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塔灌区在2002年开始进行水管体制改革,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式"管理,开展"阳光水务"活动,打造"阳光灌区",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灌区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针对灌区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对灌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及建议:一是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入力度;二是投资末级渠系配套建设,建设现代化灌区;三是培育及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四是建立合理水价补偿机制;五是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用水管理体制是灌区管理工作的核心,农民用水协会是灌区用水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兴措施。以石津灌区为例,分析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研究了它的发展过程、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讨论了用水协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总结了石津灌区用水协会的管理经验,对实现灌区末级管理的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均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强化灌区田间工程良性运行的有效管理模式之一,不仅能更进一步的深化灌溉管理体制改革,还能理顺用水管理体制,合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为农民提供更好服务,促使泼河灌区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文章对泼河灌区的概况及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及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黄利 《中国水利》2014,(19):40-42
分析了宁夏河东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设、发展历程情况,"协会之家"的建立拉近了供用水双方的距离,较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增进了水管单位、协会、农户之间的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水费改革,使困扰水管单位生存的"三难"矛盾有了新的突破。"协会之家"的建立全面呈现出农民用水户协会在灌区农业生产中的显著作用,同时剖析了协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工程老化失修、经费短缺以及个别协会组建不规范等实际问题,并就协会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泾惠渠灌区加大了基层用水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倡导和积极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广泛吸收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灌区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总结,分析了协会组建后带来的效果、协会运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用水协会是近些年来在农村兴起的一种非营利性群众用水合作组织,其产生使得广大用水户能切身参与到灌溉管理事业中来,并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效益。但是当下的农民用水协会在实际运行及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陕西关中五大灌区的七个农民用水协会开展实地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农民用水协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广西荔浦县国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将电站改为企业、灌区改为县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后,职工工作稳定,"国有"身份保持不变,工资、福利有保障,收入大幅度提高;万亩灌区及小型水利工程逐步成立用水户协会,群众自主管理水利工程。证明经过水利体制改革,荔浦县水利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摆脱了困境,实现了水利可持续发展,并提出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水权制度逐步建立的过程中,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是灌区水管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作用,使广大用水者充分参与水资源管理,对于减少水事纠纷,提高灌区水资源管理水平具有十分积极地意义。结合东坪灌区水资源管理实践,提出了加强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都江堰灌区惠及成都平原及川巾丘陵地区共7市37县(市、区),实灌面积68.4万hm2,是四川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地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都江堰灌区要为四川国民经济发展朱大梁,必须加强灌区体制改革,不断地推动灌区的发展。都江堰灌区管理模式在历史上就是“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但是以前的群管组织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协会组织,不适应现代用水管理的要求。2002年4月,都江堰灌区在人民渠第二管理处成立了第一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白果、宝文支渠委员会。截至2006年11月,灌区共建成80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分会和联管委员会。通过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推进了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灌区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对加强灌区用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推动穗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解决了主体“缺位”问题。成立协会后,对辖区内水利工程、用水、收费由农民自我决策、自治管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2006年,刘家沟斗渠在用水高峰期两处填方垮了50多m,灌田协会立即组织抢险,受益村组60余人自发拿出编织袋等抢险材料,不计报酬投入抢险,仅12小时就保证了渠道通畅。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关中灌区支斗渠改制工作向纵深发展,一种被国内外广泛推崇的、以参与式管理为特征的改制形式——农民用水者协会,逐渐在各灌区生根、开花和结果,并成为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主导趋向,进而对灌区整体改革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能否维护好、管理好和经营好这一新生事物,并保证其健康发展,认真研究探索适合关中灌区实际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经营管理机制和规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石堡川灌区的改制实践,就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经营与管理,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农民用水者协会开展经营的基本原则和有效管理模式依据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农民用水户协会(WUA)是参与式灌溉管理中一种先进灌溉管理模式.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毛不拉灌区与麻地壕灌区进行农民用水户协会改革,主要目的是通过在灌区末级渠系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一套符合市场机制的供水和用水管理制度,让用水户参与灌区末级渠系的管理,推动灌区专管机构的体制改革,使灌区的渠道灌溉水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使灌区能够经济自立,确保灌区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对托克托县的项目实施情况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乐都县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发鹏 《人民长江》2009,40(5):107-108
分析了青海省乐都县在发展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相关对策措施。实践证明:在灌区内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农民参与用水管理,不仅可保证灌水及时,而且也可减少违章放水以及水事纠纷等现象,对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构建人水和谐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国第一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就诞生在湖北省漳河灌区。 漳河灌区是全国十大灌区之一,设计灌溉面积17.37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5.53万hm^2,属湖北省灌区之首。1995年6月16日,漳河灌区三干渠洪庙支渠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全国率先组建成立。11年来,漳河灌区已先后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67个,覆盖灌溉面积4.2万hm^2,涉及252个村46746户农户。漳河灌区自组建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以来,在末级渠系建设管理中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小型水利面临的组织者、建设者、管理者缺位问题,化解了灌区城镇生活与农业用水难题,体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深受灌区政府、水管单位和用水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省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现场会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行参与式管理,是当今世界灌溉管理的发展潮流,也是我省基层灌溉管理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4月28日,省水利厅在扶风召开了全省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现场会,省水利厅副厅长李润锁在讲话中指出,大力推进参与式灌溉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推动农村民主制度建设,促进国有灌区综合体制改革,实现用水户和灌溉管理单位“双赢”,保持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李润锁副厅长强调,各市区、各灌区管理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部署,积极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大力推进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力争用3~5年时间,解…  相似文献   

16.
西营灌区是凉州区第一个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试点的灌区,自2004年建立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以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简要回顾了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取得的一些成效,指出了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和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进程,铁山灌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文章对灌区的主要作法进行了探讨,对建立农民用水协会所取得的成效作了说明,对发展农民用水协会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加快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的四大体系。  相似文献   

18.
辛建军 《陕西水利》2009,(6):147-148
本文通过对段家峡水库灌区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斗渠改制中农民用水协会与斗渠拍卖、管理两种方式的比较,论证了选择农民用水协会的理由.并以灌区两个用水协会的创建与运行为试点,提出了组建协会意义和运作效果.实践证明,在灌区推广用水户参与方式管理,组建农民用水协会是符合灌区发展要求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灌区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灌区大都采取了“供水公司+用水户协会+用水户”这一“参与式”的灌溉管理模式,将灌区部分工程交与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用水户协会按照协会章程,建立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灌溉用水制度等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实行水务公开,财务收支公开,接受广大用水户的监督。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在工程维护、配水送水、多种经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推进了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但是由于用水户协会是一个新生事物,大部分灌区缺少这方面的管理经验,用水户协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如何发挥用水户协会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几个大型灌溉项目,推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建立农民用水协会(WUA)、自主管理灌排区(SIDD)很受农民用水户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北京在2001年全面启动的世行节水灌溉项目也在管理节水措施上推行农民用水协会、自主管理灌排区,现已发展农民用水协会20个,参加农户达3281户,管理灌溉面积3483.5 hm2.北京农民用水的这种组织形式可追溯到明代由农民集资修建的万亩大型灌区兴隆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