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应用地化录井资料,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阐述了水淹层解释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尝试了在开发井中用岩屑样品替代岩心样品解释评价油层水淹程度,建立了枣园地区水淹层地化划分标准和解释图版,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还对影响水淹层解释评价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为开发井地化录井评价技术在其它地区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化录井资料 ,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阐述了水淹层解释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 ,建立了枣园油田水淹层地化划分标准和解释图版 ,尝试了在开发井中用岩屑样品替代岩心样品解释评价油层水淹程度 ,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对影响水淹层解释评价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建议 ,为开发井地化录井评价技术在其它地区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扶余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受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影响,油层水淹状况复杂,给油田进一步开发带来较大困难。为了准确判别水淹程度,确定剩余油富集区,提高主力油层挖潜效果,根据水淹层录井响应机理,通过对井壁取心应用岩石热解、核磁共振及荧光显微图像等录井技术手段进行分析,结合试油井、投产及密闭取心井资料,优选适用的参数,建立了适合扶余油田的水淹层录井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录井水淹层水淹程度判别方法和水淹层剩余油富集状况判别方法,在扶余油田完成了13口井的水淹层评价工作,水淹程度识别准确率达到86.4%,油水层综合解释符合率达93.7%,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谢辉  周金堂 《录井技术》2004,15(3):25-28,59
该文通过地化录井岩石热解和油气组分分析技术的有效结合,探讨了现场评价开发井油层水淹状况的方法——剩余油饱和度法、横向与垂向对比法、地化剖面分析法和色谱组分谱图分析法。建立了河南油田不同水淹程度油层组分谱图图版和水驱油效率判别水淹程度标准。应用实践表明,地化录井应用效果较好,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4.8%。  相似文献   

5.
应用地化录井和P—K分析技术综合评价水淹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老油田综合含水率越来越高,采用常规分析手段对油层水洗程度、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的定量研究已不能满足要求。针对这一情况,该采用地化录井和P—K分析技术对水淹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对相关分析数据的处理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结合老油田水淹层分析实例,阐述P—K分析和地化录井技术在水淹层评价方面的作用,拓展了地化录井及P—K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地化录井技术在吉林油田开发井解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为保障选择水淹程度低和含油丰度高的层段进行射孔开发,开展了地化录井技术在吉林油田水平开发井的应用研究。针对水淹程度评价和含油丰度分析在开发井解释评价中重要作用,从岩石热解参数S0、S1、S2和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以及正构烷烃含量入手,研究了地化录井参数在吉林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开发井油气层含油丰度和水淹程度判别标准。应用实例表明,在水平井地质导向和投产射孔井段的选择中应用效果明显,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评价和重视。通过在开发井中的广泛应用,不但提高了水平井地质导向的成功率,还增强了优选投产射孔井段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录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比较可行的有开展发现设计外新油层工作、老井复查、开展水淹层评价等。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开发井发现设计外新油层核心是做好钻前预测和注重油气显示的点点痕迹,在老井复查中则更要立足录井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在复查时要辩证地应用试油(测试)资料。考虑到水淹层是突破传统的一项新的录井技术,在分析现有水淹层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运用气测资料评价水淹层的优势、水淹层在气测资料上的特点、解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地化录井岩石热解和油气组分分析技术的有效结合,探讨了现场评价开发井油层水淹状况的方法剩余油饱和度法、横向与垂向对比法、地化剖面分析法和色谱组分谱图分析法。建立了河南油田不同水淹程度油层组分谱图图版和水驱油效率判别水淹程度标准。应用实践表明,地化录井应用效果较好,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4.8%。  相似文献   

9.
“地化、测井资料在油层水淹程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是在深入总结大庆油田水淹形成机理和油水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薄、差油层和非均质层采用井壁取心、地化热解分析、镜下荧光分析等项录井技术,以准确求取剩余油饱和度为核心,通过地化分析获得剩余油饱和度及原油性质参数,通过实物观察及镜下荧光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手段,分析判断储层油水分布状况,结合测井资料,建立了图版法、谱图法、图像法等多种综合评价水淹层的新方法。该方法受层薄、低渗透、层内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较小,可细致解剖油层水淹状况,提高水淹层精细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邱斌  雷军 《录井工程》2016,(3):52-58
目前,塔里木轮南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因此在实施轮南二次开发的同时,开展了轮南油田水淹层录井新技术应用研究。根据轮南油田储集层水淹程度不同导致录井发生相应变化规律的特征,以国内常用的岩石热解、轻烃分析、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荧光显微图像5种录井技术为基础,借鉴东部油田多年来水淹层录井评价研究成果,结合轮南油田的实际情况及各种方法的优势,探索一种综合性水淹层解释评价趋势法,旨在为投产选层和射孔位置确定提供依据。通过对轮南油田现有资料结合完井试油资料的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储集层岩石热解、轻烃分析、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荧光显微图像谱图水洗特征以及储集层水洗程度定量评价标准。该方法用于轮南地区主力油层三叠系油层组解释13口井17层水淹层,经完井试油验证符合13层,其判别符合率为76.5%,应用效果较好。轮南油田开展水淹层评价应用研究,拓展和完善了该地区录井水淹层评价的思路,对提高采油效率、提升油田开发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的许多开发区块目前都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分析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和油层的水淹程度是现阶段该区块油层评价的关键所在。该文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地化录井技术评价开发井油气层的理论依据与主要评价参数的获取方法。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现场应用,分析总结了东濮凹陷主要开发井油气层的地化录井显示特征;研究了综合运用地化分析技术和热蒸发烃色谱分析技术,随钻评价开发井储集层性质与原油性质和油层开发动态的方法。应用实例证明综合应用地化录井技术评价开发井油气层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长庆油田开采方式主要为注水开发,部分油井已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分布规律性差,控水增油难度较大,厘清剩余油分布及水淹状况是油田开发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为此在准确识别储集层物性及流体性质的基础上,结合水淹机理,应用地化和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建立了地化与核磁共振录井谱图识别、核磁共振油水饱和度交会识别及核磁共振孔隙度与剩余油指数交会识别3种评价方法。截至2018年底,三种方法综合应用在长庆油田水淹层识别评价中,总体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3.3%,并以J 89-834井为例,详细介绍了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为长庆油田开发中剩余油评价及控水增油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G油田注水开发的特点,依托不同含油状态下常规测井和地化录井分析的响应特征为基础,确定以测井曲线中深、中、浅电阻率组合来识别水淹层为主体,通过测井响应计算的地化录井敏感参数划分弱-中水淹和强水淹两类,最后结合电阻率与饱和度的“U”关系中,选取合适的含水饱和度值,并与束缚水饱和度交会,细化水淹等级,建立弱、中、强三类水淹等级划分标准。采用该方法对12口井进行了水淹层精细评价,经过7口新井检验,解释符合率为81.25%,其评价结果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4.
应用地化录井和P-K分析技术综合评价水淹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老油田综合含水率越来越高,采用常规分析手段对油层水洗程度、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的定量研究已不能满足要求。针对这一情况,该文采用地化录井和P-K分析技术对水淹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对相关分析数据的处理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结合老油田水淹层分析实例,阐述P-K分析和地化录井技术在水淹层评价方面的作用,拓展了地化录井及P-K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荧光显微图像技术是应用录井技术评价油层水淹程度的新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寻找提高储层特别是薄差油层及非均质层水淹程度解释准确度的新途径。该文在水驱油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产水率条件下的荧光显微图像特征,并结合已试油资料建立了荧光显微图像判断油层不同水淹状况的解释评价标准,经大庆喇萨杏油田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评价薄差层、非均质层水淹状况用测井资料难以令人满意的现状,该文从寻找一种提高油层水淹状况解释准确度的新途径出发,在系统总结密闭取心样品的气相色谱谱图的规律基础上,探讨了应用气相色谱资料对油层水淹级别定性评价的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展示了该项技术在综合判断油层水淹程度、提高老油田调整挖潜效率方面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地化录井水淹层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庆长垣地区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调整挖潜难度越来越大,依靠测井资料对于评价薄差层、非均质层水淹状况存在一定的难度,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提高油层水淹状况解释准确度的新途径.通过分析大庆长垣密闭取心与井壁取心的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及荧光显微图像等地化录井资料,总结该地区评价油层水淹级别、井壁取心实物观察及热解驱油效率分析方法,建立了有效孔隙度与剩余油饱和度评价图板,结合气相色谱与荧光显微图像的定性分析,形成了一套地化录井水淹层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实例展示了该项技术在综合判断油层水淹程度、老油田调整挖潜提高效率方面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依据热解色谱工作原理以及热解色谱判断水淹层的原理,应用热解色谱数据,开发出一种评价水淹层的新技术,并结合测井数据、试油数据以及试采数据,以扶余油田密闭取心井为例,进行水淹程度评价,通过与试采试油成果对比验证,表明此方法能够提高疑难层测井解释精度。热解色谱判断水淹层方法不适用于碳酸盐岩裂缝储集层;热解色谱方法对凝析油、轻质油、中质油进行水淹解释结果较好;对重质油和稠油解释结果与试采结果有偏差;热解色谱进行水淹解释,所用分析样品受时间影响较大;热解色谱结合荧光图像判断水淹程度方法比测井解释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耿长喜  马德华  刘津侠  马红 《录井工程》2011,22(4):32-35,47
针对高含水后期调整挖潜的剩余油评价难题,根据水驱油实验资料、密闭取心与井壁取心对比分析实验资料、试油及投产资料,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随含水率上升,热解气相色谱和荧光显微图像特征的变化规律,而且揭示了水淹层录井响应机理,建立了有效孔隙度与剩余油饱合度评价图板、饱合烃特征与参数评价图板、荧光显微图像多参数比值评价图板,形成了以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等新技术为手段的水淹层录井评价方法。该方法在新钻调整井应用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成为在高含水主力油层深化挖潜和薄差层有效动用过程中剩余油评价和射孔选层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方法在大庆喇萨杏油田应用1106口井,水淹层解释符合率达87.2%,平均单井增射厚度2.35m,年增油产量154t。通过实例概要介绍了水淹层录井评价技术在油田开发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大庆外围油田受构造、岩性及断层等因素控制,油水关系复杂,录井综合解释难度较大。一方面为提高油田扩边区的构造特征、砂体展布、油藏类型及产能特征的认识,实现油田的滚动扩边开发和提交探明储量,需要开展油藏评价工作,另一方面主体区块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各类储集层动用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精细储集层描述技术水平,需要开展水淹层解释评价工作。针对不同的开发对象配套了相应的录井技术,油水层解释录井项目为综合录井、地质录井、地化录井等,水淹层评价采取井壁取心录井,对样品进行地化及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根据录井资料响应机理的不同,结合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厚度"4要素研究了不同的解释思路,应用录井、测井、试油及投产资料建立了定性判别标准及解释评价图板,形成了大庆外围油田开发井评价技术体系,在外围油田应用了265口井,试油75口井,投产44口井,判别符合率均超过85%,依据录井资料选层射孔效果较好,较好地指导了油田开发调整,扩大了探明储量,提高了油田开发效果,建立的方法可在同类油田储集层开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