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电机组取消烟气旁路后,增压风机将成为烟气的唯一通道,为确保机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增加增压风机旁路和风机跳闸快速减负荷(run back,RB)功能成为一种重要选择。以某含增压风机旁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的燃煤机组为例,对增压风机旁路运行方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探讨增压风机跳闸 RB 功能逻辑,由低负荷到高负荷逐次完成增压风机跳闸 RB 试验。结果表明,机组在175 MW 以下负荷运行时,可不启动增压风机;320 MW以下负荷运行时,发生增压风机跳闸后无需人工干预,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可自动平稳降负荷至 RB目标值,过程中参数波动正常。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首台全部燃用褐煤的600 MW超临界机组RB试验的情况,特别是一次风机RB试验的成功,为同类型机组进行RB试验提供了参考.通过RB试验,达到单台辅机故障跳闸时协调控制系统和燃烧器管理系统的协调动作,将机组各主要参数控制在正常运行范围内,为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姚远  吴松  宋圣军 《东北电力技术》2008,29(1):12-14,38
介绍了国产600 MW超临界机组快减负荷功能(RUNBACK,简称RB)试验的情况,对试验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同类型机组进行RB试验提供了参考。通过RB试验,达到单台辅机故障停机时协调控制系统和燃烧器管理系统的协调动作,将机组各主要参数控制在正常运行范围内,为机组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永锋  黄卫剑  黄伟 《广东电力》2013,26(5):111-114
湿法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系统在拆除旁路烟道后,增压风机跳闸触发机组快速减负荷(runback,RB)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对某电厂增压风机跳闸RB成功试验进行总结,并对增压风机RB试验过程中出现炉膛负压波动、机组负荷指令跳变、蒸汽温度过低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机组快速减负荷的成功经验对减少机组非停次数,提高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晓勇  赵志丹  郭三虎 《中国电力》2014,47(10):137-141
国家环保要求火电项目必须取消脱硫大旁路烟道,某电厂350 MW超临界机组的烟气脱硫系统(简称FGD)在配置单台增压风机的情况下若发生增压风机跳闸,则会造成锅炉主燃料跳闸(MFT)而被迫停炉。为保证机组长周期安全运行和减少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该火电厂取消原设计脱硫烟气大旁路后增设增压风机旁路烟道,在增压风机故障跳闸后增压风机旁路快开并同时触发增压风机快速自动减负荷(RB)。通过对增压风机跳闸后的热工控制策略进行设计改进及不同负荷点的增压风机RB成功试验,消除了锅炉运行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产500 MW超临界机组在土耳其EREN电厂1号机组快减负荷功能(RB)控制策略、具体优化措施及现场试验情况,分析研究了600 MW超临界直流炉RB的动态特性,将机组各主要参数控制在正常运行范围内,超临界机组RB功能的稳定投运将大大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烟气脱硫系统不同配置的增压风机系统故障状态,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单增压风机系统增加增压风机事故跳闸触发锅炉总燃料跳闸(MFT)功能,以及增设增压风机旁路系统和增压风机故障快速减负荷(RB)功能,可以避免因增压风机故障跳闸而导致的锅炉MFT;对于双增压风机并联系统设计了2套RB逻辑,保障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介绍了大唐陈村水力发电厂机组自动化和计算机监控系统、机组励磁系统、中控室返回屏等电气控制系统设备技术改造的特点、经验和运行分析。技术改造的成果使该厂水电机组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大提高,为安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RB功能是机组单台辅机故障停运时,控制各模拟量系统及燃烧管理系统的协调动作,将机组各主要参数控制在正常运行范围内,达到停机不停炉,从而保证机组及电网的安全运行,是大型火电机组的主要控制功能之一。总结670 MW超临界机组RB设计试验经验,分析超临界机组RB试验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超临界机组的大量投产,机组的运行状况对电网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RB是机组在主要辅机发生故障跳闸、锅炉最大出力低于给定功率时,自动控制系统快速将机组负荷降至机组实际所能达到出力的过程。完善的RB功能能够给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效保障。在对超临界直流机组的RB控制系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某电厂超临界直流炉机组RB性能试验,对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优化方案,通过现场动态试验验证了优化后方案的优越性,为其他机组的RB功能试验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裴振坤 《中国电力》2014,47(7):16-20
国内新建压水堆核电机组在投入商业运行前都要进行快速甩负荷试验以全面检验机组控制策略完善、热工保护参数合理、动态调节特性与工艺系统匹配。通过对CPR1000 机组控制方式、Runback(RB) 控制策略、降负荷速率及目标负荷形成回路的深入研究并结合核电机组控制的特殊要求,试验前制定了详细的风险预案及防范措施。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获取了CPR1000 机组的RB 动态响应特性,试验过程可为后续其他机组RB 试验提供借鉴。机组运行情况表明,RB 控制功能的正常投运大大提高了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安全系数及经济效益,同时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完善并优化俄罗斯进口880 MW超临界机组的辅机故障减负荷(RUNBACK,简称RB)功能控制策略,总结试验成功经验,分析超临界机组RB功能的控制难点和问题。该进口880 MW超临界机组RB功能的成功应用,对电厂和电网的安全运行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国产主力600 MW或1000 MW超临界机组的RB功能控制策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某厂一台600MW机组引风机和一次风机变频改造后,变频引风机RB性能试验获得成功,变频一次风机RB性能试验引起锅炉MFT动作而失败。机组RB功能的正确投运对发电机组和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就该机组变频风机RB功能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对变频一次风机RB性能试验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变频一次风机RB功能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越南广宁电厂300 MW机组中储式W型火焰锅炉辅机故障快速减负荷(简称RB)试验的情况,针对中储式W型火焰锅炉的运行特点,采用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为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打下良好基础.对RB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控制回路参数及逻辑进行优化与改进,为同类机组进行RB试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华能大连电厂2号机组RB功能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能大连电厂2号机组RB功能由于自身设备原因存在一定的缺陷,汽泵跳闸电泵联动后的机组75%RB功能以及单侧送风机、引风机或一次风机跳闸后的机组50%RB功能无法实现。针对上述问题,在机组DCS改造过程中,对RB功能相关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修改,试验和实际运行证明,新的控制策略解决了上述问题,当机组重要辅机发生故障时RB功能能够保证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600MW超临界直流炉机组RB控制优化方案及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确定了不同辅机跳闸时的机组运行监控方式和操作要点,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和减少非计划停运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百万千瓦机组汽动引风机的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燃煤机组大型化后,为降低机组的厂用电率,首次在百万千瓦机组中将锅炉引风机与脱硫增压风机合并,采用汽轮机来驱动。随着机组运行方式的改变,汽轮机驱动引风机的运行方式、顺序控制、自动调节(静叶控制与转速控制、RB控制)等方面出现很大的变化。因此,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必须对传统上的相关控制策略进行修改及现场试验,在满足上述控制的前提下,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经过反复调试、优化并投入运行后,机组实现降低厂用电率127%的良好运行效果。文章着重对控制上的难点、关键点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进行总结,为其他机组的节能降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印度Sagardighi电厂2x300MW机组(下面简称为S厂)RB试验的调试经验,针对该机组的煤质变化和辅机的特性,分析在RB工况下如何快速地将机组稳定到安全区域运行,并对常规的RB方案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9.
脱硫旁路取消后,引风机与增压风机串联运行下,一旦烟气流量剧变,往往因为引风机与增压风机的耦合作用,导致脱硫侧源烟气压力控制发散,最终导致机组MFT。通过分析找出引起炉膛压力、源烟气压力变化的关键因素,并对增压风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最终在实际的引风机、增压风机RB试验中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比研究脱硫系统分设模式和合一模式,以某300 MW机组为例,介绍了脱硫系统合一模式改造后引风机的选型及方案实施过程。对于分设模式,在某335 MW机组上尝试性地进行了脱硫增压风机减负荷(RB)试验,为增压风机跳闸控制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