应用的覆瓦双坡屋面是一个集通风、遮阳、隔热等措施于一体的综合防热围护结构体系,本文对岭南传统民居典型的覆瓦双坡屋面的热工性能进行了分析。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都表明,岭南传统民居的覆瓦双坡屋顶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在传统民居热环境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筑遮阳隔热细分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念安  范飞 《建筑技术》2010,41(5):394-396
夏季炎热地区建筑的遮阳隔热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建筑能耗和室内热工环境的舒适程度。通过对上海市小学校建筑的使用者、使用方式、建筑形体、建筑材料、构造方式等特征的分析,采取了使用热惰性较高的外围护结构、南侧外廊遮阳、绿化遮阳、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反射性能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遮阳隔热策略。  相似文献   

9.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针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分析了建筑热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室内外热环境的实际测试及主观调查,阐明了建筑物夏季热环境现状.根据典型条件下不同楼层和朝向室内温度的实测数据结果,剖析了引起室内过热的原因,总结了建筑防热及"内"与"外"结合、"用"与"防"结合的原则,同时提出屋顶隔热、窗户遮阳、地面绿化、通风降温等解决和改善建筑热环境的措施.最后指出利用建筑自身及生态化技术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集夏季防雨通风、遮阳隔热,冬季保温,防止冷风渗透,晴天遮挡直射光、阴天导光入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挡雨板防雨遮阳窗百叶。不仅可提高节能效率、增加室内环境舒适度,且构造简单、经济耐久、建筑立面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赵丽英 《山西建筑》2006,32(12):155-156
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热计量的方案以及各个方案的应用特点,分析了住宅楼供热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完善热计量收费的必然趋势,提出了制定热价应考虑的三方面因素,以保证节约能源,提高热力公司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材料中添加热容、热导率大的物质来改善材料整体性能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铝酸盐水泥含量为10%时,材料的抗压、抗折强度能满足工业需求;材料的比热容在350℃时达到4.5 kJ/(kg.K),接近甚至超过某些相变储热材料的比热容;随着石墨粉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热导率几乎成直线上升,当石墨含量为5%时材料的热导率大于1.7 W/(m.K)。  相似文献   

13.
换热器在供热,空调,生活以及其它领域中大量应用,但在热工性能方面,如热效率,传热系数等方面,其计算方法如何正确表示,尚待进一步商榷,本文综合有关资料,对热效率的表示方式和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集中供热系统多级供热计量模式及实施步骤,着重分析了各级热计量的装置选择及安装位置要求,并对几种户内热计景方式进行了技术分析,为我国供热计量的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隽 《煤气与热力》2002,22(4):374-375
介绍了在玻璃瓶生产线上采用热管式余热锅炉的效益,每年可节约重油540t,并且投资少,占地少,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6.
主要针对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垂直地埋管系统进行实际测试,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析单U管和双U管形式与土壤温度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土壤源热泵地埋管系统与土壤热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地源热泵的核心技术问题,介绍了对两种典型地源换热器的散热试验研究:粉质粘土中的垂直单U管、地表水中的水平单U管。研究发现,两种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差别很大。从开始试验到循环水温度稳定所需要的过渡时间上,地表水换热器比粉质粘土埋管型换热器要快得多。从传热能力来看,地表水换热器的单位管长换热量比粉质粘土垂直单U管要大。  相似文献   

18.
赵广忠 《山西建筑》2011,37(9):130-131
针对阳泉市市区供热运行方案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该地区热源供热能力和供热运行调度原则,分别介绍了热源、热网运行方案及应急预案,并对热网的启动和停用方案进行了阐述,时其他类似供热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某宾馆污水源热泵系统中的污水换热器为研究对象,连续测试了污水、中间水以及热水流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测试数据计算得到了污水换热器换热效率的衰减情况,并拟合得到了传热系数的衰减公式,测试分析结果可为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中的污水换热器设计和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三种窝形翅片管——单面球形窝、单面柱形窝、双面球形窝与普通光滑平板式翅片管在吸风式直流风洞上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研究.采用微机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得出了各种翅片的性能曲线和计算公式,并与平翅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迎面风速为1.7m/s~5.5m/s,雷诺数为84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